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锦集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锦集

《我们时代的诗人》是一本由陈东东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一):简评

陈东东认为当代汉诗的起点应当从前夕的昌耀算起,甚至应当从知青上山下乡时的郭路生(食指)算起。除了以上两名诗人,他还选择了骆一禾与张枣,由此构成了五十年来汉诗发展的粗线条。

陈东东是一个很适合写传记的作者,诗人的生命与大时代的脉动之间的张力,被他处理的很细致到位,整本书由此显得像是一本当代诗歌思想史。

他在具体评述诗人及其作品时,很擅于捕捉诗人的精神特质在其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方便读者透过作品,去把握那些诗人的内在。

语言平实,信息密度较大,读来稍有阻滞之感,但仍然不失为一部佳构。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二):诗歌人生

诗歌,恐怕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连一两岁的孩子也能随口拈来一首短短的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大一些的时候,我们甚至于能够背诵一些现代诗歌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首来自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天空。可是现代诗歌有好多,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三):文学世界中璀璨的星

文/初晓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张枣《镜中》

诗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情感。每一首著名的诗歌,无不彰显文字独特的魅力。谈及诗歌《相信未来》,许多人都不陌生,也知晓这首诗的作者食指,可食指究竟是谁?大抵没有几人知道了。若是说起《镜中》,说起张枣,只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许大多数人知道昌耀,知道骆一禾,可他们身上的故事,有几个人知道?

的确,关于诗人,我们了解太少,即便看过他们其中一些诗篇,也很少了解作者本人。《我们时代的诗人》这本书恰好讲述了你不知道的昌耀、食指(郭路生)、骆一禾、张枣等一代卓绝诗魂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代表陈东东十年心血之作,可谓是字字珠玑,分量很重。这本书的来源也颇有意思,原本这只是刊登在报的对诗人的简介,后来因某些原因不得不中止,如今得以出版,这其中可算得上是一波三折了。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四):记录一个时代的洗礼

关于那个时代的诗人 东方出版中心侧重于人文关怀,针对名家人物出版了一系列好书。《我们时代的诗人》是诗人陈东东记录与之交往过的四位诗人的随笔,将人物的时代经历与诗歌造诣相结合,立体化呈现,也正面印证作者的记录者身份,真实性地再现时代洪流中那一抹属于诗歌的人世风情。 诗人昌耀是一个苦难的象征人物,经历了建国时的动荡时期,遭受了无处申冤的对待,身心皆收到摧残,记录者陈东东将其与卡夫卡的小说人物K来比较,将所经历的事情比作K和城堡的对峙和溶解。诗人的精神一直在游走,即便走出被禁锢的岁月,依然将自己定格为“行者”,一种诗意的延伸替代。他跟体制密切的联系决定了身份的动荡,也决定了诗歌抒怀的变化,虽然他无法规避的意识形态影响,无法选择的宿命,皆融入诗歌控诉中,如今斯人已逝,留待后人从他的诗歌里感怀这一切。 其他三位,也在时代中沉浮飘摇。诗人郭路生,在圈子里像传说一样存在着,留下许多神秘色彩;骆一禾,和海子交往较深的诗人,命运也是作弄之,他们搏击生存洪流的时候,也让精神世界自我升华。张枣是比较受众认可的诗人,比如那首《镜中》,已成圈内人的经典之作,斯人早逝,留下了许多遗憾。 陈东东作为一个记录者,也是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嘈杂和精神洗礼。而诗歌史必须有人来记载,作品不会磨灭了印记,它们终将在浩瀚星空记下闪亮的一笔。

《我们时代的诗人》读后感(五):明亮的星

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涌现出大批量的人才.楚国的屈原;唐宋朝的李白苏轼;元朝的龚自珍;现代的徐志摩;当代的北岛.他们代表诗歌的发展历程:起源—全盛—衰弱—再次兴起.而在当代诗歌中,有那么几个闪耀着光芒的星,一直引导着我们去了解当代诗.

《我们时代的诗人》可以说是一个体量相对比较大的当代汉诗选本的构架,其中的每一篇,都是对入选诗人以及诗作的导读。所选择的一些当代诗人,也是提供给对当代不甚了解的读者的一个入门指引。作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体会和见解,可以让读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有更多的了解。

本书选择了四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分别是昌耀 郭路生 骆一禾 张枣。他们每一个人都相隔一些年代,每一个都代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每一次的发展。

昌耀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开始写作的年龄仅比中国共和国的年龄小一点点。1957年因为他写的《林中试笛》被发配到青岛强制劳作。再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在他的诗歌《斯人》中:“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仿佛看到他在西北高地独自咀嚼着荒寒与寂寞。他虽然是历史的“归来者”,却并不因此倾诉命运的给的痛苦,而是持续从未停止的“修行”,将西部的雄奇、狞厉,锻造成奇崛的语象,写出富有英雄气概的诗歌。他的作品,一方面是与自我命运的颉颃,一方面又将这种颉颃融进一种高原精神。读他的诗,你会发现他全部的诗与文不多不少正好是他自己的一部传记。他勇敢而坦白地使用自身的传记经验,而丝毫不失其诗歌应有的深度与力量,他不企图在诗歌中解决生命的任何矛盾,他听任自身挣扎在痛苦中,如果有与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史上相似的殉道者,那就是昌耀:因为他的痛苦的辐射区是整整半个世纪的历史与社会。

郭路生,很少人听过这个名字,但食指,确是众所周知的。波德莱尔说的: 痛苦产生诗。那么郭路生就有抓住痛苦的能力,或者说宁愿被痛苦所抓住。失败和挫折对他来说变成一个吸取的 源泉。在中,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把以阶级的共性为主体的诗歌开始转变为以诗人个性为主体的诗歌,在诗中出现了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诗歌是郭路生终生的追求,凝聚着他全部的痛苦与欢乐,是诗歌使他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峡谷。

他们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最明亮的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他们的诗歌精神,让中国诗歌更加发扬光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