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亚瑟·叔本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五天断断续续看完,一直对于鸡汤都是反感的,从名字上来看就不是感兴趣的书籍。庆幸没有因为名字而贸然决定放弃,没有错过一本好书。

虽说是讲人生的智慧,让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但不是那一类告诉你生活有多美好,你值得为之奋斗,而是说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痛苦,快乐是虚无的,只有痛苦的感觉是真实的。

书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其实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在庸俗和孤独之间徘徊。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合群,陪着朋友吃饭,娱乐,或者拉着别人一起,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打发无聊,其实能感觉到从心底里是排斥的、不快乐的。可是又怎么与孤独为伍呢,孤独只能产生抑郁。假装快乐至少也是快乐。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我们的生活实际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时强时弱地左右摇摆”为了摆脱痛苦、无聊,我们强行融入群体,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足以让我们摆脱痛苦和无聊,如果能接受这种庸俗的生活,一直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是好事。但内心还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不该这样的,很多有趣的事情还等着你一个人去发现、挖掘,从更深处去了解、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庸俗抑或孤独,就看自己如何选择吧。

书中另一个喜欢的观点,就是我们时常想象一下巨大的灾祸面临在自己身上,是有好处的。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对日后真正发生的很多轻微的灾祸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原因在与我们可以这样自我安慰:毕竟那些巨大的灾祸没有发生。以前脑子也经常会乱想一些很坏的事情发生,自己遇见了应该怎么办,一直觉得是心里不健康,经常瞎想。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瞎想也是会有好处的,也是,就算以后遇上很大的灾难,在心里想过至少也会有点点应对方式。人的后半生是以对灾祸的恐惧和担忧为特点,不奢求每天能有多幸福,只奢求后半生的灾祸少一点,能让我面对过去的那种。

每一天都是一段短暂的人生:早晨睡醒就相当于出生,夜晚睡着就相当于死亡和结束。所以,每天的睡眠就象征着这一天的死亡,而每天醒来则象征新一天的诞生。把每一天都当做短暂的一生来过,不做后悔的事情,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望岁月静好。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P35:感受力的优势可以令我们得到更多的和思想相关的种种快乐,即所谓的智识上的快乐;因而,这种感受力方面的优势越突出,得到的快乐就越多。

P58:人类天性中特有的一个弱点就是,人们通常考虑得太多别人对他们形成的意见了;即便是从最细小的细节里也表现出了这些意见,无论是何种意见,它们本身说都不是获求幸福所必需的。

P67:我们所讨论的人类天性中的愚蠢,演化形成了三种愚蠢的分支——野心、虚荣、骄傲。后两者的区别是:骄傲,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绝对价值建立起的坚定信念;虚荣则是渴望别人对自己拥有这种信任,通常来说它还伴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就是通过别人的想法来引起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信任。……杰出的价值和特殊的品质,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它们二者,才可以让一个人拥有真正含义上的骄傲。即便这种信念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误解,或者信念是源于一些偶然的或者平常的个人优势:但只要这种信念是真正的信念、认真的信念,他的骄傲也不会因为这些而有所减少。

P70:个体的独特性可能比国家的独特性更为重要。

P130: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远离痛苦。

P145:关于人生智慧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就是保持我们对于现在以及未来期望的平衡;以免偏重于一方而毁了另一方。很多人沉湎于现在——我的意思是,那些无聊的人;其他人,沉湎于未来——焦虑而又关切。很少人能够在这两个极端中保持适当的平衡。

P150:只有当他独处时,他才是真正的自由。

P195: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对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做出高度赞美的评价,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失望;然后你就会对自己感到羞愧,也许还会受到伤害。当我们谈到这个话题,还有另一个值得提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对于琐事的处理就是能够体现这个人的品性——因为那种时候他都是放松戒备的。

P213:你应该把你所有的私人事情当作秘密,即使是关系很好的人,除了他们所观察到的,不要告诉他们任何事。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形势的变化,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事情无所不知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P218: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计划,以期能够一步一步接近最终的目标。我们常常感到,目前的情况与终极目标似乎是南辕北辙,而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泰伦斯曾经说:人生就像十五子棋,一次掷不出心中想要的点数,你还是可以在接下来的回合里努力补救。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就像牌局,命运负责洗牌和发牌,而我们负责出牌。说的再贴切一点,人生就像西洋棋,我们打算怎样下这盘棋取决于我们的对手——生活中,我们的对手即命运——它们总是出人意料,难以应付。我们不得不实施变更我们的策略,导致棋局结束,我们原定的计划已面目全非。

P219:只有到了从心所欲的年纪,充满智慧的老人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公正的评判。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人在孤独的时候最自由

注:这一点我是非常震撼的,我以前觉得国家荣誉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现在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无能者的表现,比如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都是一种太狂热、失去理性的情感,给全国带来了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灾难。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四):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学习和践行!

