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系统架构》读后感锦集

《系统架构》读后感锦集

《系统架构》是一本由爱德华·克劳利(Edward Crawley) / 布鲁斯·卡梅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119.00,页数:201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系统架构》读后感(一):系统 复杂性 设计 方面最不抽象的书

任何一种工作做久了, 只要留心, 总会达到'道'的境界, 这时, 需要超越具体的物事去看, 其实, 这方面的书籍很多, 不过主题都是系统化思维, 控制论, 复杂性方面的, 比如 <大脑设计> <隐秩序> <复杂性>等, 往往太过抽象. 在这个层次上, 本书反倒是最不抽象的.

抽象还是具体, 取决于从哪个角度去看.

是吧?

《系统架构》读后感(二):学院派的教材 实践从业者仅供参考

这本书是MIT课程的延伸读物, 非常的学院派.

作者讲的是系统架构, 不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这个事情本身就很抽象, 系统架构又抽象了一层, 因此很难和现实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 应该适合研究系统性理论或者复杂性理论的学者研读.

在软件架构设计, 是非常现实而又具体的, 很依赖实践经验, 个人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系统的书籍. 我的办法是去看成功的而又善于写作的架构师的作品. 比如 Werner Vogels 的 All Things Distribute.

《系统架构》读后感(三):操作数(operand)的翻译

参考P13:

“功能是由过程(Process)和操作数(Operand)组成的”

操作数(Operand),是其状态会在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实物。

这里翻译过来的“操作数”看起来实在别扭,哪怕翻译成“(被)操作量”也好一些。

我理解原文应该是“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或状态”,有什么更好的代词或翻译吗?

《系统架构》读后感(四):给三分是看在还有一些0基础的读者。但凡有点基础的 我就给2星。

一共四部分,前两部分 是架构主要内容,后两部分 是在单位组织内作为架构师的边缘测支撑。

看了前两部分。

勉强给3分!后两部分会认真读完 如果对这本书有改观,我再补充。

1. 写作水平 真的应该多参考 科普书籍,人家能把量子科学讲的傻子都能看懂。他这一点道理和逻辑 都要写的又臭又长。

2. 一个好的架构师,光知道分解有什么用,太初级了,怎么融合才是重点。一个系统能好好完美的工作 靠的 是有机地组合和模块交互 1+1大于2,而不是就分析拆解就完事了。总之 思想比较老旧,这种方法论 太基础,作为一名读建筑背景的人来说,本科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3. 阿对!缺乏艺术性!!一个好的架构师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理性分析出来么?不能。。。 这种艺术性 可以是缄默知识 无法言传 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不提 不说明啊。

4. 本书 从头到尾和“复杂”无关。。举的例子也不复杂,虽然是方法论吧。。。但是 这么线性的思维 怎么做大型复杂的设计呢,要不我说这是太基础 或 过时的原因就是 太二维思维了。

总结。本科生可以看看,有产品设计底子的同学 想要进阶的升华的 就别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