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燃烧的天使经典读后感有感

燃烧的天使经典读后感有感

《燃烧的天使》是一本由[俄]瓦·勃留索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4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天使》读后感(一):双头鹰系列又出一本,这回是勃留索夫

太棒了!双头鹰系列再出重磅大作。此版本为再版,只是出版社换成了业内口碑不错的浙江文艺(我小时候就买过她家许多书)。该书早在1994年曾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过。ps.勃留索夫的一句名言给大家分享下:“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是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勃留索夫)

《燃烧的天使》读后感(二):有意思的细节

这本书的故事主干对于我们来说,太平常了。可能对于勃留索夫时代的人来说,还很新奇吧。那个时候人口流动比现在少的多,家庭也比现在稳定得多。这个故事主干就是一个很作的女人碰到一个傻乎乎的接盘侠,让接盘侠心甘情愿掏空口袋满足自己瞎作的故事。这个读一读小李飞刀里面林仙儿和阿飞的故事,就足够了。而且教训也很简单,珍爱生命远离绿茶婊。女人的最高理想,是用自己的外表和魅惑力绝对控制男人。至于天使和魔鬼的噱头,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是很无聊了,网上的穿越修仙一抓一大把,这都是小儿科了。茨维塔耶娃盛赞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个女人控制男人的最高境界,想来不会这么低级。

不过有一个细节挺让我感兴趣。在俩人游历途中,一个旅店小老板说起德国一个小城的类似共产主义的暴动。以绝对平均为口号,坚持了十六个月,最后被教皇的军队平息。这个故事我在尤瑟纳尔的《苦练》中也读到过。看起来共产主义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的发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啊,还是以宗教的名头--这个头领被人称为天使。当然这种共产主义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不过所有这些过程有着以下这些共同点:

1,绝对平均主义往往是没有未来的狂欢,绝对的平均后果是没有生产只有消耗,大家都拼命吃,吃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其实很简单,个人都是顾及自己的生存的,这是这种环境之下人类的正常对策。

2,物质平均,但是权力不平均。宣传是一回事儿,实际是另一回事儿。为了抵抗教皇的大军,总得纠集一支军队,自然就产生指挥的权力,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成了主人,在末日狂欢的气氛中很容易变成暴君。

但是,平等这种思想有着一种天然的正确,不需要证明,所以人类还是在前仆后继地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我觉得即便哪一天人工智能能够以比人类高出无数倍的智能证明了这个命题的荒谬,人类还是会前仆后继,也许这是人类和AI的不同之处吧。

《燃烧的天使》读后感(三):象征主义小说的代表——《燃烧的天使》书评

19世纪的俄国是文学大师辈出的年代,果戈里、屠格涅夫、契科夫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家。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则代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因此这一阶段也被誉为俄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

进入20世纪以来的俄国文学则被称作白银时代,虽然成就不及19世纪,但依然涌现出众多名家和作品。诗人勃留索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以俄国象征主义流派闻名于世的作家,也曾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而《燃烧的天使》就是他的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

说到象征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在西方,象征主义的文学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戏剧方面。而俄国的象征主义流派在诗歌以外,象征主义风格小说的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勃留索夫《燃烧的天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雇佣兵出身的鲁卜列希特遇到了莱娜塔并被她所吸引,他一边帮助莱娜塔找寻失散的爱人亨利希伯爵,一边不放弃对莱娜塔的追求。小说结尾是莱娜塔的幡然悔悟接受宗教审判、鲁卜列希特与亨利希伯爵之间展开了决斗、如果单纯从小说的通俗可读性来讲,确实兴味索然一些,小说描写的故事就是加入西方神话和宗教色彩的三角恋。总体说来这样的作品确实过于小众,读起来也艰涩难懂。和现实存在脱节,很难去引起作者的共鸣。

