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达利经典读后感有感

达利经典读后感有感

《达利》是一本由[法] 埃德蒙·波顿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5.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利》读后感(一):达利---画出生活,画出内心

这本书初始吸引我是这本书封底对达利的简介--疯狂,天才,内向,偏执,性无能,多情......形容这位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字眼不胜枚举,他的大胆以及他那与众不同的作品是她举世闻名。这剪短的简介让我对他的画有了极大的兴趣。

《达利》读后感(二):别紧张,我就跟你聊聊达利

刚打开这本书很容易被满纸的浓墨重彩震慑,每一页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四处都飘满了达利作品里的各种意象,狰狞的、蜷缩的、张牙舞爪的……迎面扑过来,形成一剂独特的兴奋剂和一种视觉压力,别被吓住,进入波顿的对话,他只是想和你聊聊达利这个人。

《达利》读后感(三):还原一个真实的达利

在读这本书之前,达利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狂放不羁,以及晚年时期各种商业合作。

不过读了之后的确有了印象的改变,作者波顿的叙事方式也比较有趣。最关键的是达利原来小时候也是脆弱孤独的,并且不被自己的父亲认可。一直憋着一口气的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华得以最后成功,这其中除了他天生充满自信地一定要发挥出自己才华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他在刚刚崭露头角的人生最美好时候就遇到了加拉,是对加拉的爱让达利获得了进一步发挥才华的可能性。抛开许多加拉对达利的负面影响不谈,作者从达利的视角画出了许多温暖。

莫顿如果是达利的同龄人,应该会和达利成为挚友吧,毕竟莫顿看待达利的目光如此温柔。

《达利》读后感(四):梦中的天堂

作为一位著名的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以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然而,在读过这本波顿的《达利》之前,我对这位大名鼎鼎的达利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他那最负盛名的作品“永恒的记忆”:融化的时钟,弯曲的孤藤,实在是只有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然而波顿的这本《达利》给我印象中的达利又增添了许多新的色彩。说来惭愧,当初吸引我要读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其一当然是对达利的兴趣,其二却是由于它图文结合的巧妙构思。我从来不是一个喜欢看长篇大论的人,即使是自己非常欣赏的人,我也不愿事无巨细地读那样一本本描写主人公全部生平的传记。而波顿,在贯穿整本的画作中,穿插进对达利的描写,使我不致感到枯燥乏味,又不会被无字天书的画搞得摸不着头脑。

为了还原达利疯狂头脑中幻想出的梦中的天堂,波顿甚至实地走访了许多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画笔将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作为疯狂、天才、偏执狂、内向等等诸多形容词的代表,达利实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很少有人能客观地为我全面展示达利这样一个艺术家,但波顿做到了。

《达利》读后感(五):艺术家致敬艺术家,传记可以这么美

2011年,伍迪艾伦电影《午夜巴黎》中,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了一个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帅帅的有点神经质的艺术家,让我记住了“达利”这个名字。

当我在漫画《达利》看到那张爬满蚂蚁的断手画面时,我才记起,在《午夜巴黎》很久以前,这位超现实主义先生已经把我“恶心”过了——世图朱小姐说这本书让她越读越不舒服,而对我,它简直唤醒了一个噩梦: 多年以前我以影迷自居,观看了这部彪炳影史、据说比第七封印还难懂的《一条安达鲁狗》。恶心吐了。朋友问看懂了导演意图了吗,我用阅读理解的范式,说这个短片刻画了大萧条时代资产阶级的堕落腐朽,表达了导演对资本主义的忧虑和讽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