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锦集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锦集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是一本由[南非] 特雷弗·诺亚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一):文化认同和肤色并无直接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底层小孩不断突破天花板的故事。

这些天花板包括种族隔离政策下的生存现况;包括族群对个人进步的阻碍;包括社会规则下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

当然,最重要的天花板是个人认知,也就是你见没见过,敢不敢想~

幸运的是崔娃有一个乐观、有远见、且有主见的母亲,她让崔娃从小认为我也可以。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二):制度下的个体力量

2021.7.26-7.30

每个人都是时代巨轮中的小小一丢,而对于单个人巨轮的一角都可能是生命的无法承受。

随着美好和希望而诞生的生命都是有法律明确条文的高低之分,和爸爸见面要在室内,和妈妈逛公园要在别人的掩护之下,学校里找不到身份认同,“跳舞吧!希特勒”暴露了对外界认知的局限。

崔娃妈妈真的是这制度里的一束光,努力拉着崔娃在向外走,无视和跳出制度的限制。这位女性真的太有力量了吧,边哭边笑,边笑边哭。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三):是什么限制了你的自由?

文/舒念

一个家庭关系,仅仅包含父母和子女吗?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而言显然不是,对于特雷弗·诺亚而言更非如此。如今我们看到特雷弗成为了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或许偶尔也好奇他是如何从南非走进美国,最终走向成功的,所以我们怀抱着对成功学的期待阅读他的自传,却发现这本《天生有罪》其实是一个关于种族歧视的现实故事。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发生在幼年的特雷弗身上的故事,远比讲述他在事业上打拼的故事要更好,太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事业上的成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经历特雷弗这样的童年。这么说并非意味着特雷弗有着完美幸福的童年,相反,他的童年充满了单一种族生活中难以理解的困难,但他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看世界的方法,才是真正生活的财富。

特雷弗的故事从介绍自己的妈妈开始,我们首先形成了一个印象,特雷弗的妈妈是一个固执、无畏、坚强的黑人女性,她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那几年,依旧找到了在白人聚集区生活的方法,甚至谋求了一份办公室的工作,还生下了一个混血儿的孩子。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南非,黑人大多是没有知识的奴隶,跨种族的结合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但她却设法养大了一个从外表上就能明显看出“非我族类”的孩子,并在生活中斗智斗勇,又幽默以待。南非虽然原本是黑人的家园,但在那个时代,黑人是最为底层的种族,他们没有权利了解这个世界,甚至没有机会接受真正的教育。

但特雷弗的妈妈不同,所有她想要做的事,她总是有办法实现,他们去所有能够免费娱乐的地方,甚至花钱去顶层影城,所有的钱都花在食物和知识上,不管种族歧视是不是有一天会被取消,或是继续延续下去,这都不能阻止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人不应该被自己的见识所限制。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天生有罪”的孩子,却意外地拥有比一般人更加强大自由意志,正因为特雷弗的与众不同,才让他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他母亲的选择。从他的出生开始,这就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故事,有些人天生就要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

特雷弗天生就质疑这个将自己视作有罪的世界,他在思考一切发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接受现状。即使做一个搞笑艺人也需要这样的特质,你必须在搞笑的过程中戳中人们心中的疑惑,他们才会记住你的名字。

特雷弗称自己为文化上的变色龙,这塑造了他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我从来不会在哪个圈子里停留过久。我并不受欢迎,但我也不会被排斥。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人打交道,与此同时,我又完全是孤单一人”。特雷弗在《天生有罪》中讲述了很多关于自己过去生活的经历,远比一个主持人的成功史更加有趣且深刻,也许读这本书之前我们期待的是成功的可能,读完却发现自己找到了爱与自由。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四):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以微笑

未读·思想家出版的《天生有罪》是“崔娃”首部个人回忆录,经常上网的人应该对“崔娃”不陌生。

特雷弗·诺亚1984年生于南非,曾任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和脱口秀演员,出名后被美国著名主持人“囧司徒”发掘,担任国民脱口秀节目《每日秀》通讯员,后在2015年成为正式主持人至今。

名不见经传的诺亚以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被中国观众亲切称为“崔娃”。

但就算读者很陌生,那也正好,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他。

不愧是脱口秀演员,“崔娃”可以笑着给你讲述他的心酸成长史,整本书,作者都在用脱口秀的方式讲述。真是满纸心酸史,都在笑谈中。

满纸心酸史,都在笑谈中

“崔娃”成长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混合种族的家庭,母亲是黑人,父亲是白人。这在种族隔离期间,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

他的母亲可谓是一个奇女子,身上充满了无畏精神,她要想要做什么事情,就想方设法去做的女人。大多数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而“崔娃”是父母犯罪的结晶。所以才有了本书的书名《天生有罪》。