但是如果放到当时的象征主义的创作背景之下,这部小说还是有它存在的特殊意义。小说中,莱娜塔爱上的亨利希伯爵实际上就是恶魔的化身,莱娜塔可以和魔鬼直接对话,鲁卜列希特能够直接去参加恶魔的聚会。小说中出现的这些魔鬼就是内心阴暗的实体化。就如俄国象征主义文学另一位代表作家作品《卑劣的小鬼》当中纠缠主人公的小鬼就是主人公卑鄙天性的象征。这是象征主义的特有表现手法,神话和现实融为一体,体现出魔幻性和现实,将文学创作和神学探索等同起来。从宗教的角度去解读和思考人生这样的作品在当时的俄国应该是风靡一时。

《燃烧的天使》现在还能被人们提及的一点在于,书中的故事实际映射的是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三位作家之间的情感纠葛。魔鬼化身的亨利希伯爵就该是作家的情敌——安德森别雷。安德森别雷同样是象征主义流派的作家,他创作的《彼得堡》,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不知道作者和情敌之间关系是否用既生瑜何生亮来概括。不过读者如从文坛轶事的角度来阅读这部作品,应该会有另外一份感受在其中。

《燃烧的天使》读后感(四):燃烧的天使:烈焰过境,灼烧人心

每当我们谈起俄罗斯文学,首先浮现在脑际的恐怕就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屠格涅夫、契诃夫等等一众如雷贯耳的名字,而这些名字无疑又与渊源流长的现实主义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作品带着审慎之光,直面惨淡的人生,为人类的前途铺展方向。

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是社会弊病的显微镜,那么象征主义文学则是个人内心的万花筒。瓦列里.雅克夫列维奇.勃留索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界一颗被忽视的珍珠。作为象征主义文学的旗手式的人物,勃留索夫在其小说《燃烧的天使》中所展现的汪洋恣肆的迷狂幻境、倾泻而出的神秘情感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类景观,都赋予了这部小说一种别开生面的情调。

小说叙述了一个发生在16世纪德国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鲁卜列希特骑士无意间遇到了被魔鬼附身的多情少女莱娜塔,莱娜塔向鲁卜列希特讲述了自己三番五次被恶魔缠身的经历,鲁卜列希特被莱娜塔吸引,逐渐与其坠入爱河,并帮助莱娜塔找寻爱人亨利希伯爵,最后莱娜塔被宗教界审判。故事的主线是莱娜塔和鲁卜列希特之间痛苦的爱情的心路历程,中间穿插了骑士鲁卜列希特与浮士德博士相遇,试图拯救莱娜塔;鲁卜列希特与亨利希伯爵的决斗。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以二男一女为主线的三角爱情故事,只不过勃留索夫为这个不免落俗的三角恋套上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外衣。这部小说一个让人不忍释卷的原因就在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环环相扣,情感的波涛始终没有间断过,整部书一气呵成,仿佛就是作者做的一个奇幻迷离的梦。

或许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读:女主人公——被魔鬼缠身的莱娜塔象征着骑士鲁卜列希特内心深处的邪恶情欲。表面上看,是莱娜塔被邪灵附身,在她多次发狂的状态中,她对鲁卜列希特坦陈自己的内心,诉说自己可悲可叹的坎坷情路:如何被天使眷顾、又如何被天使遗弃,而实际上,莱娜塔的切身遭遇不仅激起了鲁卜列希特的同情与怜悯,而且更燃起了鲁卜列希特内心隐秘的情欲。而在这个鲁卜列希特、亨利希与莱娜塔二男一女的感情纠葛中,有一位女性也是不应忽视的,那就是鲁卜列希特的好友的妹妹——阿格涅莎。虽然阿格涅莎在小说中笔墨并不多,但作者勃留索夫显然把阿格涅莎当作是独立于小说之外的“精神性”的女性,她是善与美的化身,她的灵魂纯洁无暇,相比于“罪行累累”的莱娜塔、傲慢自大的亨利希伯爵,阿格涅莎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鲁卜列希特多次造访朋友家,看到阿格涅莎时,心中都会涌起一种无比美好的想法,但鲁卜列希特与阿格涅莎却并没有跨越男女之间的禁忌,而是保持着一份纯洁与质朴的关系,阿格涅莎的存在,是这部充满魔幻气质的小说中一个最接近生活、最通人性的不可或缺的女性形象。

