绿林网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摘抄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摘抄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是一本由叶灵凤 著 / 余婉霖 绘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一):历版封面赏析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方物的记载近乎一片空白,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日。因此叶先生的这本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73年由上海书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华书局进行重版。简体中文版则首次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版。多次的出版印证了这本书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馆倾心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以下为历版封面大集合~~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二):开眼

继续整理读书笔记,之前在图书馆看过《香港方物志》,一本介绍香港风土人情的书,感觉长见识了。 一,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小时候喊“扎么刺”的一种荆棘植物叫金樱子。春天的时候,金樱子刚刚抽出嫩茎,水水的,嫩嫩的,有些甚至是甜丝丝的。小时候我和弟弟去外婆家,路上就有很多金樱子,我们就一路走,一路掰金樱子吃它的嫩茎。虽然金樱子身上有刺,但因为它还小,所以那个刺不仅不刺人,反而摸上去还很温柔。 二是,第1次看到羽化的蝉的样子。虽然很多时候看到蝉蜕和蝉,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过金蝉脱壳的样子,这次终于饱了眼福,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蝉刚脱壳的时候是绿色。 三是,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作者的语言很平实,但是看到作者描绘韭菜炒豆腐的样子,突然间很想吃。至于作者说的腌韭菜,我们那就经常吃。老实说刚开始吃的时候挺惊艳的,虾粥很好吃,但是吃久了会腻。韭菜是有一股辛辣味儿,马英九菜反而中和了它的辛辣味,很神奇。 四是,可能因为我们那边生态环境不错,曾经在农田里面看到好几次白鹭。白鹭的姿态很优雅,在田里面就像在自家样,闲庭漫步,在那里停停啄啄。而这个是你在电视上或者是看标本永远没有办法带给你的美。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三):风俗方物﹕文人记生活

PS:这篇文章介绍了两本香港文化类图书,《香港方物志》是其中的一本。

文章日期:2011年09月04日

【明报专讯】喜读风物志,大概是读书时期略略接触过文化研究的影响。

喜欢这两本书,因为它们都做到以小见大。

衣食住行,思维言语,人的观察和一切行?活动,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

通过两位不同时代的文人之眼和笔,香港微小美好的事物被赋予形状、颜色、气味。当中的精神不只是怀缅,在新和旧的转换还来不及反应,一切都乍现即逝的今天;当此城的政策权力崩坏至此,庆幸有人提醒我们生活的趣味和大隐隐于市的生活态度。

《香港方物志》源远流长,一九五六年初版,一九七三年及一九八九年分别再版,事隔二十多年,中华书局将之再版,可见其珍贵价值。作者叶灵凤是南京人,生于一九○四年,早年于上海艺术大学就读,一九三八年移居香港,开始长达四十年的客居生涯。在香港居住的大半辈子里,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期间,他对香港展开了研究,此书将本港的鸟兽虫鱼和掌故风俗,结合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知识,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就半世纪前的香港风情画。

由首篇《香港的香》名字说起,时光倒流,国际繁忙大都会的印象淡去,浮现读者眼前的是香港的野花、毒蛇、候鸟、海产……作者分享欣赏蝴蝶的方法、如何分辨蜻蜓和蜉蝣,鉴别毒蛇的种类……原来香港曾有野生老虎!狐狸?谁会知道。这些与都市人彷佛漠不相关?并不尽然,香港其实尚有大片大片野郊群山,只是人都把闲情逸致都抛却,营营役役,不再倦恋土地,读毕此书,读者或会了解到,我们的来时路不是反光玻璃幕墙,而是山是水。

「怀旧为看到现今的跌宕」

虽然《香港方物志》所描述的香港彷佛消失了,全变了冷冰冰的高楼大厦,大厦里住冷冰冰的人,冷冰冰的心甚至容不下一朵花,陈云却提醒我们,只要用心发现,仍偶有浪漫和放肆的时刻。就像与书名同名的书末篇章〈旺角街头种高粱〉所记,高粱在泥石地也可扎根成长。

从两本风物志看来,物质改变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也改变物质,而当中是权力的角力,正面的我还是相信,生活的乐趣仍在,无论是五十年前或后,我们可以游击,可以玩耍,只要记得享受,打出缺口,改变是可即的,这便是文化研究所说的human agency。

文: 饶双宜 来源:《明报》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四):由风物见证香港社会的变迁