从小“崔娃”唯一能和父亲相处的时间,都必须是在屋子里。如果去外面,父亲就必须要在马路对面走。

有一次在公园里,他大喊大叫“爸爸!爸爸!”人们看似看他们,爸爸却吓坏了,拔腿就跑。可当时“崔娃”还觉得这是爸爸在和他玩游戏,所以在后面一直追着。

这段脱口秀,让人发笑却笑得很心酸。“崔娃”用让大家发笑的形式,去讲述自己的苦难。这是这本书最难得可贵,也是最值得阅读的地方。

在阅读中,读者会在三种心情下无衔接转换:笑、悲伤、感动。整本书作者“崔娃”都在以这样的态度告诉读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以微笑。

有妈的“崔娃”有福了

“崔娃”的妈妈抚养他的方式很自由,妈妈让他相信,世界是他的,他可以为自己发声,他的想法和决定都是重要的。妈妈让他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是因为“崔娃”妈妈自己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找到了自己的路。

母亲告诉他:“如果你少有迟疑,稍微顾虑一下结果,那你什么也做不了。”

当“崔娃”问,有没有考虑过,在种族隔离政策下生一个混血儿的后果。妈妈会立刻回答他:“没有!”

这样看来,“崔娃”的逆袭是有原因的。他的妈妈,强大到自己就是一支军队。

《天生有罪》被多家媒体“年度好书”,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毒舌书评家角谷美智子赞不绝口,说本书是一封写给作者母亲的情书。

本书的编辑这样介绍本书:南非不只有曼德拉和查理兹·塞隆,本书在讲述作者各种或爆笑、或痛苦、或感人的童年经历时,还将目光投降了南非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及反人类的种族隔离制度之恶,充满了浓烈的异域色彩与人文关怀。

阅读完本书,读者会发觉“崔娃”是幸运的。或许他的下一本书会是《天生有福》,也说不定呢……

《天生有罪(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五):关于诺娃,母亲,以及南非

七月中旬,离家前的两三天,我拆开这本书,在床上给苏旭坤读,关于诺娃对拉屎过程的描写和感悟,我的小侄子躺在我身边,笑得咯咯不停,我也笑,但不是觉得好笑,而是觉得幸福。

八月初,坐在传媒大厦领导专用开会的大圆桌边缘,我当他们都不存在,抹去眼角的泪水,轻轻合上书籍。心中默默想着,还好啊,快要回家了。

在读这本书之前,如果我看诺娃,大概会在心里默默想:这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人,我想了解他。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什么都不想再说,只是如果遇到他,我要抱抱他。

李诞说,他不要写自传要写小说,因为人在讲述自己时,常常会想要表现出自己更好、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认可的一面,免不了就要撒谎欺瞒,为自己镀上一层金。我认同这个观点。

李诞自然足够坦诚,诺娃也是如此(至少我相信他)。他可以那么直白地告诉读者,在给出那张也许会背上巨额债务的信用卡时,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母亲,他坦诚到或许黑子都无法攻击他,那些认定他装腔作势的人,要如何骂出一句早已被当事人承认的事实呢?他可以那么心平气和地讲述给大家,自己曾在街区中做过游离法律边缘的事,并对此安之若素直到那个承载记忆的数码相机;他可以那么正经地描述自己拉屎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拉屎这种生物运动的看法,他说拉屎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飞得再高也要脚踏实地,千万别忘了自己来自哪里。而我想说,他也确实做到了,看着封面上那双坚毅却又隐现谦卑的眼睛,我就知道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一切。

是不是对自己足够诚实的人,总是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实质,并且再不加掩饰地告诉自己呢?

诺娃似乎有一种能力,他能轻易(或许跟愚钝之人相比)发掘事物本质。这或许有几个原因。

一方面,他定义自己为“局外人”。因为肤色缘故,他不被任何族群接纳,故没有归属感,这或许是一种排斥,但同时也是一种特权——他不再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局内人,而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旁观者,而旁观,总是意味着更加理性。所以跟情感比起来,理性的观察总是更多地主宰着他。关于这一点,我想起某个人曾说过:很快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总是要比花一辈子才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活得更好。I agree.

另一方面,我认为诺娃是一个偏见很少的人。关于南非这个国家最大的偏见,就是种族隔离制度,诺娃大致这样看待这种制度:如果我们对彼此的痛苦明眼相见,或许你就不忍心再伤害你所谓的“敌人”。他对这点看的透彻。我们所有的偏见,其实是一种幻觉,总觉得谁会伤害你,谁又会迫害你,可如果你看看他们,你就知道什么叫“众生皆苦”,也许就放下偏见了。诺娃天性良善,生活在母亲用爱构建的世界中,对他人有基本的理解与关爱,于是愿意、也能够走近他人。他在拘留所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关于这个天赋异禀的小子,他一直在说,他知道自己冥冥之中一定要走出南非的,他也坚信自己可以。我也相信他的坚信,因为我也有过坚信。这是一种神奇的感觉,你知道你就是可以。

我想成为他母亲那样的人,坚韧幽默,勇敢果断,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

我真的好奇她经历过什么。物质上的我知道,无非像南非每个传统的女人要经历的一样。但是心灵上呢?

