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锦集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锦集

《没有指针的钟》是一本由[美] 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一):翻译的一种尝试

翻译这本书的时间给的很仓促,中间有些处理不当的地方,之后再看,总是觉得做得不够。

对于经典重译,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期待。我也曾想过依循之前翻译版本的风格,但后来觉得,之前的版本已经在那种可能性上做的很好了,也许,我可以尝试另一种可能性。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靠近中国读者。但也许,在这种靠近中,让很多读者觉得更加疏远。

究竟怎样的翻译才是更“对”的,我依然还在想,也谢谢大家阅读这本书。希望你喜欢麦卡勒斯,五星给的是作者,这本书中的人依然都很孤独。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993:没有指针的钟

翻译离了大谱,第一次看到这样接地气的。

明线是药店老板患白血病的心路历程,从拒绝承认得病,到积极治疗,最后谈判面对,淡然死去。暗线是法官的孙子和被冤杀的黑人遗腹子调查他们父辈的过往,突出了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法官作为老牌种族歧视者,经历了儿子为黑人辩护失败后的自杀,孙子又继续了父亲的道路。而遗腹子也走上了父亲的路,激怒了所有白人,被活生生的炸死,基佬孙子带着凶手在天空复仇。

书中精彩的部分是法官与孙子的对话,生动而有趣,话说60年代,种族,基佬,凶杀,放到现在也是畅销题材了,作者本身被病魔困扰,药店老板弥留之际的挣扎也是她深有体会的吧。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一个黑人被谋杀,一个白人病死,老法官也到了最后时刻,他的南方复辟梦终不会到来。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三):你我的孤独

故事里每一个任务都有着自己的孤独,有着自己的苦恼,而这些孤独和苦恼也经由许许多多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一位被诊断为白血病的药店老板JK,曾经在医学院上过学,因为班上的犹太学霸太多,在第二学年考试没有达到班级的及格线被学习开除,错失了成为医生的资格,浑浑噩噩的他似乎在这一刻就迷失了自我,而作者想要突出的就是这种失去自我的恐惧——“最大的危险,即使失去一个人的危险,仿佛这是区区小事,每一件其他东西的丧失,如丢了一个胳膊,失去一条腿,失去五元钱,失去一个妻子,等等,那是必定会引起注意的。”只有自我丧失,这种完全经由内在的的丧失,那些外人无法看到的丧失,这是思想上的孤独,你无从述说你的丧失感,这是属于JK的孤独感。在丧失自我的状态下,JK来到一间药店工作,之后取了药店老板的女儿,老板死后,他们夫妻分期十几年买下了这间药店,就像正常夫妻一样,她们生儿育女,赚钱养家。而JK从未感觉生活是属于他自己的,因为他找不到自己,无法做自己。他的人生有两次是属于他的,一次是在妻儿出门度假,他与来药店买药的女子偷情,再一次就是被确诊为白血病,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的时候,这时的他想要独自去看雪旅行。JK有一位挚友就是老法官。

老法官是小说的另一条故事主线,他有一个很爱的妻子,最终因为疾病去世,而他的的爱子也自杀身亡。法官有一位孙子杰斯特与他相依为命,是他的全部寄托,随着杰斯特的长大,他们之间出现了隔阂,这是老法官的孤独。他雇了一名黑人青年舍曼,做他的秘书,帮他写信,调酒,读书给他听。在一定程度上,舍曼的陪伴减轻了老法官的孤独感。舍曼是一名孤儿,他一直认为,他的爸爸是个蓝眼睛的白人,强迫了他可怜的妈妈,有了自己,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他的母亲,这是它孤独感的由来。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的父亲不是白人,他的母亲才是,而他那无辜的父亲却是因为被判与有夫之妇有染,在没有任何证据下,被判了谋杀其丈夫的罪名,就因为他是黑人。而处理这间案件的律师正是杰斯特的父亲,老法官的儿子。不幸的是杰斯特的父亲爱上了舍曼的母亲,在最后败诉,在加自己心爱的女人的自杀,现实的残酷把这位年轻的律师彻底击垮了,他选择了自杀。杰斯特的童年,在寄养家庭所遭遇的一切,以及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都最终将他引向了悲惨的结局。

在故事里杰斯特无疑是受害者,而他是孤独的。而舍曼的角色像是一个救赎者,他试图把杰斯特拯救出来,因为他爱他。但最终都是无力的,一切都是白费的,他无能为力。就像他试图与舍曼亲近,最终遭到的只有粗言恶语,它想劝杰斯特从那间即将要被炸毁的房子里逃离,最终只有白费口舌,他想帮杰斯特报仇,最终在俯瞰了大地,再凝视了那个杀人犯的蓝色眼睛之后,他意识到了,这一切都不可能会有什么改变。最后他把要杀死对方的抢仍出了飞机。他从那次因追偷乞丐钱的黑人,最终导致黑人被活活打死时就知道,有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以及那深入每一个人脑子里腐朽的思想,他无疑是一个清醒的无能者。

故事中另外一个清醒者是JK,他是善良的,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那次决定谁去炸杰斯特的房子的会议里,被抽中的是JK,他用自己即将死去的,不愿让自己的灵魂去涉险,推脱了本抽中他去执行轰炸的任务。可以看出即使是出于私心,他的心是向善的。

