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读后感精选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读后感精选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读后感(一):人生百态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

老舍,以长篇著名,但其漫长写作生涯中,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至贵人间,欢兴未了》,是一本老舍精选短篇小说集,这里的每一篇,都是一段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缩影。其精彩程度,不亚于长篇。与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受篇幅所限,往往少了些背景铺陈,但却多了些留白遐想。所以,我认为,长篇短篇,各有各的妙处。

老舍的文字,风格鲜明。字里行间,流露着老北京城的腔调和京韵。老舍这独特的文字风格,得益于他儿时在老北京的生活,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别处学不来的。读老舍的作品,就仿佛跟随他来到老北京城,穿梭于大大小小的胡同,流连于喧闹吵嚷的市井街头。

老舍的文风,幽默风趣。即便再苦再难的日子,他也能用轻松细腻的笔触来展现。如此,总能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的光,总能在绝望中带给人一丝慰藉。风趣的文风,源于老舍内心的乐观和强大,源于老舍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追求,源于老舍赤子般的纯真和赤诚。

老舍的故事,讲述着平凡的小人物。你看他的故事里,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有的只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什么惊天伟业,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贫苦,而后,在贫苦生活中挣扎,与悲惨命运抗争。他们渺小如流萤,在漫漫长夜中闪烁着忽明忽暗不定的光。为了不让那一点荧光熄灭,他们几乎拼尽全力。或许,他们是自己的英雄。又或许,他们什么也不是。可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的卑微生命,他们的点滴小事,才勾画出那一个时代的全貌,才使那个宏大的时代拼图完整。

老舍的另一本文集《忙而有时,不亦说乎》里面讲,读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要多读几本他别的作品,再去看看他的人物传记生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于是,我才去大略了解了一下老舍的生平。如此一来,便被老舍的才情深深打动,更为他悲剧的结局唏嘘不已。

人身在世,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即便是老舍这般乐观风趣、心怀热爱的人,到最后也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人生如潮头,起起落落,周而复始。总有得意时,春风盎然,岁月静好;也有不称意时,暗流涌动,波诡云谲。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要热爱。既要热爱生活的好,也要热爱生活给予我们痛。在那疼痛之中,生活才更能以其本来面目示人。

这里,不禁想起两句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豪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亦是豪迈!

我会珍藏这本书,《至贵人间,欢兴未了》。看尽人世间林林总总,人生百态;尝尽生活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待到那时,我们能否依然心怀赤城和热爱?仍感念这至贵人间,欢兴未了?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读后感(二):笔墨当随时代

《老舍作品精选集——至贵人间,欢兴未了》是老舍先生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它里面收录了先生十二篇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短篇作品。每一篇短篇都饱含了老舍先生对小人物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先生的温度与热忱。这本书的篇幅适中,大多以“我”为第一人称,所以比想象中的便于阅读。

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月牙儿》《柳家大院》《我这一辈子》。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好像是老天掷骰子,无论怎么努力都抵不过世道一点小小的变幻。人们活的谨小慎微,为了填饱肚子努力工作。女人没办法自己去找工作,依靠男人又时有变化,一旦没有男人可以依靠,就更是难以生存。老实人通常会被偷奸耍滑的人挤走,劣币驱逐良币。作者非常生动的描写了当时的人情世故,比之现在,只能说内核没变,换汤不换药。

比如《柳家大院》里住着的那群人,知识无法改变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停止不了“不把人当人”的举止。被暴力和言论充斥着的环境里,是没有黑白的,因为黑白都在“他们”嘴里,怎么说便怎么是。

读到最后一篇《我这一辈子》,也是一开始就想看的。感觉这一篇放在最后有点压轴的意思,写的真的太好了。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写“我”一辈子的经历。主人公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用现在话讲是很能混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在那个时代竟然几乎也是走投无路,生活过得很苦,这样一个能混的人还混的那么惨,其他人的命运更是显而易见。也因为主人公是一个很普通的市井之人,所以才得以用他的视角和口吻平平淡淡的写着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态。语言娓娓道来,依旧口语化,故事看似平平淡淡,也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但就是吸引你看下去,会有种听评书和听单口相声的感觉。

