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是一本由[英] 罗里·麦克林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读后感(一):不推荐购买或者阅读此书

先不论书的内容怎样,几处硬伤想先标出来,以供没买此书的读者参考。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读后感(二):珍贵的历史内文插图

用影像记录的柏林城历史,将书中插图汇集于此。

请叫我雷锋。

细节源自1469年柏林圣玛利亚教堂里的《死亡之舞》壁画。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读后感(三):求一代大帝腓特烈的心理阴影面积

作为自high型人格,我把第三章换了个人称写了下……

--------------------------------------------

我是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不只是德国,更是欧洲历史上响当当的军事家。你看我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关于我的生平,请大家自行维基度娘。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读后感(四):我们该如何反思战争

根据目录凭兴趣选了几章看,主要是冷战时期的柏林历史,后面这几章读起来通畅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精彩的程度。尤其是有关柏林墙的三章,故事性极强。肯尼迪演讲的事件被编排成了一幕戏剧,对其行为的细节描写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德国在近代史叙事中总是占有很大的篇幅,很多作品对一战二战时期德国描写总是扁平的,充满仇恨的。然而除了军国主义之外,还有一大群在各种主义、各种政权夹缝中生活的普通德国人。讲柏林男孩一家的章节尤其让我感触很深,一个出生在二战结束前夕的男孩,深切地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的感召,积极地加入东德的社会主义运动。他战后即失踪的父亲却是纳粹军人,面对突然回到家里的父亲,男孩显然是矛盾的。受尽苦难的父亲却再也无法面对曾经熟悉的故乡,一朝的信仰在身心的折磨中崩塌,他选择了再度逃亡。驻守东西德边境的男孩放走了一心寻找丈夫的母亲,一度受尽赞扬的前程似锦的男孩也被投入监狱。历史的探照灯照射到每一个矛盾的个体上时,映出的是同样彷徨的影子。

面对历史,人们总是喜欢概括地下定义,而当剥开历史的迷雾,那曾经被掩盖的小人物也有着他们的无奈和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不要爱抽象,要爱具体的人,我想对战争的反思亦是如此。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读后感(五):肮脏的柏林,多元的柏林,魅力的柏林。漫漫长河,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游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梦想,还有尊严。

柏林逾800年历史兴衰沉浮,即使如腓特烈大帝如此英雄盖世,其实依旧是沧海一栗,波澜不兴。但人生于斯长于斯,注定会留下些什么,而作者精挑细选的21个故事,21种人生,放大了他们的点点滴滴,让读者去体验柏林的那闻不着,摸不到的韵味。柏林是一座充满苦难的城市,建成之初,北有强敌瑞典,自身又散发着总监宗教的狂热,和乱世之下的任何人一样,柏林人居无定所,朝朝夕夕都处于生死边缘。后来普鲁士崛起了,腓特烈惊才绝艳,让霍亨索伦名扬欧罗巴,民众好像迎来了好时光,却又因为历史的惯性,再度被拉入延绵不绝的战争之中。那又如何?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游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梦想,当然还有尊严。世道不公,于是莉莉决定以最美的姿态终结自己的一生,风雨飘摇,拉特瑙却不顾自身安危,依旧为行将就木的魏瑪续命。丧子之痛,珂勒惠支寄情画作,表述心中的愤懑和不解。忍辱负重,黛德丽顶着叛徒的骂名奔波无前线,反对着误入歧途的祖国。即使是里芬斯塔尔,戈培尔,在现在看来他们错的很离谱,但是他们依旧是遵循着自己的信念在做的,只是恰好命运弄人,他们生在了那个时代。柏林,是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柏林是座肮脏的城市,血腥暴力,黑暗晦涩。柏林也是座多元的城市,民族交融,浑然一体。去过柏林的人,看了此书,更加的通达,没去过柏林的人,看完此书,按图索骥,则更不虚此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