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月楼中日月长》的读后感大全

《日月楼中日月长》的读后感大全

《日月楼中日月长》是一本由丰子恺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月楼中日月长》读后感(一):漫谈人生画日常

有幸,得到了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书——《日月楼中日月长》,是丰子恺老先生的家庭影像、随笔、漫画精选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了解丰子恺老先生,是从他的画,是从懂事起在课本上看到的他的一些幽默、风趣、写实又温暖的画。但是,把丰子恺老先生的画定义为漫画是否妥当,我持保留意见。正如丰子恺老先生在此书中《谈自己的画》的篇幅里所说,面对林语堂先生约文《谈漫画》无从下笔,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画的性状还不知道”,而对于我而言,我是觉得用“漫画”是不能准确定义丰子恺老先生的画的,个人认为,漫画有时会含有讽刺、“轻佻”的味道,而丰子恺老先生的画,远比漫画要来得深沉、温暖。

在《日月楼中日月长》这本书中,我更深层次的感受到了丰子恺老先生对孩子们、对生活的那种细心观察,耐心呵护、不忍破坏生活原本美好的小心翼翼。这本书中,收进了丰子恺老先生九十帧家庭影像,非常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给我们展示了丰子恺老先生从幼年到老年的人生轨迹,饱含着丰家人的世事变迁与温暖记忆;三十篇童心随笔,满满的都是生活原本的质朴与美好,烟火味道十足又温暖得让人落泪,带着我们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重温儿时的点滴;还有近百幅童趣漫画,饱含着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孩子们深沉又默默的厚爱,童趣满满,诙谐又充满暖意。

日月楼得名,是源自丰子恺老先生在上海一里弄房子居住时,二楼的日月明亮,不胜欣喜,遂取名如此。而《日月楼中日月长》给我们展现的多是这样的安详静心的生活日常,如在《作父亲》一篇中提到面对孩子们对小鸡的喜欢与渴望而固执着不肯让价的卖小鸡的商贩,父亲欲让孩子们把喜欢说成不喜欢的犹豫,欲言又止,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矛盾;又如《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一篇中,四岁华瞻心中的“逃难”是“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的可喜事情,而我们儿时面对生活的艰辛与贫困时,也没少了挖野菜的欢喜与捋榆钱的雀跃……

一本书,一生情牵,阅尽人生冷暖,温暖自留心间。

《日月楼中日月长》,我强烈推荐!

《日月楼中日月长》读后感(二):星河层里星河转

——读《日月楼中日月长》

作者:苏术

日月楼中日月长

讲到这本书,就不得不讲到丰老的家庭。和我前两本看过的不同,不是单独的丰子恺漫画古诗词,也不是全本都是丰老的文章。这本书,就和书名那般,带着点悠长的韵味和闲适。非常适合想要了解丰老日常的人去读。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师从弘一法师学习绘画、音乐,从夏丏尊学国文。他的创作以“童心”为最根本之要素,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其散文真率自然,妙趣横生;其漫画作品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又如“一首首带核儿的小诗”,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他的漫画脍炙人口,散文亦是备受推崇的现代文学佳品。

本书有丰老家庭影像、散文、漫画等一系列的笔墨汇集而成。女儿丰一吟授权,特别汇辑丰子恺与儿女亲故逾半世纪的旧影存照,丰家私人影像首次结集出版,尤为珍贵。私人影像与散文、漫画互为对照、映衬,童心童趣,真淳深永。安详静心的生活日常,清澈真淳的儿女情长,悬念天下的美善温慈。一本书浓缩一生经历,阅尽笔墨精华: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孩子的心。

8月18日,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外孙宋雪君携新书《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家庭影像、随笔、漫画精选集》现身上海书展。我虽然未去,却也非常关注。丰老的散文不多,写得多是关于家居生活,童真童趣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涯,而他的漫画,也同样没有嫉世愤俗,多是带着童真、淳朴的艺术风格,备受文学界推崇。