横跨3年,读完!哲学类书籍,看一行字,联想至少5行字的时间,回想一些事情与之匹配,对号入座的感觉挺过瘾的!这本书非常全面,对于人生里的难题与不解,都可以找到诠释,划重点的金句太多,一本书里满满的横线啊!

1、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并欣赏的,只是那些和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最强壮的手臂也很难把羽毛般轻的东西甩出很远,并一举击中目标,因为如果不是按照其自身特点来加速,轻物很难接受外力,更何况是强劲的力量,它只会轻轻地落地。朝沼泽里扔石子,是不会激起涟漪的。

2、最好的礼物找到最少的欣赏者,大多数人错把坏的当成好的,歌德说“如果我们不得不依赖别人的亲睐而活着,那还不如不活。人们只想炫耀自己有多重要,根本不关心他人是否存在”。依赖别人的看法来确定自我的生存价值,实在可怜。“名声回避那些追寻它的人,反而追寻那些回避它的人”。

3、伟大的灵魂或健全的理智,是快乐的根源。人生苦短,不可浪掷虚度,应该物尽其用地好好享受生活的馈赠。青春本身就已足够宝贵,代表了自给自足自乐。

4、功业对我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最终会烟消云散,而作品可以流芳百世,一旦流芳百世,就永垂不朽。

5、面对侮辱和轻视,虽败犹荣。恶言谩骂好比教堂里的队列,总是返回到原点。如果人们能这样看待侮辱,那我们就再也不必恶言相向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了。智者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侮辱。

6、骄傲源于内,是对自我的一种直接的欣赏。虚荣则是渴望能从外界间接获得这种自我欣赏。

7、幸福主要依赖思想平和与内心满足。值得去做的事常常很难做到,从来好事多磨。顾忌“别人会怎么说呢”,时刻留意他人将要说什么,堪称是一种胆小奴性。错把他人的看法当作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意识当成是阴影,本末倒置!

8、衡量一个人的幸福若是只看他拥有了什么,而不结合他想要得到什么一起作思考,这就好比计算一个只有分子没有分母的分式,是无效的。一个人若是从未想过要得到某样东西,那么也就不会感到失去,有没有这样东西,他都一样高兴;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使人倍感痛苦。

9、没有真正的精神需求,就不可能快乐,财富如同海水,越喝越渴,感官的乐趣很快烟消云散,世界转眼就变得难以承受,为了躲避无聊,只会不断追求现实的东西。而理念性的世界广袤无际,平静如水,超然于我们的忧伤。天资惊人的人极有可能疏远其他人和他们做的事,因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越多,他从别人身上所能发现、得到的就越少。“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相当于活死人墓”“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10、闲暇是生命存在的花儿,是存在的果实。只有闲暇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一个自身内在丰富多彩的人,在闲暇中是最幸福的。有活力的思想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啊!“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11、乐观和美貌能让你更幸福,对不愉快的印象感受力越强,对愉快的感受性则越弱,反之亦然。“天才都是些神经质或者过分敏感的人”“智者多虑”。事物对于我们所具有的意义,让我们感到幸福与否,不是由它们本来的面貌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任何事情都不值得你牺牲健康去追求。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

