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和你》读后感1000字

《我和你》读后感1000字

《我和你》是一本由[德] 马丁·布伯著作,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你》读后感(一):《我和你》

因为武志红推荐而读。有的地方读不太懂。不仅是哲学,也在讲灵性,尢其是对临在的描写让我想起《活在当下》,但更深刻更抽象且具有哲理。大致描述了一种关系的当下。那种当下的互动呈现了本质。人类社会的过程就是把你它化/物化的过程。很惊讶,一个人怎么会这样想出这样的角度,怎么会写出这样的高度和深度?

《我和你》读后感(二):这个版本太棒了!致敬译者杨老师

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的版本了,抱着捍卫陈先生版本、鞭挞所谓新译本的心态在kindle上购买了这本书。先是被译者的前言惊着了,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虽然有不经意的炫耀之嫌,但确实功夫深,完全可以接受)。

读到正文第一句,忍不住拍手叫好。太棒了。准备买本纸质版多读几遍。

衷心感谢译者杨老师。愿这个译本惠及更多的读者朋友。

《我和你》读后感(三):评《我和你》

我——它(他,她)揭示“我与ta的关系”。在我与ta的关系中,世界在我们眼中是“功利的”“有用的”。比如,当孩子因为父母的要求而不得不学习时,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就是我—它的关系,也许这个孩子成绩很好,也许这个孩子未来功成名就,但学习只是孩子的工具,一个功利的工具。

我——它,相互需要,相互给予,因为“它”的存在,我可以更“成功”的活着。

我——你,揭示我与你的关系,我在当下全身心的与你相遇,即使是转瞬即逝,我也感受到心的碰撞。再拿孩子举例,我因为讨厌学习而满眼痛苦,和你眼神接触的一刹那,你感受到了我的痛苦,我知道我被看见被理解了,就在那一瞬间,我和你相遇了。

我——你,因为相遇,因为看见,“我”不再孤单,因为“你”的存在,“我”可以更幸福的活着。

《我和你》读后感(四):联系与成长

既不适合初学者窥探门路,又不能给予人以思想上的精进。

不知是原作风格使然,还是翻译太过随性,即便有一些大家好评,这本书所描述的道理,就我个人而言,也只有几个要点:一是万事万物存在联系之中,借以人的视角唤起“我和你”“我和它”的基本词;二是其联系的双方随着时间互相模仿,彼此成长,而这其中更加倾向于“形而上”方面;三是“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凝聚“我”的容器,是“我和你”一定程度上“形而下”的展示;四是“神”作为“我”绝对品德的对照,无限趋向于“完美”的“不完美”。

本书用词太过浪漫,有时又进行散文式的抒情,在热烈歌颂与冷静思索之间切换的并不流畅,让读者无法沉浸其中。其中所阐述的观念与德国哲学相关著作联系紧密,其观点并无特别新颖之处,且在后半段阅读中,有一种《与神对话》般的神秘腔调,不能让人有太多信服之处。

总体来说,本书性价比略低,不能令人满足。

《我和你》读后感(五):一些“修行”中的感悟(不断补充ing)

看了一点点后的感悟,“失去”是说作为“我-你”关系的失去

看这本书感觉就是——「我与万物联结」的修行书。它的语言不是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的类型,毕竟不是为了精准描述,而是要拉你进入最抽象之抽象的神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混混沌沌存在的自我,有世界上的一切。所以用了很多意象,要看懂需要代入自己的经历体验,站在一个最面对自我的位置。

“心流状态”也和“我-你”关系有共通之处吧:当你进入心流状态,你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本真的你在不停吸收世界的养分。

下次再补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