老舍先生成名于长篇小说,但他的短篇小说也是家喻户晓的。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先生虽已作古,但他刻画的每一个小人物都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笑着,哭着,苟且活着……

老舍的文笔是成熟的,但他文字的背后却是天真的,真实的。先生用一腔热血书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老舍用他的短篇开拓了更加广阔的中国。不一样的短篇,一样的温度与热忱。

老舍先生是一个对美极度敏感的人,一个从普通日常发掘出乐趣的人,一个写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人,内心必然是极热爱生活的人,怎么会最终走向那片湖。看完这篇小说集,好像除了散文外,更多地触摸到了一点先生的内心,有着一颗柔软悲悯,也愤怒哀伤的心灵,是有热爱生活的温柔,更有对世道和劣根性的锋芒毕露。当世界变得践踏尊严黑白颠倒,一身傲骨也只有向一湖净水求最后的归宿。

一个时代伟大作家,致敬老舍先生。愿先生不朽。

《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读后感(三):题为至贵人间,体味至贵人间

老舍先生的作品精选集《至贵人间,欢兴未了》这一集中没有太多关于他本人的思考和人生经验,多数都是他的文学作品。想看和爱看人生经验的小伙伴,要看《忙而有时,不亦乐乎》。

整本书的风格就是一种老北京的味道,贯穿在字里行间。

从老舍先生对儿时玩伴的人物刻画,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心思细腻,从事文艺工作的人都是情感丰富且细腻的。

他应该是从小就善于观察人的动作和表情,很多的心理描写都是那么贴切和舒服,我虽没见过老北京,但文中的老北京跃然纸上,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老式的茶馆世界中的那些三教九流的各式人物,就那么从我眼前流过。

影视剧中也经常拍摄清末时期,但还原的程度有限,那个年代的人,阶层分明的距离感就表现不出来,少爷就是少爷,伙计就是伙计,虽然老舍脑海中对儿时玩伴的感情仍有,玩伴经历半生,虽有情谊,却更多的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绝不会去给曾经的朋友添麻烦。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对小伙伴,鲁迅先生和他的儿时伙伴润土。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儿时的少年润土十分的活泼有趣,充满活力,带给他很多的快乐记忆,但是长大后的鲁迅再见到润土,他已经是个弯着腰,喊他老爷的中年人了。

我突然发现所有的大作家,记忆力都很好,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我在这一点就不擅长,即使是才刚听到的对话,要完全的复述出来都做不到(这是真的)。

昨天晚上给大学的老班长录一个生日祝福视频,我提前写好了祝福语,跟老弟说好了让他帮我录制,录了好几次都是磕磕绊绊的,老弟让我把自己写的文字背下来,我是真的背不下来,虽然这是我写的。

然后就被老弟嘲笑记忆力只有七秒钟像是鱼,还好录了七八遍后成功了,就回看了一遍,自己都尴尬了,能抠出个三室两厅。

真的得需要练一练,语言能力都退化成啥了。

老舍先生对愚昧的讽刺和批判在《抱孙》这篇文中刻画的记忆深刻,不知道文中的背景是哪一年,但我知道,这样的故事即使是到了这个年代也是时有发生的。

年轻女性在生育的时候没办法做主,被丈夫和婆家人裹挟着。娘家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心态,没有靠山的女人只能被人控制,我没看到《抱孙》中的孕妇有过挣扎,我希望现在的女孩子们不要再那么悄无声息。

“趁良辰,来这珍贵人间逛一逛,体味欢喜悲愁,咂摸人情世态。”

人到中年,大学毕业十多年,工作也十多年,当初二十多岁的我羡慕那些接人待物八面玲珑的人,三十多岁的我在社会上历练了十多年,仍然没学会八面玲珑,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接人待物,礼尚往来,这八个字我在结婚之后才真正明白它在生活中的意义,它就是我们成家立业后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生活中绝大多数发生的故事也都是由这些事延伸而来。

咂摸着,咂摸着,人就滚过了红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