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的读后感大全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的读后感大全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是一本由[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读后感(一):⋯

我着实不想将阿巴斯的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好导演指南”,因为这本书实际上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和博大,实在不是单单为了讲拍电影的书。但是吊诡的是,这本书确实是指导那些致力于拍摄电影的人“好导演手册”,因为这本书就是阿巴斯在世界各地开办电影工作坊期间的讲课内容的整理。所以其指向性似乎不能再明显了!可是为什么我会纠结于将这本书单纯的归为好导演手册呢?因为,作为诗人和哲人的阿巴斯的授课的方式与我们想象的课堂完全不同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读后感(二):樱桃的滋味,除了电影还有更多......

我着实不想将阿巴斯的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好导演指南”,因为这本书实际上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和博大,实在不是单单为了讲拍电影的书。但是吊诡的是,这本书确实是指导那些致力于拍摄电影的人“好导演手册”,因为这本书就是阿巴斯在世界各地开办电影工作坊期间的讲课内容的整理。所以其指向性似乎不能再明显了!可是为什么我会纠结于将这本书单纯的归为好导演手册呢?因为,作为诗人和哲人的阿巴斯的授课的方式与我们想象的课堂完全不同。他所有的努力,几乎都是为了启发心智。"我想帮助你们在平淡中找到美。我想帮助你们重新观看并超越你们看待事物的传统方式。"所有这些才是阿巴斯希望传授给学生们的艺术真谛。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读后感(三):《樱桃的滋味》笔记

* 创造力的发展与不良环境成正比,艺术家的定义之一便是能够将限制转化为创造力的人。

* 重要的是有勇气实验并冒险,不怕只有六个人看见结果。除个人满足外无所期待地做你的工作。

* 政府制造边界,而艺术家消除边界。

* 艺术和政治互补。当一个不再起作用时,另一个接管。

* 如果你的故事不能通过观众的所见所闻被理解,那么再多解释——无论在这儿还是对看你电影的人——都无济于事。

* 如果有人看我的电影20分钟后离场,我能理解。如果有人在结束后又呆了20分钟,我也能理解。

* 你是那个安全地站在岸边向外凝望熬夜的人,还是那个在海上身处漩涡之中的人?

* 用五个镜头而不是二十个来讲一个故事,要求更高的准确性。

* 当一位艺术家创造某样东西,在创造的行为中,他经历了生死。在制作一部电影时,我经历的焦虑和长期失眠——噩梦和自我怀疑,对失败的恐惧,怀疑的冲击波——能把人压垮。但到最后完成时,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重生,能够重新开始。

* 一个人的内在性情比任何能强加给他的东西更响亮、有力。如果大脑里发生的东西对你而言,比外部世界提供的任何晦涩事物及分心之事更有意思,你或许就走对路了。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读后感(四):五星观感的线索

阿巴斯十部长片,看过六部,其中3部五星最爱,2部四星,1部无感。这本书并不完全算他的作品,鲜少记录他的哲思,他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电影过份解读,因为这只是一个电影制作坊的笔记而已,其中有些太过片段话的“名言”因为缺少上下文而显得无力,我试图从碎片里整理出阿巴斯的导演思路,为什么喜欢他?为什么优秀?总是有踪迹可循的。

-对影像的偏爱。他喜欢拍照,并了解摄影与拍照之间的区别,出门远游总是带着摄影机,或者静待在野外几个小时用镜头观察自然,所以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其中一部分来自先天,一部分来自后天的强化与习得。(可以说阿巴斯的长镜头和场景调度,那种看似无意却有精心设置不露痕迹的美感,五颗星+)

-“惊人的,准确无误地表达”。这种能力在孩子身上有,在一个专业的电影人身上也应该有,“如何让内在冲突与外在表现一致是一个导演宝贵的才能”,阿巴斯通过大量的思考与练习,而有能力将自己的审美与价值观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

-他对诗的偏爱,对人物形象的刻意失焦处理,对剧情的留白,并非第一视角的旁观设定,或用环境音替代台词…,他希望和观众一起创作,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好奇,而不是灌输。

-电影的思路。视觉化(及声音),是电影的本质;一个好的想法,是电影的核心;电影放映的过程,犹如邀请观众做拼图;

-一个职业的导演,是一个富有掌控力、平稳情绪、坚定信念的角色;摄影团队对电影相关的某个观念的讨论,是应该持续的;他调教演员的方式方法,叹为观止,甚至令人不快。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读后感(五):不是书评,艺点想法。

用几天时间肤浅地参与了阿巴斯的七天电影工作坊。

说实话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他的电影,终于能说出来我不知道他的电影在干什么这种话了,他拍的就是模棱两可的东西。他让观众干活,但显然我是个特别懒的人。

“拍电影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看完大受启发,比看他的电影还能让我想更多。这让我回想起来自己为什么选电影了。因为我觉得电影能带给我自由,所以才选了它,现在有点本末倒置。能让我快乐的事才是我生命里最快乐的事,“真正的快乐只会来自破碎的心、受过的苦,以及经历过的伤痛”,这样看来我离真正的快乐不远了。书里还讨论了“爱”,意味着受苦,某种程度能达到上述的一种状态,说《特写》是关于爱的力量的,是萨布奇安对电影的爱。然后在今天晚上看《生生长流》的时候,当地震后无家可归的人,在帐篷那里准备看足球比赛时,我突然感受到了人对生命的爱,那个场景真的很敞亮。

“艺术家反思悲惨的经历时,并不愤世嫉俗,因此我们才能够从痛苦中得到愉悦”,在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真的很开心,感觉和自己和解了,也终于能够大方地承认自己其实很享受痛苦,痛苦是我的常态。

这本书比我每周要写读书笔记的那些书强多了。仿佛是对我的肯定,在别人说我不正常的时候我可以幻想一下阿巴斯是支持我的。当然也有让我感到羞愧的地方,过去弄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像虽然是一切的核心,但确实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说实话这本书里阿巴斯没有教我怎么拍电影,但我重新学到了如何看待电影和自己的人生。我又更加坚定了一点点那个在前几天出现的奇怪想法,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自由和快乐,毕业如果没办法自由拍东西,那就去哪个海边的冲浪店打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