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BC看俄罗斯经典读后感有感

BBC看俄罗斯经典读后感有感

《BBC看俄罗斯》是一本由(英) 马丁·斯克斯密斯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BC看俄罗斯》读后感(一):大家好,我是这本书的编辑

BBC记者驻莫斯科5年,接近权力核心,图文并茂展现俄罗斯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西方公认的了解俄罗斯的必备典籍、案头书

《BBC看俄罗斯》读后感(二):西方视野下俄罗斯千年的苦难与辉煌

俄罗斯是个很特殊的民族,它经历过超级大国的辉煌,亦有落入第二甚至第三世界的危险,却凭借着普金的铁血、强硬重新回到世界强国之列。面对欧洲的呼唤和亚洲的挽留,俄罗斯选择了“可控民主”这一模式,这与俄罗斯漫长的集权与专制传统有着很大的关联。重庆出版社的《BBC看俄罗斯》就透过铁血之国千年的发展历程,解析了这一神秘特性。

《BBC看俄罗斯》是驻莫斯科5年的BBC记者马丁•斯克斯密斯所著,他从9世纪讲到21世纪,从动乱的过去讲到纷纭复杂的当代时局,围绕着“集权与专制”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在政治、音乐、文学、艺术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理解俄罗斯民族的心理、文化及行为模式有很大的帮助。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有着漫长的集权与专制的传统,其中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建立起的沙皇专制制度延续了300多年。这也是铁血之国名称的由来。作者用他所了解的详细的史实,再现了不同历史阶段集权与民主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模式所进行的斗争,论证集权与专制是深深烙印在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的,虽然他们也希望享有民主的权利,但相比国家的统一、稳定,这种权利并没有那么的重要。这也就不难理解,强硬、专制的普金为何在俄罗斯会拥有如此高的支持率,即使他禁止了公民的部分权利,他的政党也有腐败。

马丁•斯克斯密斯在讲述的过程中,每当在决定俄罗斯命运的历史关头,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美的卫星争霸等,总是写的特别详细,铺垫很多,前因后果,有内幕,有分析,有事实。同时引用大量纪实类的材料、文学作品细致生动地描述俄罗斯民众的反应——对祖国主权的誓死捍卫、对国家利益的绝对服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可见一斑。

虽然是BBC驻外记者,马丁•斯克斯密斯在撰写的过程中保持鲜有的冷静与客观,既有对西方不客观评论的否定,又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走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在他看来,普金并没有重新恢复俄罗斯强国的地位,只是带来了幻想。

《BBC看俄罗斯》读后感(三):俄罗斯向左走,向右走?

一边是欧洲的呼唤,一边是亚洲的挽留,俄罗斯何去何从?难以决定自己的民族身份,并不仅是俄罗斯当下面临的问题。身为一个深入俄罗斯核心部门工作过的历史学者,BBC记者马丁·西克史密斯坦言,预测未来不是他的职责,他只提供过去的线索。《BBC看俄罗斯:铁血之国千年史》呈献给读者的,是一个纠结了千年的大国。究竟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古罗斯国、罗曼诺夫王朝、苏维埃俄国、俄罗斯联邦,彻底诀别是艰难的,左右为难的选择题始终存在。

俄罗斯的纠结存在于民族的血脉中。历史学家L.S.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以多民族的俄罗斯和美国对比,认为前者是“民族马赛克”,后者是“民族大熔炉”,马赛克的结合显然不如熔炉来得坚固彻底。但另一方面,“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又是俄罗斯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强烈到能令百姓心甘情愿接受独裁统治,关键时刻还能舍弃性命一致对外。这要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说起。绵延漫长的边界线缺乏海洋、山峦等天然屏障,显得过于脆弱。长期以来,俄罗斯人民饱受外族侵扰,为此,他们选择向外扩张——“似乎只有将欧亚腹地纳入囊中才稍稍心安”。骁勇杀敌或是兵家常事,连老弱妇孺都宁在兵败时焚毁家园而不妥协,果真当得上“铁血”二字。内部的分与合像马赛克一样可远观而易碎裂,于是不同性格、不同立场的执政者,或多或少地倾向于铁血的极致——独裁。