香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它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不但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一员,更是被顺利划入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可是在这繁华景象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留意过这座城市的朴实平淡?每当有人渴望离开夜幕下的灯红柳绿时,他们又将去往何处? 相信不少读者会跟我有同样的疑问,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透过表象看本质,去挖掘香港本土的各种风情。这就势必会提到香港的风俗文化等,最近在读的《香港方物志》便是一本介绍详细的指南书,作者叶灵凤先生于 1938年来港,并在此定居到老,大半辈子的生活早已让他视这座南方小岛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由于当时有关香港方物的记载相当匮乏,靠笔谋生的作者便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方面,书中的文章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专栏,以香港的风土物种为题材,结合国内外大量史料,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对香港历史展开深入研究。语言清丽脱俗,能用三言两语解决的,绝不用长篇大论代替,融自然科学、历史民俗与人文情怀于一体,勾勒出香港风物的方方面面。然而多年后,这些文章才得以集结出版,并经过多次再版修订,足见业界对这本书的肯定与认可。 其实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首先得知道这块地名的由来,那么“香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对此,江湖上传言颇多,听起来也挺靠谱的,不过作者还是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最佳答案。“香港”自古有之,前身是一运输香料的出口小港,主要负责转运产自东莞的香料,恰恰这种香在当时南方各地出产的香料之中最为有名,故作为重要的香料中转站,这个小港就被称为香港,附近的村庄也随之称为香港村。尽管如今的香港早已没有了莞香的踪影,但它留下的余香始终如从前那般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作者对小村庄的描述,一再打破了我们对香港的固有印象,原来高楼林立的香港,也有着山清水秀的另一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平凡的过往,才为香港日后的摇身一变奠定了基础。只是忙碌的现代人难以静下心来,去感受市井生活里的宁静美好,去发现隐藏于山川风土间的虫鱼鸟兽,去挖掘流传已久的民俗风情。这也难怪几十年来,唯有作者的《香港方物志》在空白的香港风物史上,增添了一抹耀眼的光彩。 另外,作者并不只是单纯的介绍各种风物及其相关的掌故,而是立足于严谨的自然科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文字交代了动植物的一些另类行为。伴着作者的娓娓道来,我们不但能对香港本土的风物追根溯源,一旦与当代香港比较过后,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香港社会的变迁,见证香港的发展之路。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读后感(五):浮生乐事

书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落下的木棉花。

叶先生写到: 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能保持原状,这时六出的花瓣却变成了螺旋桨,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的一声堕到地上。春田偷闲,站在树旁欣赏大红的落花从半空旋转而下,实在也是浮生一件乐事。

读了这一段,我竟然顿生羡慕,只恨北方植物的不解风情,这样的场景无处可见。也因此很是喜爱叶先生的遣词与雅兴。一个能站在路边痴痴看花的人,怕是会比常人多了很多乐趣吧。

而这本小书所描绘的,大多也是这样生活里的闲情逸致。我所经过的香港是繁华热闹的,永不停歇的在奔跑与旋转,拥挤的地铁与遮天蔽日的摩登大楼,人们紧张的表情与讲不停的电话,都好像生怕落下别国一步。虽说如今变了一番模样的香港依旧拥有别有风情的小弄堂和野山坡,有些小岛上的故事也只是放在小岛上才读得出人间烟火,但是得见有人能悉心描绘那慢悠悠的被时光遗忘的香港的一草一木,倒是不可多得的雅致。

虽然书中的香港早就荡然无存了,但是那些市井的气息倒是留下来了一点点。小岛的雨天与雾气,飞虫与走兽,还有细细品来各有出处的好玩儿的俗语。那时的香港尚是一个有渔家的地方,虽然时间上很是遥远了,但是心里却莫名觉得靠近。还有需要小心的银环蛇,簇团而开的杜鹃花,池塘中的蛙鸣,和鸟笼中的小画眉。这本方物志所描绘的港岛仿若活在一首雾气缭绕的古诗里,春夏秋冬,风雪雨露,一草一木皆是景也皆有情。能一点点去发现隐藏在草丛中的小虫与山岗上的花,如果不是对这片土地和绵长的日子都充满爱意,恐怕也无法写出这样娓娓道来轻松明快的文字。

更难得的是这一版中的插图和注释。那些年代久远的俗称也许早就在岁月中被弃用,而北方人如我,也有很多未曾听过和见过的植物动物。这些小插图和注释,倒是让原本更像散文小品的小短文们,真的起到了方物志的作用。书中总是提起关于某些动植物,有英国人写了详细的方物志,然而那时的香港却没有一本详尽的当地方物志。这本书虽是专栏合集,但也或多或少填补了这样的空白。闲散读一篇后再看一段小科普,也是别有趣味。

可惜的倒是很多物种都已在港岛灭绝了,即使今天有幸再去按图索骥地重游,大概也不能目睹和书中完全一致的风景。比起今天的人人皆步履匆匆的金融大港,那时的香港大概更贴近香港本来的模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啊,读完竟让人凭空生出一种微妙的遗憾之感。

不过能有这样一本小书,无事时随手翻翻,也算是浮生乐事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