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基因社会》经典读后感有感

《基因社会》经典读后感有感

《基因社会》是一本由以太·亚奈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因社会》读后感(一):好书! 很少有这么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

这本书豆瓣分数真是给低了! 很少有书能带给我这么深度沉浸的阅读体验了, 作者对基因的讲述真是令人所学甚多. 即深入, 又不枯燥, 读着就有种很强的学习满足感. 我之前看的豆瓣评分8.6分的<人体简史>, 其中也讲到基因的部分, 但<人体简史> 给我的感觉就是泛而不深, 虽然也那个也是本好书, 但终究太浅了. 相比而言, 我更喜欢这本<基因社会>, 我给9分.

《基因社会》读后感(二):从基因看人性

从基因看人性

编者按:人类的语言从何而来?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我们的细胞是如何和“与对手合作”的?基因社会的规则就是人的行为本能,天才与疯子,自卑与超越,重口味与怪性格,那些都是刻印在基因里的行动本能,翻开《基因社会》,看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性格和行为。

以太•亚奈,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院学者,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教授,纽约大学医学院计算医药研究所(Institue for Compputational Medicine)所长。马丁•莱凯尔,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生物信息学教授。你的基因如何控制你的身体和生活?

大约40年前,理查德•道金斯出版了《自私的基因》,提出:人生来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基因的生存工具。然而,人类仍不清楚这些自私的基因是如何协作以构建生物体的。《基因社会》以丰富的新的研究为基础,为理解基因如何为了生存而合作及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假如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别很小,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人类的语言从何而来?以太•亚奈(Itai Yanai)和马丁•莱凯尔(Martin Lercher)属于系统生物学这一新领域内的领军人物,两人提出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新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基因组的进化过程。与道金斯的经典隐喻所暗含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构建基因组的并非是只关心自身生死存亡的个体基因。我们的基因组是由类似人类社会的基因社会所构成的,和人类社会一样,基因社会的成员们也会彼此联合或敌对。

《基因社会》揭示了基因在各个生物学尺度上——从个体细胞到整个物种——的合作和竞争中所使用的遗传策略。本书描述了基因组在癌细胞、尼安德特人、有性生殖、生命起源中的运作方式,并一直强调着一点:给予基因间相互作用足够的重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规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这一经典著作。这本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一个在研究计算机,另一个在研究物理,但我们都离开了自己的领域,开始研究演化生物学。道金斯的这本书用宏大的视角描述了生物的本质——生存机器,“一种作为载体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秉性自私的分子”。这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由于演化的时间尺度之大而不为人们所觉,直到今天仍让人感到吃惊。正如量子力学现象所表现出的长度尺度十分微小,因此其怪异的统计方式让人无所适从,生物的本质也可能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基因社会》读后感(三):基因社会的生存法则带给人类的启发

一、基因的改变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的成长和孕育过程都伴随着基因组的复制,只要发生了复制,就有可能出现复制错误,这便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并没有确定的频次和方向,它是完全随机的,一个好的突变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能帮助他拥有更强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物的繁衍,这种突变而来的新基因会遗传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而一个坏的突变减弱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他和他后代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直到携带这一基因的最后一个人死去为止。 二、基因为什么是自私而盲目的? 一个突变使得某个基因有了快速繁衍的优势,那么他便会肆无忌惮的掠夺资源去繁衍后代,丝毫不去考虑其他基因应该怎么办,也不会考虑它的携带者命运,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可以做出损害全局利益的行为,癌症是展现基因自私和盲目的典型例子,而基因“社会”存在的价值恰恰在于此,它精妙地平衡着各个基因的利益,目的是为了整体基因组的传承和繁衍。但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这里说的自私并非是基因的主观意识,基因没有智力,也没有意识,仅仅是因为它的随机突变,让它获得了繁衍的优势,而导致的损人利己的客观结果而已。 三、基因社会是如何维持平衡的? 基因社会必须小心地保持着平衡,基因社会创造了免疫系统、细胞自杀机制等等制约手段,来防止类似于癌症这类恶性情况的发生,以保证整体基因组能够长期的生存和繁衍。但基因社会即使面对有益的基因突变,也要做出取舍维持平衡,因为有益的突变带来人体功能的提升,而功能的提升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在有限的资源和局限的环境下,基因社会需要把资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因此,必须考量社会总成本总效益,并以此来做出权衡取舍。 四、基因社会因何从封闭变得开放? 基因社会从封闭变得开放是重大的创新,其目的是为了降本增效,降低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成本,如果可以从外部直接引入优秀基因,基因社会便不需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一步一步优化基因,毕竟,优化基因需要长久的时间、大量的资源以及可遇不可求的运气。我们的无数个直系祖先们,任何一个人的优秀基因,我们都有机会继承,我们无数祖先每个人身上的优秀基因,有机会在我们身上叠加起来、组合起来,使我们变成可以适应多种环境的“超人”,这大大降低了我们获得适应性的成本,这种优势是无性繁殖所不可比拟的。 五、基因社会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基因没有智力也没有方向,基因社会之所以能做出上述这些精妙的设计和创新,完全是自然选择,换句话说,没有做出这些设计和创新的基因组全部都已经在演化过程中消亡了,只有做出正确选择的,才保存到了现在。因此,随机变异,适者生存是基因社会中遵循的唯一的法则。

《基因社会》读后感(四):从基因的角度找到”我“的角色

柏拉图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简单不过一日三餐,复杂却是一生的难题。而《基因社会》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认识自我的角度——基因的角度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是自私的,因为人类生来具备的就是自私的基因;而“我”也是合作的,因为在构成不同物种的基因社会中每个基因都在协同共进,即便仍有大量无所作为的基因扰乱市场秩序。