虽饱受非议,俄罗斯历史上却也不乏才智过人的执政者。他们目标远大,至少在执政之初是真正想要励精图治的。譬如伊凡四世,在他的统治初期尝试过建立议会,却因战争而夭折。与伏尔泰曾为莫逆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要比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更有冲劲,可惜斟酌后选择了原路,甚至销毁旧书信以示诀别。彼得大帝则是以改革之名巩固独裁,一系列怀柔政策将民众和国家利益相捆绑,而沙皇依然是沙皇。

十月革命之后的俄国似乎摆脱了独裁统治,但正如先前束缚着沙皇改革的因素,其后的执政者们非但难以放权于人,反而急于塑造自己的权威。在西克史密斯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民众被画饼式的许诺吸引,自发投注爱国热情,最后并未照进现实,只巩固了少数人的权柄。西克史密斯虽不留情面地揭露了俄国近代几位统治者的过失,却也承认,他们在缓慢地为俄国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决定做助推。历史长河,像一个巨人的慢动作,慢动作带来了十月革命的飞跃,慢动作也会带来下一步的举重若轻。譬如赫鲁晓夫落空的承诺和过度自信,并不抹煞他实现“更开放、更少受专制镇压的恐慌”的新社会;戈尔巴乔夫再前推一步,实现的是“类民主自由国家”,是“市场不规范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竞争的准国家组成的向心体”;普京则带来了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的“幻象”,恢复和平与安全的“幻象”。

作为俄罗斯的近邻,我们并没有亲昵到自来熟,对它的了解也像隔着一层影影绰绰的面纱。或是因其幅员辽阔,不能一言以蔽,如同中国的最南与最北也有迥异的地域文化;或是因它和我们的差异并非历史上的某些共同所能消弭,就像金发碧眼的欧式长相,分分钟出戏;但最主要的,或是因其自身的摇摆和矛盾,顽固和变数,铁血和掣肘,俄罗斯自己也不尽然了解他们歌颂万遍的祖国。唯秉笔直书的历史能窥其万一:毗邻东方的传统,向往西方的繁荣,俄罗斯的未来应当还有第三条路,那是条无需诟病亦无需羡慕的道路。

《BBC看俄罗斯》读后感(四):这就是俄罗斯吗?!

这几天正在召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不出意外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后第一次参加峰会,不仅仅因为伊朗是其中的一个观察员国——而是因为,俄罗斯领导人又一次来到了中国,和中国领导人在谈事情。放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大格局下,中俄的走近越来越具有一种极其强烈的信号和意义。

看一看世界地图,俄罗斯联邦必定是那种在面积上一下子就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家之一。它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国徽的主体为双头鹰图案。这个标识继承自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仿佛一头望着西面的欧洲,另一头望着东面的亚洲。从当年被蒙古人打败的古罗斯国——基辅罗斯,到后来的莫斯科大公国,到1721年彼得一世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到1922年12月苏联正式成立,再到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至今,俄罗斯走过了不寻常的千年征程,用曾经担任过BBC通讯记者的英国人马丁·西克史密斯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铁血之国的千年史。观察今日俄罗斯的国民性格,如果不了解它的过去,就很难弄得懂它的现在以及未来。

无可否认,就连作者马丁·西克史密斯也认为,虽然俄罗斯向往西方,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同时这个民族的骨子里又有一种对无上权力的崇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占有欲。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俄罗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一部俄罗斯的千年发展史,特别是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始终是以强权、军事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到如今,它的符号是人称“硬汉”的普京。也正是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习惯性思维,赋予了俄罗斯人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有品格和坚强性格。十九世纪之初,打遍欧洲无敌人的拿破仑却在莫斯科城下无奈中折戟沉沙,希特勒的闪电攻击也没有能够吃下这个面积辽阔的国家,一座当年名叫斯大林格勒的城市死死地拖住了纳粹德军,并成为第三帝国最终走向失败的焦点战役之一。即使是在1991年之后最潦倒的岁月里,日本也始终只能对被俄罗斯占据的北方四岛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这就是俄罗斯,一以贯之的俄罗斯!有着丰富资源,也有着伏特加高烈度白酒与美味鱼子酱的那个俄罗斯!