《日月楼中日月长》读后感(三):有情人生,笔墨芳华---评《日月楼中日月长》

丰子恺大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自我儿时起,我就对这位大师有着深刻的印象。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老乡,更是因为他挥洒自如的独特漫画,生动有情作品耐人回味无穷。

最近我如获至宝地收获了一本精彩的丰子恺精选集。此书紧紧地围绕着丰子恺家庭影像,随笔,漫画展开。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是一本浓缩了丰子恺一生经历,阅尽笔墨精华的读本。童心童趣,朴讷明亮,舐犊情深,真淳深永。除了我自己翻看外,我更立马分享给了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翻看。作为一名母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对丰子恺和他的作品有一个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毫无疑问,本书的内容是再恰当,生动,详细不过了。

作为一本名家经典,书中选取的作品内容简单易读,老少咸宜,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人们阅读。毕竟,名家的经典就是与众不同的出彩。生动美妙的文字,润物细无声的真情,真实的照片和具有丰子恺画风特色的漫画分享,一切的这些让本书的阅读价值无穷。忆儿时,给我的孩子们,美于同情这三大版块的内容分享着美文和美图给我们书外的读者朋友们。对于丰子恺的作品,我总体觉得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点缀,但是多的是朴实无华下的生动。里面有着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触动。所以读者们可以在读每段文字中总可以挖掘出文字背后的那份浓郁的感情。文如其人,画如其事,我们在翻看书册的过程中走入丰子恺的世界。除了欣赏,我们也是加深着对这位大师的了解和认识。尽管他有如此的才华,但是他除了是大师的身份更是孩子们的父亲,长辈。没有架子,有着深情。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深切殷切鼓励之情。类似于其中的“取名”的讲述,我们看到的是大师面对家中新生儿的真挚感情。有如我们普通百姓般,大师在给孩子们取名字时也是煞费苦心,推敲不已。类似于“作父亲”的描写,我们看到的是丰子恺作为爸爸教导子女左右为难的表现。如此有学问的丰子恺想要分享孩子们如何社会上的应对能力,但是他同样也因为纠结着孩子们的品性引导而表现出的无力感。这般的文字记录不仅仅刻画下了一个父亲的心声,更展现着一个父亲想要时刻教导好孩子们的难能可贵心叙。

《日月楼中日月长》生动淋漓尽致地展开着丰子恺大师“有情人生,笔墨芳华”的点滴。着实值得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日月楼中日月长》读后感(四):“所谓家,才是我的本宅”——丰子恺

再观丰子恺先生大作,又是截然不同的收获。与之前对其颠沛一生的唏嘘不同,《日月楼中日月长》恰似一段温暖闲适的静好时光,一窗馨香沉醉的桂树香气,浸透了先生对家、对亲人的殷殷情意,即使是告别阿宝的黄金时代的怅惘,也仍旧难以冲淡先生对家园的深切依恋。正如他每到一处,都要因陋就简营造一处温暖的家,并且要取一个好名。“小杨柳屋”、“缘缘堂”、“星汉楼”、“沙坪小屋”皆因此而来。

日月楼是他在上海陕西南路的居所,是先生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直至终老。《日月楼中日月长》收录了先生及家人大量的生活照片,日月绵长,星汉灿烂,以此为题,集合子恺先生对子女童年、对家庭生活的全面写照,自是最为恰当不过了。翻阅书中一幅幅珍贵的映像,一家人的安闲自在、其乐融融尽在眼底,不由得让人升起时光无情的喟叹,进而追忆与珍惜自身所拥有的种种,这也是读书读到两相映照的罕有滋味了。再加之对比照片与先生的画作,瞻瞻、阿宝等孩子的童真更是跃然纸上、生趣十足。遗憾的是,七位子女只有一吟女士一人尚健在,本书的大量照片也是一吟女士授权提供,珍贵之处可想而知。