1955年,美国阿拉巴马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罢乘公交车时间。起因是一名黑人女性在公交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结果被捕入狱。全城五万多黑人借此声讨种族歧视和压迫的行为,一波波争取民权运动进入大众的视野。即便人与人的基因之间存在着99.5%的相似性,但那0.5%的差异都足以引起种族歧视。因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适者生存”,所以非洲人生活的地方紫外线强,于是体内主管肤色的基因会加深肤色帮助他们抵抗自然的伤害;而生活在亚洲或者阿拉伯地区的人则相反。这样的基因表现恰好证明了基因本身厚此薄彼的特性,”对那些与我们等位基因不同的人的怠慢,就是对我们自身等位基因的优待。“

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应该受到遏制的。《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认清基因本质的一大好处在于,我们了解自私的来源,也能更好的减少其产生的影响,更好的控制自私的基因。这就好比一个教授外语的老师,在拓展学生的高级词汇和句法时,会更倾向于优先语法的细化,毕竟掌握了框架的构造才能建成更稳更高的楼房。”我“体内自带的基因无从改变,但大脑自我认知的过程往往会帮助我们找到人性和本能之间的平衡,也正是如此,在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和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社会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

另一方面,自私的反面又更多的表现出了基因的合作特质,这样的变化就像“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越语》)。比如基因社会中三分之二的不劳而获者,从生物进化开始,这样的基因就像蠹虫一样侵占着细胞内有限的位置,但任何贡献也不做。看似懒惰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特立独行的预见性。纵观中国历史,从不缺少探索正统之外的“起义者”,比如项羽,比如洪秀全,他们不是按部就班为社会大统贡献力量的人,但他们的反叛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必要因素。那些不劳而获者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基因社会从不间断的演化中,蓄谋着一场又一场微小但影响巨大的突变,从而使基因组更好的适应自然。

认清了基因这样的特质,也许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我是谁”的启示。基因社会里,基因用这种方式丰富基因组的组成,促进了细胞的形成和生命的演化。早期的伙伴可以变成最强的对手,而早期的对手无疑也是最好的伙伴。

基因深深根植在每一个生命体的起源和表现,变异、可遗传性、对适合度的影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原则。追根溯源,不失为更好了解本能,塑造自我的方法。

《基因社会》读后感(五):从基因角度观察社会的演化史

阅读这本书前,你可以是对生物一窍不通,甚至连基因的概念都很模糊的彻彻底底的外行,也可以是一位在生物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的类似方向的研究者。

这本书足以带领许多人走出多年来在生物基因方面的思维误区。例如本书谈及癌症和基因突变时,论述癌细胞实际上是符合生物发展方向的进化衍生物。起初这种论断令我疑惑不解,我知道进化是好事,因为没有基因突变就不会产生变异的个体,一成不变的生物很容易被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所淘汰。可是癌症又是件坏事,它会使生物承受各种痛苦并缩短生物的寿命。为何癌症会与进化有关?难道癌症也可以帮生物适应变化的环境吗?这些疑惑在看到后文时豁然开朗,原来生物体内的无数细胞每时每刻都有变异的可能,因为细胞在复制基因链的过程中会有错误产生,部分错误会引起生物体发生变化,当这些错误累加并且符合某些特征时,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细胞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说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过程中机缘巧合的结果,就好像俄罗斯方块叠加一样,不同的造型叠加在一起,如果有些部分刚好位于一条直线,就不得不消除了。

再譬如书中从基因突变角度谈到生殖隔离,以猩人和尼安特人为例,结合生物进化树的示意图,足以使读者了解到生殖隔离在人类演化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如果高等生物与低等生物的基因可以自由地互相混合,那么优秀的突变基因很可能在多年的基因混杂过程中,因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而不被表现甚至一直沉默,那么很可能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被后续的突变基因淘汰,或者被过于基数过于庞大的低等基因和冗余基因代替,那么也就不存在进化发展这种名词概念了。

这只是书中的两个例子,书中还提到了其他基因方面的知识,但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普及生物知识而向我们展示基因的各个方面,而是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演化过程,甚至社会的演化过程。

社会不是人类群体的专用词,蜜蜂,细胞,细菌,甚至病毒都可以组成一个社会。本书主要论述的基因构成的社会,与当今的人类社会有不少共通的特性,且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譬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在在竞争中合作发展;社会不断地以各种复杂多变的方式吸纳新鲜成员,摒弃老旧的成员,尽管有时会付出部分代价;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等级划分,上级比下级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与优先权;社会中总有些不劳而获却不能完全缺失的成员;社会存在歧视,因此新成员加入时需要兼容已有的社会群体,否则可能会遭到攻击;社会中存在某些固有屏障,以防突变因素干扰;某个或某类成员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自身,否则会在突破诸多原则的情况下对整个社会造成损害;环境等外来因素有可能影响社会的构成与发展……

诸如此类的社会学知识,被作者巧妙地与生物基因的特征结合起来,不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且阐释的角度十分独特。在作者的笔下,基因不再是枯燥的生物蛋白,或者复杂的分子式,细菌也不再是简单的单细胞,就连众人讨厌的病毒与癌症,也有了一丝令人不太讨厌的人性气息。可以说,正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变的基因促进了多元化的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每看一遍都能令人有着更多的收获。管理者可以从人性本能及社会结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被管理者可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被更多人接纳,甚至向上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学生可以从书中了解生物的知识,在职者可以从生物的知识角度了解社会的演化史。相信书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配合精美丰富的插图,一定会给所有阅读此书的人带来畅游知识海洋的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