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慈禧回銮》读后感摘抄

《慈禧回銮》读后感摘抄

《慈禧回銮》是一本由杨红林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慈禧回銮》读后感(一):时代的悲剧

读此书,一幅幅回銮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不同于西狩,这次的回銮,是一种奢靡与地位的体现,也许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不明白为何在国家危亡之际,还能有这等的闲情逸致。

说实话,历史上对慈禧评价不是特别好,以我现在的知识来看,我还没资格评价她的好与坏,不得不说,她成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我并未为她洗白什么,只是觉得一介女流之辈,能做到如此,有手段,有狠心。

这本书中写的一些事情,虽然有不少是道听途说,没有史料依据,但作为一本科普类型的,写的很可以了。我看到了回銮过程中的纸醉金迷,无限度的掠夺百姓财产。在国家危难之际,这样的清王朝怎么能不亡?

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进程中必然的结果,我记得以前老师和我们说过,如果你能回到过去,改变清王朝的结局,你才能真正说它的缺点,此处暂且不谈。

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看不到时代的缺陷,在迷茫中探索、失败,可悲可叹。

《慈禧回銮》读后感(二):经年播越,劫后归来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皇太后慈禧换上蓝布大褂,携身穿青洋绉大褂的光绪皇帝仓皇“西狩”,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抵达西安。捱到丧权辱国的《新丑条约》签订后,于次年启程返京。本书作者有幸偶得1901年的一套60张照片,在这些珍贵照片的赞助下,本书小切口、大角度地展现了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各色人等,有老年丧子的荣禄、大手笔的文悌、临危受命的李鸿章、骄纵的大内太监、富甲一方的康百万、被废黜的大阿哥、尽忠职守的洋雇员赫德、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粉墨登场的各类人物中,最具现代契约精神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被加封太子少保,得到了皇权所赐予的最高恩宠之一。这个一心维护清政府统治和雇主利益的人,流传下的经典语录:“中国人是一个有才智、有教养的种族,冷静、勤劳,有自己的文明,无论语言、思想和感情各方面都是中国式的。……用睡眠来形容,这个民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现在她已经苏醒……中国将会有很长时期的挣扎,还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和遭受极大的灾难,但或迟或旱,这个国家将会以健康的、强大的、经验老到的姿态现于世界,并拥有这个世界强加给它的军事力量。”可以看着是对清王朝赏赐头衔最值当的回响。

在臭名昭著的勾心斗角官场后中,中原富商插曲式的登场,无疑让人感受到了金钱强壮的荷尔蒙气息。在因无力筹集接待资金,有不忍搜刮民脂民膏而上吊自杀的汲县县令后,给巩县县令救火的康百万登场了。康家建行宫、捐银票。觐见时,还进献大礼——浓缩到银桶中的皇清典地图。桶下是银架支撑的一块金板,上用姜块状的黄金装饰成高山、丘陵,用珍珠铺摆成四大河流,并在北京地标上镶嵌了一颗夜明珠,寓意“一统江山”。面对如此大礼,慈禧大悦,不久即赐“神州甲富康百万”金匾。

本书并不在意历史的面料、式样,而是关注历史的裙缦、皱褶,文章也多棱镜地展现了作为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女强人——慈禧复杂多变的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为了笼络袁世凯的新军,可以不让护驾的段祺瑞军队下跪;为了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大搞夫人外交;为了……

辛丑回銮好像也是晚清皇帝最后一次离宫返京了,等到退位的溥仪离京时,已是二十多年后了,但我们从辛丑回銮一路上的故事,可以看出大厦将倾清王朝衰败的皮肤已绷不住充血肿胀的反清肌肉了。

《慈禧回銮》读后感(三):几段历史小剪影

大清的“裱糊匠”

在慈禧回銮的路上,传来了李鸿章病逝的消息,慈禧不禁悲从中来。

在1895年蛰居于贤良寺期间,内心苦闷的李鸿章对幕僚吴永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哩?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奕劻与麻将

庆亲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声也不太好,官运却好得出奇。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后负责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最后升到首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但是庆亲王业余时间更忙,主要是吃饭、打牌、投资。请客和吃请是他每天必修课。

为了讨老佛爷喜欢,奕劻竟然把麻将牌引入宫中,手把手地将搓麻技艺推广到人,从宫女到太监,无不乐此不疲。当时大清正是内外交困,慈禧需要舒解心情,所以对麻将引进工作十分满意。

有人实在看不下去,郑重提出批评意见。慈禧耐心地做人家思想工作:“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吗?但是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

李鸿章修铁路

对于那发出巨大吼声的蒸汽机车,大清帝国的臣民们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恐惧和抵触,大多数同胞都认为这种可怕的钢铁怪兽会破坏祖国的土地、房屋乃至风水。

为了说服慈禧,李鸿章别出心裁地在北京修了一条2公里的宫廷铁路。在李的鼓动下,慈禧率一干大臣坐上6节车厢的小火车。亲身体验后,慈禧对修铁路的态度迅速转变。

慈禧的“夫人外交”

“她与每一位客人握手,非常关切地嘘寒问暖;她也抱怨天气的炎热或寒冷;如果茶点不合外国夫人的胃口,她会非常着急。她十分真诚地说,能和这些夫人见面是她的一种福气。她还有办法让每一客人都为她着迷,即使他们以前对她存在偏见。”

清朝皇室与照相术

照相术诞生于1839年,早在鸦片战争结束不久,照相术就传入中国。中国现存最早的肖像照主人是清朝皇室成员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

恭亲王奕䜣的这张照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经典影像之一。

光绪的妃子珍妃颇爱好照相,曾按照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开了一个照相馆,后来被慈禧砸掉。

慈禧早年对照相术很排斥,但庚子之乱后,对西洋事物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拉近同西方外交官的距离,慈禧突然对照相术表现得极为热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