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精选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精选

《坦白书(增补版)》是一本由马良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鹿书deerbook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一):完美的公路英雄必须是永远可以给自己找到燃料的人

奇妙的上海生活:幼儿园在一栋老旧的西洋别墅里,小时候的房子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个白俄医生的诊所,就读的南京西路第一小学是一个大户人家。 毛姆曾经写过: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于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每次想到在有限的生命里,竟要被那些傻X的人和事所束缚,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没来由的斗志,瞬间满血复活。 但信终归要送的,这是他的工作。 我的眼睛,只想看着你,一直看着,把所有明亮的日子挥霍殆尽。 那些凌驾众生之上的才华,如果只会让人变得自负冷漠和对生活充满了距离感,那还真不如只是一个温暖的凡人,活在人间的烟火里,和所有有情有义的生命在一起。 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者,是不会去像我这样努力工作的。 乐观主义者才会愤怒,而悲观主义者更多失望,因为生气改变不了什么,我戏谑和嘲笑的都是我深深爱过然后失望了的东西。 请莫忘记我都错过了什么,那是每天日出日落间所有的时光,这些专注于针尖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我给你的礼物。 我们会喜欢某种作品,其中某种难以言说但实在是一见倾心的东西,是因为那东西那种感觉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里,突然由此得到了印证,像是一种安慰。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二):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

我由衷的喜欢作者写下的那些标题。

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

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

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

献给渐行渐远渐无书的梦想,

献给那些走散后便不能重逢的爱情。

书里的序言是这样的一句话:“我的身体里住过一生至今每个冬天的雪,住过大海,住过这世间所有流浪的爱人。”

配图画的是爱,角落的文字写的也是爱。只是在这幻灭的基调上,加上些小脚文字,也许这些字会让所有的悲伤弥漫开来。你能告诉我吗?是先有爱,还是先有孤独,是先有幻想,还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幻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又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这样的《坦白书》。写给年少时候意气风发的自己,写给受了折磨变的麻木了的自己。

就像是会觉得“愿自己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最残忍的谶语。这世间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很小的微若尘埃的情感,有些只是和当事人有关,有些会被时间冲淡。我们没有办法去握住每一个细枝末节,虽然它是那么的动人,尤其在偶然的时光里的惊鸿一瞥。

但是那些都是过去了。 毕竟我们不能用一个青春的时光去悼念青春,再用一个老去的时光去害怕老去。 有些斗争从一开始就是一件美好的、崇高的、奇妙的、可尊敬的事情,但听上去可笑。 你知道。

即使你知道,你就算是永远不会成功。 你的生活也不会变的平庸。 但比起那些无关痛痒的励志说教,我宁愿去看那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话。

总是有年轻人会直面幻灭。

总是有年轻人会为了理想去抛弃什么。

那么去吧,

骄傲的去,上天会善待那些勇敢的、多情的人们。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三):浪漫时光机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以获得勇气继续走下去。马良的《坦白书》是他对于逝去时光的追忆,是对其艺术创作观念的阐述,是对生命本身最为彻底的一次坦白。这本身需要巨大的勇气,是一种自我的审判,是自己对自己的严刑逼供,惟有那些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才能直面过去面对自己且宁死不屈。

马良自谦所写下的文字是絮絮叨叨,这本书亦是无用之书。其实艺术本就是无用的,但无用有大用,人的生活如果每一天都是米面油盐,那将多么乏味,惟有在生活中加入艺术的佐料,才能使生活和生命更加丰盈。而且,如马良所言 :

像作者在少年时期在痰盂上的思考:将来的生命里,一定有些事情是很难办的。思考本是无意义的,但这样的思考已经洞悉到人生艰难的真相。

那些童年和少年的生活,让我们难以言说,只好用艺术及文字打造一架时光机,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那时的浪漫。当马良在微博上提出:如果可以回到过于或者未来的某个时间生活一天,你会怎么选择?众多的网友都进行了回应,在网友的回答中多半是过去的回忆和那些未来得及完成的梦想,那些美丽的惊鸿一瞥,随着岁月的流逝更显得珍贵,但人生没有如果,谁也无法造出回到过去的机器,我们只能用文字来缅怀那些多情、疼痛、难忘而已成定格的青春。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工作,艺术家也只是比普通人更为敏感的一群人,与科学家、教师、厨师、清洁工本身一样,并无高下,因为工作总是需要人做的。但艺术创作也是造梦,那些被岁月击破的梦想,在午夜梦回的时候萦绕着你,让你彻夜难眠,在你心中最隐秘的角落隐隐作痛,堆成了沉重的乡愁,我们不得不面对乡愁拷问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正好看到了马良的戏剧《爸爸的时光机》,那些遗失的梦又被重新捡起,让孩子重新回到父亲的怀抱,让无法回到故乡的孩子看到自己的乡愁,眺望自己的故乡。