仔细回顾与审视俄罗斯的千年历史,或许会觉得不难理清它的基本性格。但这真的就是俄罗斯的全部了吗?!那个被称为“铁血之国”历史的俄罗斯,与1991年底以来的俄罗斯,其中到底有几分相似、几分相异呢?或许从《BBC看俄罗斯:铁血之国千年史》这本书里,所能感受到的,仅仅只是一个被历史凝固了的俄罗斯。历史当然不会说谎,但记在纸上的历史,却应该仅仅只是全部历史的一部分——多少不等而已,但一定不是全部!

马丁·西克史密斯在《BBC看俄罗斯:铁血之国千年史》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开始引用了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的几句诗——“不羁的命运之手/此时带您到此/让您领略这狂欢的一刻/让您见证人类的魅力……”——他是用这几句诗来描述自己作为一个驻外记者,对发生在1991年8月19日,那个星期一所发生的一切的感受的;但或许,这几句诗用来绘写整个俄罗斯的历史——曾经、现在以及未来——也都是非常适用的!

《BBC看俄罗斯》读后感(五):东西混血的俄罗斯还是以近代史为主啊

最近想找有关俄罗斯的历史书看,不过市面上大都是苏联历史,而我对这个不是很感冒,发现这本通史还是很惊喜的,再加上BBC的大字(我在B站收藏的各种BBC记录片几乎全下架了QAQ),花了几天时间现在终于看完了。

尽管题目是千年史,20世纪的百年史还是占了大半个篇幅,并且主要都涉及政治,中心点就是论述东西混血的专制俄罗斯啥时候能向自由民主的西方看齐呢?emmm这个作者不加论证就设下的二元对立东方专制,西方民主,蒙古金帐汗国统治真是太坏了的前提还是可以再商榷的(现在同时在读的也是英国人写的《娜塔莎之舞》里面也主要谈过这个问题,但写的更好),不过对于我这种对俄罗斯历史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太学术还是挺友好的,通俗易懂,作者撰写就像拍纪录片一样,有时谈到一个历史事件就会去发生地参观,然后角色扮演或是设想一下当时的情节,后半部分还谈到了他亲身经历过的苏联及俄罗斯当代。

我对沙皇时期的俄国历史更感兴趣,比如伊凡雷帝,我觉得他好像《权利的游戏》里的疯帝,不过书中相关内容不多。

书大半部分是革命及之后的事,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有的大概是国内作者写书根本不会提到的

我也不知道索尔仁尼琴是不是在列宁饭桌底下听到的,不过我也喜欢吃水煮牛肉啊猪肉也不错还喜欢水煮鱼

论春秋笔法如何凸显事件影响&为几乎没流血的革命鼓掌

其实不管是在经验还是在数据基础上都很难概括群体特性,你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啥

天凉王破

还有好几处文字记述让我耳目一新,包括战后老兵、苏联航天、反犹、车臣、寡头等事件,在此不一一列举了,看一个短评大概意思是繁体版的还会有更多内容?期待未来可以看到繁体版的

不会相信这本书记载的所有内容,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是竟然没有标注任何参考文献和史料来源,但是脱离课本灌输的传统思想,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俄罗斯历史是很有益的,国与国之间的相似性也非常可以以史为鉴。书中在叙述事件时引用了几次托克维尔的名言,“民众会利用独裁统治的让步要求更多改革”,也就是“ 有时候政权的改良和让步反倒会激发破坏性的革命 ”,让我想起鲁迅和钱玄同争论铁屋的故事,这种逐渐会上升到形而上的问题总是思考得很头疼,不过像我这样的升斗小民更关注的还是脚下,好好生活,国家社会的行为和出发点都是名副其实的为了百姓的福祉,不论冠以什么称谓都是很好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