她怎么会在没有获得家人任何爱意的情况下,长出扎进血肉中的安全感的?每个埋怨原生家庭、声称“缺乏安全感”的恋爱者都理解不了。

她怎么会在一个充满暴力和男权的环境中,不求苟延残喘而是无所畏惧的?每个埋怨社会、责怪大环境内卷的懦弱之人都理解不了。

她怎么会对孩子有那么那么浓烈的爱的?她怎么敢在那种制度下就堂而皇之生下一个孩子的?她怎么就觉得世界本就平等、她可以去到任何一个她想去的地方的?她怎么就那么特立独行?怎么就那么为所欲为?怎么就充满了一股喷涌而出的生命力的?怎么就打不死的?

难道真是因为耶稣?如果是这样,那我还真要信奉基督教了。

她在我眼中,就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独立女性。抛却消费主义那些“想买就买想吃就吃想怎样就怎样”的低级价值观,她当真做到了什么是独立——她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生孩子自己养、自己选男人自己挨打、自己讨厌的人自己骂。是的,这不是搞笑,这是个事实,这是独立的基本内涵。即独立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而是包含承担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后的后果。并且并不以此为荣,并不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然后用此要挟他人达到目的。

诶呀,真是伟大。真的。

我眼中的伟大啊,就是一个人,管她是男人还是女人,一点点构建了、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这就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因为这样的世界特别稳固,像一个坚固的蒙古包(不知道为什么我当下就是觉得蒙古包超级稳固),她的信念、亲人、与外界的链接都是特别可靠的大柱子,半径十公分的那种。虽然不比大别墅豪华阔气,但住进去就是踏实。嗯,说不出的踏实!

我真想成为那样的女人!因为我才不要做温室里精致的被万人夸耀的水晶花朵,我要做一个酷酷的、被疾风吹得扭来扭去但就是不死的狗尾巴花!让人们走到哪里都看到我:诶?怎么又是那株丑花啊!烦人!

哼!那你又奈我何!

我没去过南非,想象中那是一个钻石和美女一样多的的欢乐过度,棕色皮肤的人们手拉手围成圈,在篝火旁边大声唱歌大幅跳舞,火光映在他们脸上,纯粹的脸上咧开一口照亮世界的大白牙。

但这应该只是个想象,至少种族隔离时的南非不是那个想象的样子。

之所以说南非流氓呢,是因为在看书时,我一度被诺娃描写的警察射击电脑、街区暴力横生的场景有些吓到:天,难道这样的地方真的可以生活吗?你确定我不会走着走着就被某个黑人拉去办了吗?你确定警察真的会比歹徒更安全吗?你确定我就算死掉了真的会有人管吗?你确定贫民区的暴民真的不吃人肉吗......原谅一位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

甚至直到读完整本,这样的偏见依然存在。当然,这也不能怪我,毕竟困囿于生活视野的狭隘,我真的无法还原出一个真正的黑人世界,接触太少,巴别塔太高。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就算你说南非是个流氓,谁又会否认这个流氓温情的一面?

你说他们在投机取巧,可是它给被政府抛弃的贫民提供了干净的食物和水;

你说他们充满戾气和暴力,可是不这样,少年人无处安放的躁动精力如何安放;

你说他们负罪累累,可是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没有背景的中年男人如何养家糊口;

你说他们堕落、泥泞、令所有人沉沦其中无法自拔,可是请你不要忘了,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它曾给过你无私的帮助。

朋友们,你们看啊,世界上还有一个比这里更公平的地方吗?它包容你的失败、你的狼狈、还有你的犯罪,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失败,总有人比你更狼狈、更罪恶。

你看它多么无私,它会给你你要的所有,但同时,它也会公平地抽走你身上的一部分,比如你的上进心啦,你隐隐作痛的良知啦,你的自甘堕落啦,直到最后,你会与这里形成一个奇妙的命运共同体。能量守恒定律,就在这个街区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你看,多奇妙。

我感谢崔娃,感谢他不带偏见地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南非,以及那样一群制度和生存束缚下的南非人。他们被种族隔离控制着,被原始未开化的社会观念禁锢着,被说不清楚一摊生机混合死水的生活困惑着,他们都不是英雄,都是平凡甚至有点懦弱的人,但你无法责骂他们,无法以自诩“文明”的视角批判他们。因为在文明面前,谁又敢说犯罪不公平呢?政府管不到也不乐意管的,他们乐得关心,不用介意那是出于金钱利益或是其他什么,我们都为生存挣扎时,都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张骏的视频中,他说这是一本总会带在身边不断汲取力量的书;

第二次,在参加完杜骏飞老师的沙龙讲座,他们都在那里围着杜老师,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只有我一个人站在一群书籍旁边,翻开一页,两页,“献给我的母亲,我的第一个粉丝。谢谢你让我成为一个男人。”突然间,泪流满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