这些坦白的文字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和那些爱与痛,是它们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要走下去,除了坦白,别无选择。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四):给世界创造价值吧,理想主义者们

这个版本的铅字要大一些,排版读起来也舒服一些,有一些文字非常触动人心,因为作为Infp,我真的是深有同感(但我并不知马良的mbti类型)。书里涉及我经常会思考的几个问题,比如回到过去我能改变我的宿命吗?(但他并没有像哲学一般地给我一个答案)也有着特有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比如冬日的凌晨在月台等人如同刨开巨人的肚子救出恋人,如同陀氏《白夜》里那个幻想家每天走过的那条路上,连房子都和他打招呼、交谈……我想我们都能理解马良说的被自己无聊、不着调的念头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滋味吧。又有理想主义者可能面对这个并不如人意的世界时候的挫败,偶尔也暗自发誓要改变this fuxking world, “每次想起在有限的生命里,竟要被那些傻逼的人和事所束缚,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没来由的斗志,瞬间满血复活”(马良语),相起《浮士德》里的那句话“你若要喜欢你的价值,你就给世界创造价值。”(我要大放厥词了,我真是看不惯sb们把持的这个太过于功利庸俗工具理性的世界啊)而追求这些,该从哪里去寻求?文学,艺术还是哲学?艺术家写出的文字到底太浅,无需言语表达的艺术反而有更多解读空间,带给人另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我的文字未免也太贫瘠了555)。

当然,我赞同另一位书友的评价“作者足够敏感但是不够凝练成文字表达出来。”以及题目太大——这是多么好的一个题目啊,我甚至觉得要表达这个主题,自己绝对不能点名这句话,甚至一点风声都不能走露,最好是讲一个故事,最多最多是小说里的一句话隐隐透露出来或者到情绪激昂由一个人物之口喊出:“如果有一天,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当然最好的就写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跌跌撞撞、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还死命不改,活得轰轰烈烈,死得荡气回肠或者无人知晓。正如倪瓒所言“近景画人便俗,”同样,这种话,我们都明白,但是一说出口便落俗套。

所以这本书就在深刻和浅薄之间来回穿梭。我能感同身受的点,就觉得写的细腻到位;我完全get不到的点,就很矫情,甚至有青春伤痛文学的感觉。

《坦白书(增补版)》读后感(五):读来就像读生命,一字一句皆坦白

你有没有试过把自己解剖开来给人看?当然,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而非真的医学解剖。

带着面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早已习惯。面具下的脸孔,谁也看不到,谁也摸不着,甚至就连自己都快要忘记掉曾经真实的自己模样。在这样的面具下,你可以尽情的哭,可以尽情的笑,却都一样的无法感觉到真实的自己,偶然想要把面具摘下来时候,却发现它早已和脸庞融合一起,难以自拔。

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具,是你想要的吗?夜深人静,你是否真的问过自己?我想,马良大概是真的这样扣心自问过罢。

“我所有的自负都来源于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源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猜。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有阴影,这深夜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这是马良在《坦白书》中最广为流传的一段,既深刻,又现实,细细读来,甚至让人有些羞愧——我们是自己,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又担心不受待见的自己;我们是自己,可以把真实隐藏起来,精心打造一个个会让人喜爱面具的自己;我们是自己,讨人欢喜,却又迷失方向的自己,这样的我们自己,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都需要马良和一本他的《坦白书》,启发自己抛下面具,活出真我。

马良曾说,作家就像绣花的妇人一样,将自己的生命中那些时光一点一滴绣在了文字里,于是也正因为此,你买到的每一本书,都是他们的生命,你们现在所阅读的,也正是他们的生命。

所以,在书中,马良是“18时遇到现在的我,会杀了自己的”的马良,也会是“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的马良,他足够坦白,像是一把手术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卸八块:在《坦白书》里,他冷酷严峻,却也激情澎湃;他感情真挚热烈,却也忧心重重;他无畏勇敢,却也怯懦逃避;他时而赫拉克勒斯,却也时而阿喀琉斯。当你读到这一切,会不禁感慨这些巨大的反差居然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且是那么有魅力,那么迷人,读他的著作,就像在读生命,一字一句皆坦白。

我们都是带着面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早已习惯,夜深人静,却也因为找回自己的需要,想要找回真实。

如果仍是暂时缺乏解剖自己给人看的勇气,不如先从《坦白书》开始思考自己吧。毕竟,不能坦白的生活是很无力且无趣的,如马良在书中说的:“一直想把所有道貌岸然的失眠的夜晚都交给魔鬼,交换哪怕只有一半长度的放浪形骸的生活,至今未果,可惜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