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读后感100字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读后感100字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是一本由刘索拉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读后感(一):一些混乱的想法

作品里的人物引起了一些共鸣,有时候自己内心也会有这些混乱又无意义的想法。可以说是迷茫,也可以说是挣扎,二十多岁,在大学里,对自己天天学的专业,有时候突然也会怀疑存在的意义。

上个月和老师商量,说,想转去哲学系。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觉得文学没用啊,老师反过来问我:哲学有用?的确,对我这种外人来说,哲学是思辨是探索和质疑,我觉得好玩儿,也觉得有意义。但对他们本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枯燥的哲学史,是一些自己不赞成的观点,是无意义的背诵。

文学没意义,哲学没意义,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圈地自娱,抠抠字眼,读读后现代。以上只是前段时间的想法,现在我认为:

人生本来就是无意义的,但我们既然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努力去创造一点点属于自己的价值,小到守护家人,大的话,完成中国的启蒙吧哈哈,先把自己启了,多读读书。

青春期的思想就是这样吧,有些疯狂有些混乱,有时候想死了算了有时候也有超远大的梦想……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但是写的有点浅还是我读的太浅了?总之有点似懂非懂,堆砌了大量琐碎的片段,读着会有点烦。

带着一丝丝的读的第一本刘索拉的书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读后感(二):《你别无选择》读书笔记

1.

“你想让我变成什么?”

“变成我的。”

孟野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她大睁着两眼,每一字都加重了语气:“我能为你牺牲一切,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学位、名誉,我都不在乎。我只求和你在一起,什么人都不见,什么都不想,只有你,只有你在我眼前。如果你需要我现在放弃学习,做你的主妇,我马上就可以退学;如果你需要我和你一起逃走,逃到荒芜人烟的地方去,我马上就收拾东西。”

“逃走?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我爱你,我需要你,而你需要你的音乐。”

“逃走就可以忘掉音乐了?”

“逃到没有音乐的地方去。”

“没有没有音乐的地方。”

她痛苦绝望地捂着脸,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没有没有音乐的地方?为什么没地方可逃?”

孟野走过去吻着她的头发:“因为我选择了音乐。”

2.他是生下来注定要创造音乐的,把他这一生的好与坏、幸与不幸都加在一起,再减掉,恐怕就只剩下音乐了。

3.藏在“时间”后面的“懵懂”在扯“时间”的假头发时把她脸上的胡子也扯掉了。

4.死亡可不管你醒过多长时间,它叫你接着睡,你就得接着睡。它叫你消失你就得消失,它叫你腐烂你就得腐烂。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读后感(三):艺术的丰盈与虚空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当猫王和披头士都已经快要成为历史的时候,当勋伯格创立的无调性音乐已经被重新审视的时候,《你别无选择》中中国最顶尖音乐学府的年轻人,刚刚开始了音乐上的懵懂反叛期,——他们接受着学院派古典音乐的规训,同时又试图打破传统的和声学。他们对于“宇宙的和谐”不感兴趣,对十七度三重对位不感兴趣,而是笨拙而莽撞地寻找音乐中更为真实的力量,是孕育着和蒸腾着的大地的巨大的音响和强烈的不规则节奏。他们做出离经叛道的实验音乐,试图展示某种断裂和重生。给五线谱加一条线,把钢琴键盘重新排了一次队,将作品注入不和谐音,追求的是“我自己的力度,我自己的风格”。与此同时,也有人固守于传统,守着代表作曲领域中概念和规则的TSD“功能圈”不放,也有人选择沉睡和逃避来面对规则与创新、古典与现代、力量与现代之间无可填补的巨大虚空。然而,无论怎样,他们都必须走下去,因为他们发现: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 中的每一个角色,李鸣,马力,森森,孟野都心知肚明:只有作曲——不是他们选择了作曲,而是作曲选择了他们。这种强大的宿命感,与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无力,形成了某种奇异的拉锯。然而无穷尽的练习题,枯燥和乏味的和声学构成了一个钟形罩,他们困在里面,无法逃脱。作为高等学府的学生,个人才能和体制之间充满了冲突,但他们也深知,在地上世界里,艺术离开了某个系统,就什么都不是,要想走下去,他们必须小心翼翼,把握平衡。然而,如何弥合艺术世界的先锋和激荡,以及现实世界的苍白和懦弱之间的巨大鸿沟?他们以为误入的桃花源,却成了苦苦挣扎之地。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展现了这群学习作曲的青年人身上关于时代的想象,以及对于生命力自由释放的想象。种种想象被包裹在不成熟的音乐当中,成了他们唯一的发泄口。它既是孕育生命力的地方,也成了人生的一种禁闭,它既提供了种种可能性,同时也扼杀了种种可能性。艺术既是自由之地的期许,也成了禁锢生活的牢笼,艺术既是拯救者,也是被拯救的对象。而这群享受自己的才能,也毫不吝惜地挥霍着。没有人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那把所谓的牌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他们踩在时代的节点上,华丽地浪费着自己的青春。

尝试过、迷惘过、挣扎过,也失败过,就已经足够。看着他们的那个年代,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但是人总是这样,往往处在时代的机遇中而不自知。

这本书作者刘索拉,是中国爵士乐第一人也是先锋文学的先驱,文学始终是她的副业。《你别无选择》出版在1985年,而在那一年,莫言写出了《透明的胡萝卜》,马原写出了《冈底斯的诱惑》,阿城写出了《棋王》。那是一个文学创作极富有迸发力的时刻,不管成品是否至臻至善,但他们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反观现在,文学绵软而无力……只剩下互相追捧和数目渐多的文学奖项。也许黄金时代就是用来缅怀的。而我们喜欢的黄金时代,喜欢的不是其中的辉煌,而是其中巨大的痛苦和迷惘,就如同我们喜欢乱世佳人一样,喜欢的是那种无处可逃的命运感,那种毁灭感。

某种逝去的东西,一旦再被发现,就会引人一声惊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