细读先生文字,性情二字跃然纸上,一边细数自己童年的养蚕吃蟹钓鱼之乐,一边忏悔杀生之虐,一边细数私塾生活的细节,一边指证书桌前的地上学生常年不干的眼泪。《过年》一篇文字,活脱脱是三四十年代浙江乡间风俗画,每一日、每个生活的细节描摹得宛如工笔画一般细致无缺,《梦痕》当中对于儿童玩耍情状的再现,譬如“蚕豆水龙”的做法,直可视作儿童游戏研究的考证了。

但更为精彩的莫过于对“童”之一字的浓墨重彩。正如先生所言:“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就像先生从幼小时就隐约看到的两个“?”,第一个“?”是空间,第二个“?”是时间,这是真正的儿童的问题,但又是真正的哲学的问题。由儿童身上窥见哲学,是子恺先生最显独到之处。教导孩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教导孩子“言不由衷”,皆为先生深恶痛绝之处。对阿宝离开黄金时代的悲喜交集,对孩子们“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的钦羡,几近占据了本书思想的全部。由是,“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想来,这也是先生最自由、最本真的所在——一颗永久的童心的居所。这样的所在超越了现实层面的居留之所,此心安处,是为家,是个人专属的本味的本色的宅。

《日月楼中日月长》读后感(五):童心在大人珍藏的纯真年代里 ——《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先生的诗情画意

童心在大人珍藏的纯真年代里 ——《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先生的诗情画意

对于我们这样的读者来说,应该最为熟悉的是127页的那篇《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先生在这篇散文当中,讲述的就是一个父亲珍藏的关于孩子的美好的回忆。具有童心的大人才能够理解丰子恺先生的笔触,他将自己的孩子以及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变成了一张张有趣的画,如果是今天的话,他应该是微博上面发孩子趣事的大V,人们总是在感叹,孩子在你不经意的时间就一下子长大了,那么这些长大的瞬间,就变成了美好的遥不可及的回忆,只有零星的片段能够被珍藏下来。

细心的作者或者画家或者作家兼画家却不是这样,他能够敏锐的捕捉那样的瞬间,并且让这些瞬间通过纸和笔,变成永恒的美好的东西,并且在分享这些看上去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故事的时候,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故事已经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但是这其中的童真和童心,依旧能够为今天的读者所感动。

《日月楼中日月长》这本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选集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完美体现了一个今天应该是“晒娃狂魔”的爸爸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种种令人感动的瞬间,即便是在今天,丰子恺先生带孩子们出游的各种照片的出现的频率,也绝非一般的父亲能够比拟的,至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来说,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爱陪我们一同玩耍,父亲是沉默的,他通常会将孩子成长的责任变成他人的事情而非自己的——天底下大多数的父亲都把养家糊口当成必须,但是与孩子玩耍是闲暇或者郁闷时候逗弄的玩具——仿佛只要自己成为“养孩子”的大人,就变得无用起来,应该邻近退休了,这显得多么令人痛苦呀。但是丰子恺先生的孩子都成才了,而他与孩子的互动那么快乐,即便远远遥望孩子的成长,都显得是那般真实,这种真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父母应该都是他这般开明的。见到这样的父亲,就不会为儿女一夕之间成为“滞销货”而感到恼羞成怒,他是温柔而真切的关怀的,不会因为社会的压力而让儿女成为自己的一种象征,即便对待孩童,也依旧是像是对待大人似的,用独立的个体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点今天的父母们都做不到。

在丰子恺先生打太极拳的照片的下面,有一段小字,讲的是丰子恺先生对生活的定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三种生活”仿佛是王国维先生“三种境界”的对照,让人不禁想起对于“民国黄金时代”的先人们的一种向往,因为他们仿佛放下了这纷繁复杂的环境,在嘈杂和内外焦灼的困境当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出路。丰子恺先生用自己的童心,给我们留下了纯真年代的珍藏回忆,而这回忆当中,又藏着最纯粹的童心,这应该就是除了宗教之外的灵魂中最为纯粹的东西了吧。

By 林怿 2017-9-9 18:17:23 写于御庭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