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锦集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锦集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是一本由[美]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一):谈点自己的读后感

1、最初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因为我骨子里对事情总会冒出一些自责的念头,只要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长大了慢慢发现自己真的很不爱自己,所以我看到这本书,我想从中找到善待自己的勇气。

2、快速翻阅后,发现对我帮助并不是很大,因为这里提到的创伤遗传,我认为自己没有被影响到,不过也可能是我并没有去挖掘上一代或者上上代的一些事,毕竟我对以往的事情知之甚少。

3、对于提到的核心语言,对父母写下核心语言,我有点写不出来,可能有些话我从来都没说过,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我一直觉得我对父母的感情有点与众不同,我似乎没有感受到父母对我很深的疼爱,可能说这话,如果被父母知道会很伤心,所以我也不愿透露出来,但我内心深处确实总会有这种感觉。

4、以后多抱抱内心的那个敏感的自己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二):从家庭创伤角度理解心理行为

1、细胞学、神经学和胚胎学理论已经证实,在外祖母怀着母亲的时候,形成你的体细胞已经存在了,这意味着三代人共享着同样的生理环境,经历和传递着同样的创伤。 2、遗传学研究表明,传递生理特征的染色体DNA只占了2%,而过去认为没有实际意义的98%的非编码DNA,竟然负责遗传情绪、行为和人格,包含家庭代际创伤。 3、从怀孕开始,我们在母体内的体验便开始塑造自身大脑的形成,建立起情绪、思维和行为的一整套模式。 4、母婴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分离,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从婴儿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对自身性命的威胁。 5、生命力不会在代际之间停止,不管是否在世,能量都会一直由父母流向你,与父母的连接越自由越紧密,获得的能量越强大。(西方的理论佐证了东方的孝) 6、哈佛大学长达3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质量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健康,与父母关系紧张,在中年时患严重疾病的分别是82%、91%,而关系好的只有四成左右的身体出现问题。 7、即使父母已经不在或者陷入困苦,只要找到一个温暖美好的画面,与父母建立连接,领悟其中带给自己的能量,就可以实现自我疗愈。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三):看作者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就开始飙泪

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分享的自己的故事,他的爸爸的一句:“我以为你从来都没有爱过我”,让我瞬间飙泪。借着书本的结构,我对我的成长和我的家庭创伤做了一个梳理。

首先是被抛弃的创伤。我的外婆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这种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和不被爱的恐惧一直都在我家中。还有一个创伤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能得到母亲全然的支持,和呵护。这种不满足在长大以后也很难在伴侣身上得到满足。只能自己去疗愈和满足自己。还有一种创伤是被吞没的创伤,这个创伤我不清楚是否在我家已经流传几代。但是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的妈妈就对我有些过度保护。当然现在想想,我可以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没事就多沟通。

另外一种创伤就是被父亲轻视和不公平对待的创伤吧。我奶奶在她小时候,祖父(奶奶的父亲)总是拿她和她的妹妹比较,因为妹妹长得胖一点。祖父就说妹妹比较有福气,送妹妹去上学,姐姐在家做农活养家。奶奶对于他父亲这么不公平地对她,在她很老的时候都还有怨言,也和祖父的关系不亲。我真想替奶奶说这是什么破理由呀????WTF

这些创伤在我家上演轮回,以前觉得是自己的父母不够爱我,现在了解到是他们在这些方面也没有得到过,所以也给不出。另外也觉察到我的爸妈在很多方面对我的爱。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四):当下的故事。

这个月看了两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一本是“原生家庭”,一本就是这个。前两天听存在人本主义的公开课也提到了是否需要把时间大量放在原生家庭的问题。早期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失去兴趣就是因为觉得你老问以前,老问老问有什么意思,那一阵特别喜欢欧文亚隆,相信关注当下,此时此刻。只是后来继续学习,才觉得自己想的太肤浅了。

如果你现在问我需不需要关注原生家庭,我会觉得是的,如果你再问我我只想关注当下,我会觉得也可以。从关注当下,到“原生家庭”里的有毒的父母,到这本书里的追溯到父母、父母的父母、那些有亲缘关系的人,真的有必要么?我不知道,我觉得可以,也不可以。

症状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觉得那是症状也可以啊。你洗手要洗三遍,你不觉得这是问题也可以啊,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思考我为什么要洗手洗三遍,思考到影响正常生活可能就需要注意了。但是家庭似乎又不是洗手那么简单的问题,有的孩子被父母“伤害”了,但他不觉得是父母失职了,他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按这本书的说法就更加遥远了,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只是觉得这样追溯普适性感觉不高。

有一阵特别想成为一名咨询师,希望可以帮助到别人,当一个人伤心难过时无人可以诉说太痛苦了。有一天,突然觉得咨询师其实有很多的无能为力,再多的陪伴最终也需要你自己成长,我可以做很多我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这一刻我还是相信从此时此刻开始,先承担起自己生命中的责任,当你有能力面对此刻可能才有勇气面对“原生家庭”,如果此刻的力量都不够坚定,其实我是怀疑能否做到像书中这样的追溯。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五):更好读懂自己和家庭

读书笔记和框架如下,有很多需要做练习的部分需要去看书。

我是在读书会的推荐下,搜索阅读这本书,最后参加的时候发现原来错误。但实际阅读的时候却很有帮助。

首先是我们其实继承了父母三代的记忆和创伤,无论是从我们继承的DNA细胞里,还是后期的生活中。以前我总以为我的行为模式是父母那里来的,原来是和整个大家庭息息相关的。

其次,我们的生命力是从父母那里传过来的,有四种情况会阻碍我们生命流动,在做具体练习中。我发现当想象父母出现时候我有点紧张,想象父母靠近我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无比排斥的。这其实很符合我和父母的关系,我们一直都不亲近。父母和我们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们和伴侣甚至世界的关系。我突然想通了无法与伴侣真正亲近的关系。那种拒绝/无法亲近/不去表现真实的自我,真的特别的像。

但是当我尝试想象父母从小长到大的经历,和他们的心情的时候。我突然开始特别理解和同情父母,父亲幼年丧父/童年坎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等等,母亲从小兄妹众多/小小年纪就开始为了家庭去努力奔波/外祖母很早就卧病在床/结婚后家境窘迫等等。对于我的童年和教育,他们很多时候的疏忽,真的不是故意,可能是忙于生计或者恰逢家中大变,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为了应对这些方面他们已尽力,但没办法做到完美。 通过这次想象,我开始欣赏个父母身上的益处,去更宽容和客观的看待他们。突然对于之后伴侣相处多了点信心。

还有核心怨言/核心叙词/核心语句等等都能帮你去发现身上很多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