12、人生需要量力而行!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五):笔记

亚里士多德把幸福之源分成三类——从外界获得的,从我们灵魂中获得的,以及从我们的身体中获得的。在听到别人经历过的一件有趣的事情的时候,许多人希望自己生活中也能发生相同的事情,但却完全忘了他们更应该嫉妒那种敏锐的精神感受力,是这种能力让这件事情在描述时生发出意义。对于一个愚蠢的读者来说,他总是嫉妒诗人身上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们惊人的离奇幻想的力量,以及可以将这些非常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极度美妙和伟大的经验。每个人都受到他自身意识的限制,他们无法跨越这些限制,就好像无法穿过他们的皮肤一样;外界的帮助并不能起到多大的用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财富,让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心的愉悦与快乐是不同的,在此,所有人都是相同的——普通的凡人,拥有各自的艰难与困窘。因为每一件存在或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只是存在或发生在这个人的意识之中,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本质的事物,就是他的意识的构成,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构成要比形成意识内容的外界环境更重要。没有人能够超越自我的个性。因为最高级的、最多样的、最持久的快乐,是那些思想上的快乐(然而,大部分年轻人在这方面都在自欺欺人);而思想上的快乐主要源于思想的力量。因为一个人的内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拥有的东西,是没有人能够给予或夺走的,对他来说这些显然要比他所占据的各种财富,以及他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和评价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注意,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时候,要避免危险的幻想,不要强加给我们自己本来没有的多余的能力。更明智的选择是将精力放在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培养我们的能力上,而非过于注重财富的积累。人格,人格和它引起的一切,是影响我们幸福和快乐的即时的、直接的、唯一的因素。最能让我们直接地体验到幸福的就是愉悦而美好的心境了,一个愉悦快乐的人总能够找到愉悦快乐的理由——事实上也可以说,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当快乐来敲门时,我们应该把大门敞开,因为快乐从来不会不合时宜;但有时我们却总是心存顾虑而将它拒之门外。我们总是要确保我们有接受它的充分理由,然后我们还会担心快乐的情绪是否会干扰严肃的反省和深沉的思虑。很讽刺的是现实中还是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地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各种各样其他的快乐——物质、前途、学问、名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转瞬即逝的种种感官享受。要知道所有其他的事情都应让位于健康。许多研究调查告诉我们,人类幸福的两个敌人,就是痛苦和沉闷。进一步讲,就是当我们很高兴地远离其中之一后,我们就会不幸地更加接近另一个。闲暇——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和意识在自由地享受的时间——是生存的其余时间结出的果实,而其余大部分时间通常来说包含奋斗与劳作。然而,因为一个人的空闲是他生存进程中开出的花朵,或者我更愿意把它比作果实,它让一个人真正能够享受自我、占有自我,而一个能够占有真切的自己的内心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一个人,他的存在对另一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故事的结尾,每个人要独自站立,而最重要的事就是,独自站在那里的人究竟是“谁”。我们不需要到这个世界的其他什么地方索求更多的东西。牺牲内在,为了外在,牺牲全部或者很大一部分的个人安静的休闲和自由,为了各种光环、级别、夸耀、头衔和荣誉,类似这样的做法是无比愚蠢的行为。因为快乐一向包含我们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运用,幸福则与这种快乐的不断重复相关。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激情来推动的话,那么它既沉冗乏味,又平淡无聊;但是如果生活被推动得太快的话,它又会变得充满艰难困苦。未经过教育的休闲,就是生活在坟墓中,就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平庸的人会将自己的快乐寄托在自己之外的外在事物上,比如财富、地位、妻子、孩子、朋友、社交之类的事物,所以当他们失去这些的时候,或者发觉这些事物无法令自己满足的时候,他们幸福的基础就崩塌了。一个内心富有的人并不会想从外界得到什么,而只是得到一种“不被得到”,一段不被干扰的闲暇,以此来发展和健全自己的智识之力,同时也是在享受他自己的财富;在他生命的整个进程之中的每时每刻,他希望能够被允许成为自己。在任何时代,最伟大的思想都将不被打扰的空闲作为最有价值的事物。“不满”这种感受的来源,是当我们无力提升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水平的时候,还在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欲望和要求。钱,是绝对的好东西,因为它并非固定地满足一项特定的需求;它是一项可以满足一切的抽象事物。人类天性中特有的一个弱点就是,人们通常考虑得太多别人对他们形成的意见了。因为,毕竟我们个人全部天性的基础,也是我们幸福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最重要的幸福的要素就是健康,仅次于健康的重要性的,就是让我们保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从顾虑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名声的重要性,就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获得一些进步和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这种感受,对于那些能够掌控和指挥其他人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我们发现相应地在每一个企图诱导人性的阴谋中,那种对于荣誉感的维护和强调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可以看到,赋闲在家的隐退生活,对我们心灵的平静极度有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再持续地生活在他人审视的目光之下,我们也无须无休止地关注他人对自己不经意的评价和看法。最廉价的一种骄傲就是国家的骄傲。因为,如果一个人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这就差不多是等于证明他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己骄傲的品质;否则,就是相比于那份和上百万个同胞分享的优势,他自己的优势没什么可提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