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撒马尔罕》读后感100字

《撒马尔罕》是一本由[法] 阿敏·马卢夫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7-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马尔罕》读后感(一):拜鲁集

动荡的乱世,有雄心壮志的野心家,有宗教信仰的始作俑者,也有无欲无求一心做学问的文人雅士。这样的世道枭雄辈出,门徒络绎不绝,百家争鸣之景象,乱中似有序,有条又不紊。战争与和平,颠沛与安稳,死亡与降临,害怕夜幕降临下骇人听闻的暗杀,惊恐光天化日下的奸淫掳掠,一天天诚惶诚恐地来,患得患失的去。可惜历史知识忘到了九霄云外,有点联系不起来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所以有点不知道是在讲史实,还是编纂的故事,最后跳到泰塔尼克号,云里雾里。

《撒马尔罕》读后感(二):前后质量相差很大

本书分成2段,前半段是塞尔柱及阿萨辛(书中翻译成阿煞星)时期,后半段是19世纪末期。前后两段质量相差极大,几乎让我感觉是2个人写的。

前半段故事相当精彩。同时也补齐了较少介绍的阿萨辛历史(我曾经以为刺客信条是描述这段历史的,后来发现不是)。文笔生动,栩栩如生。对塞尔柱时期街头巷尾的生活,贩夫走卒国王将军的描述,都让人信服。

但后半段19世纪虽然离我们更近,但看上去人物单薄,而且细节感反倒不强。这原因让人耐人寻味。也许是因为我们对19世纪更熟悉反倒不容易被艺术处理所欺骗?

《撒马尔罕》读后感(三):其实是波斯的两段历史

虽然本书名为《撒马尔罕》但是几乎写的两段历史却是关乎波斯,前两章主要是撒马尔罕和伊斯法罕,后两章是德黑兰和大不里士。作者文笔很好,庞大的历史事件可以轻描淡写的概括,但是又让人能了解那段历史,也丰富了我对波斯历史的认知,同时以《鲁拜集》为引子,说到在西方大受欢迎,间接的展示了波斯文学成就。总体来说非常不错,两段历史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共鸣,一段是异族统治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救赎方式,像元清时代,另一段是革命年代,伊朗被列强划分后如何民主革命自我救赎,像民国时代!言简意赅,值得一读!最后说说翻译问题,总体来说翻译还是很不错的,传达了作者的意思,但是译者对波斯文化了解太少,导致很多出名有共识的波斯地名,人名很奇怪,比如大不里士,雷伊,库姆等地名的翻译,甚至大名鼎鼎的阿萨辛也翻译的是阿煞星,还有前后不一致的翻译!

《撒马尔罕》读后感(四):只有前面一半就好了

如果不是因为要去乌兹比克斯坦,我应该不会读这本书,但这本书中的故事只有很小一部分发生撒马尔罕,大部分发生在更大范围的波斯。说是历史小说,但因为对波斯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很难辨别到底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哪些是作者虚构的。

将11-12世纪的中亚和波斯与19-20世纪的伊朗通过亚卡姆的《鲁拜集》联系起来,只喜欢前面那个故事,感觉写亚卡姆故事的作者那个时候比较聪明一点,比如说道“布哈拉,开罗、撒马尔罕等,都是绿洲城市,如果稍有疏忽,很快就会被沙漠吞没,它们一直都是沙漠手下留情的产物”,借亚卡姆止口谈科学和诗歌的区别那段,我也觉得蛮睿智的,虽然不是很认同。

后面19-20世纪的那个故事,则充满了西方对所谓“东方文明”的想象,作为东方人读来应不是很舒服,联系到最近漫威的上气和满大人,文化强权就这么回事吧。

《撒马尔罕》读后感(五):历史小说

生命的构成包括求知的欢愉和享乐的认知。这是这本历史小说中主角卡亚姆的人生观。 他是波斯天文学家,长期为权贵按月提供星象运势;他是数学家,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解出一元二次方程式的人;他是医生、哲学家,未能躲过中亚混乱的宗教迫害与政治纷争;他还是文学家,他的《鲁拜集》是串起全书的线索,将上半部分十一、十二世纪与下半部分十九、二十世纪编织在一起。 上半部分是卡亚姆的经历,撒马尔罕是地名,现属乌兹别克斯坦,是卡亚姆度过青春岁月的城市;下半部分是一位美国年轻人寻找卡亚姆《鲁拜集》手稿的故事,故事中这部手稿随泰坦尼克号葬身海底。 因为有情节推动,阅读中能理解中亚文化圈中一些由来已久的势力消长,例如阿拉伯人、突厥人与波斯人,例如什叶派、逊尼派与宗教极端组织,例如英美俄在1900年前后的伊朗。只是人名、地名、教派名太复杂,读起来有点糊。 整部书历史与虚构交织,对了解伊斯兰文化有帮助,值得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