《没有指针的钟》读后感(四):与其展翅飞行不如去凝视一双眼睛

《没有指针的钟》是麦卡勒斯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彼时的她饱经折磨,一直形影不离的病痛,丈夫利夫斯的自杀,在人们都以为她要随之而去的时候,她用枯干的手紧紧地抓住了她写作的欲望。这本书对于麦卡勒斯而言,完成得十分痛苦,左半身的瘫痪令她动动手都非常困难,在耗费了漫长的十年时间,在一半口述的巨大努力之下,她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故事以“人终将一死,但死法千差万别。”为开头,药剂师马隆过着寻常日子,浑然不知死神将至,本不以为然的春倦症摇身一变成了绝症——白血病,一开始麦卡勒斯为马隆的结局写下了终止符,再没有更改的余地。以死亡开始,也以死亡结束,但麦卡勒斯仍然是仁慈的,或者应该说是怜悯的,她放手给了马隆时间去等待,像没有指针的钟一样等待,死亡的刀已经悬在了脖子上头,然而那刀刅却不知何时会下来。

马隆时不时地担忧死的逼近,却也在这临近的过程中渐渐渐明了,他开始质疑一向崇拜的老法官,开始幻想下满雪的缅因州,开始叩问自己“生活就是这样了吗”,听见死亡的最初,马隆愤怒、惊恐、不知所措,他四处寻找安慰却从未得到过想要的答案,到了又一个春天来临,他已然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再反抗,毫无苦痛”,并重新召回了对妻子的爱。

马隆真的全然向死亡投降了吗?结尾写道“对他来说,没什么值得介怀。…可他的确想要一件东西,因为他说:'我想要一冰镇的凉水,不加冰。'”不,他仍然在渴求生,不再那么强烈,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垂死之人下意识的一抓,他希望抓住生。

我总觉得麦卡勒斯是有那么点影子在马隆里头的,她始终不愿意放弃生的可能,放弃写作的欲望,她想继续向前,忍受着孤独不断地写下去。

除了死亡,《没有时针的钟》还写了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譬如衰老,疾病,种族,亲情,爱情还有麦卡勒斯每部作品都避不开的,深刻的孤独。八十多岁的老法官骄傲自大,他曾经是著名的南方众议院议员,在妻子离世,儿子自杀之后,他和孙子杰斯特一起生活。年老之人总是逃不开疾病,老法官也一样,他曾数次中风,并患有糖尿病,即使不断宣称自己只是遭到了疾病的小攻击,他从未彰示过自己的恐惧,中风倒地绝望呼喊的恐惧,他是那么害怕,才那么紧地抓住思想一瞬的闪光,哪怕是将钟表拨退一百年,回到奴隶制社会。老法官专断蛮横,糊涂又疯狂,他从来没有清醒过,从来不自知,流泪和大笑都不觉得耻,自始自终都活在幻想里,他那么想被人记住,那么厌倦孤独与等待,最后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个着急摆手的无力的老人。

两个小男孩是书里的主要人物。一心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的蓝眼睛黑人孤儿谢尔曼,想要查明父亲自杀原因的白人小孩杰斯特,在某个晚上,杰斯特听见一阵曼妙的音乐声,寻出门去,就此与谢尔曼遇见。而他们所探寻的真相最终也一一被揭开:杰斯特的父亲,是个富有正义感,拥护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的律师,他在为谢尔曼的父母辩护失败后,绝望自杀。

谢尔曼孤傲,喜好夸耀,乐意用乱七八糟的谎言裹住自己,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他用最恶意的语言中伤杰斯特,甚至恶意勒死了杰斯特的狗,却又在暗地里嫉妒杰斯特。他一心一意地寻找自己的母亲,认为天底下所有美好的女人,幼年时给过他温暖的女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母亲,也曾把杰斯特所说的玩笑话当真,给玛丽安.安德森(美国著名黑人女低音)写信,最后又恼怒地踩碎了所有她的唱片。在得知父母的身世后,他不再服侍老法官,怀揣着“要有所为”的想法冒险跨越白人的界限,最后被炸死在自己的小屋,只因他租住在了白人社区。

小男孩杰斯特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温柔,善良,富有正义感,热爱飞行,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飞行”。他接受谢尔曼对他的一切羞辱,相信谢尔曼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和他把脾气发在爷爷身上一样,是出于信任,但他也会悲伤地询问“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真心真意的呢?”,会为了小狗的死亡哭泣,在得知谢尔曼即将被炸死之时,认为他罪有应得,却又很快忘记他的罪,一颗心也震颤地为谢尔曼担忧。

我非常喜欢的一段就是杰斯特得知谢尔曼死后,愤怒不已,他邀请凶手—萨米·兰柯,乘坐他的飞机,预备用父亲自杀的手枪杀死兰柯,为谢尔曼报仇。却在听到萨米·兰柯的一番话之后,将手枪扔了出去。他觉得荒诞,又让人怜惜,萨米·兰柯不过是个小镇公民,和妻子一直不停地生,妄想生出五胞胎,中头彩的可怜人。杰斯特的怜悯救了兰柯,也救了他自己。飞机继续在空中盘旋,俯视,这片大地完美无缺,望不见罪恶,望不见死亡,望不见不幸,也望不见孤独,可这种完美是全然陌生的,“从高空凝望整个地面,比不过凝视一双人类的眼睛更有意义。即使你所凝视的是仇人的双眼。”杰斯特轻柔地降落了。

“终有一刻,这一切都让人不堪忍受。”读到末尾,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封面麦卡勒斯夹着烟抬眼的样子,人民文学出版的麦卡勒斯都是以这张照片为封,很漂亮,我还剩一本就快读完她了,现在却生出不舍来。我曾经数次尝试过去凝视这双眼,她的眼睛很大,黑白的影像更衬出深邃,她看向一个地方,我看向她,然而,然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