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100字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100字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是一本由[英] 汤姆·斯丹迪奇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一):百年前用电线构建的信息网络

一百年前的电报,终于让信息可以不限距离地以光速传播,并让世界真正步入了信息时代。在此之后,电话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出现,只是让可传输的信息从种类和数量方面有了量级的爆发,但是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信息不对称、信息安全、信息冗余等问题仍旧存在。其实,仔细想想,当前发生的种种错误和当初如此相似。因此,以史为鉴,古人诚不骗我。因此,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可能都是“科技乌托邦”,未来还有更新更颠覆的科技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二):技术乌托邦

技术乌托邦的反思。

1.信息。技术带来更多的信息透明性还是更大的欺骗性?

电报时期,信息超载,信息鸿沟已经存在。以电报为基点,思考今日互联网时代存在的问题。理性的思考未来。

人太容易被情绪所裹挟。

未来的互联网如今日的电已经成为基础性设施。

技术的对人发言的影响?圈层文化(NBA言论事件?)社交媒体下圈层文化?

技术的 欺骗性。

电报的催眠术。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三):用王者荣耀,看互联网的未来

7月份火的不仅仅是太阳,还有王者荣耀。

当然,前一个火是因为天热,后一个一直都挺火的,只是《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连续8篇评论,让王者荣耀更火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四):码农改变不了世界

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其实就是电报网。电报在1850年代被发明出来,第二个十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就铺通了,从此全世界被链接为一个整体,伦敦和纽约变得信息无差异,人类传播信息的速度第一次超过了马蹄子。

当时有一种广泛的乐观主义,那就是电报会使得全人类团结起来。然而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信息的无成本传播甚至加大了我们的隔阂。

其实从那个时候起,码农就是高薪行业,然而改变世界的真是码农吗?充斥在背后的仍然是那些家族与圈子。

技术可以重塑世界,但技术改变不了人性。今天的互联网只不过是技术的再一次升级,而留下的这些难题,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思考。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读后感(五):科普的功效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走出地球,遍布整个银河系,或者哪怕只是遍布了太阳系,而通讯手段依然只能依靠电磁波,也就是30万km/s的速度,这时候有人拿出了切实可用的实验机,证明它能实现超光速通讯,那该是多么爆炸性的科技发现,又会有多少嗅觉敏锐的商人扑上前来。

相比之下,19世纪初的电报诞生,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甚至还有屡屡碰壁的情况。按照书里的描述,摩尔斯在参议员面前的演示也没起到任何效果。即便我们都知道“肉食者鄙”,但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看,政治精英对于通讯能力的反应如此迟钝,简直是不可理解的。

我想,这恰恰证明了这些年来科技普及与科学传播所起的功效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