当然,在大部分的研究者那里,勃留索夫的这部以三角恋为主要故事情节的作品是在影射当时俄罗斯文坛上勃留索夫与尼娜和别雷的三角纠葛,这样的说法显然更加暗合主题。不过,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既能提供那些被世人公知的事件,也能够提供更为多元的解读角度。《燃烧的天使》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丰富驳杂的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反映出那个“令人放心不下的沸腾的当代生活”。

燃烧的天使,烈焰过境,灼烧人心。

《燃烧的天使》读后感(五):《燃烧的天使》:神魔故事与悠远象征

文/吴情

俄罗斯文学总以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灵魂救赎的渴望、对精神世界的探索闻名于世界文坛,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一系列如雷贯耳的名字,多数读者不会陌生。不过,俄罗斯文学并非单纯的现实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中,他们都贡献出不起的作家作品。以象征主义为例,瓦·勃留索夫,便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存在。

勃留索夫以象征主义诗歌著称,也宣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形成。其实,他也著有象征主义的小说《燃烧的天使》,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奇的故事:在十六世纪初的德国,一位名叫莱娜塔的女人爱上了一位天使,甚至希望在肉体上与之结合。然而,天使拒绝了她,之后甚至派出了魔鬼引诱她,看她如何表现。然而,在看到莱娜塔为爱痴狂或近乎疯癫时,天使不忍,与之见面。莱娜塔最终“目睹”了自己的罪恶与结局,决心侍奉上帝,了此残生,却不料,她在进入修道院后,被视为女巫,虽有爱慕者的营救,但她决心放弃生命,得到永生的灵魂。

在《燃烧的天使》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结构是莱娜塔、亨利希伯爵与鲁卜列希特之间的三角恋情,尽管有研究者指出,这一三角恋情影射了当时俄国象征主义阵营内部尼娜·彼得罗夫斯卡娅、勃留索夫与格雷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在文学观上的斗争乃至于对决(尤其是勃留索夫与格雷之间)。同时代俄罗斯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曾经说,“我爱他的《燃烧的天使》甚于爱他的诗。”也许,茨维塔耶娃说的是那层现实隐喻。可即便去除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剥离了对名人轶事的猎奇心理,作为一份单纯的文本,《燃烧的天使》,还是颇值得一观的。

莱娜塔,这位相貌出众的女子,她对天使马迪埃尔产生了热烈的情欲,希望与之肉体结合。天使却拒绝了她,之后亨利希伯爵诱骗了她,使她误以为后者是天使在人间的化身,为此,她在人间苦苦跋涉,希望找到天使。亨利希不在的日子里,她偶遇了四海为家的鲁卜列希特,虽对他有些好感(鲁卜列希特对她一片深情),但她对亨利希的爱,阻碍了她完全交付身心,以至于她每次在肉体上与鲁卜列希特结合时,都会癫狂似的谴责他,也谴责自己。莱娜塔,无疑象征了在情感与理智间难以抉择的本能和欲望。

至于鲁卜列希特,他象征的,或许是深沉的理性。他知晓莱娜塔深爱的是亨利希,是天使,理性告诉他,他应当对莱娜塔敬而远之,应该追求的是阿格涅莎——一个专情天真的女孩。但他的理性又不那么纯粹,无法成为其举止的全部主宰,混合掺杂了热烈而又致命的感情,使得他竟甘愿为了莱娜塔的期待,不惜以身试法,或者是接触魔法,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与他对峙的,是常常处于不在场状态的亨利希,他象征着爱情的神秘与诱惑,甚至是堕落。他给予莱娜塔的,不是生活的希望,而是毁灭与绝望。他玩弄着莱娜塔对天使的眷恋与痴情,最终玩火自焚。

在《燃烧的天使》中,不少部分还与德国文学家歌德的《浮士德》形成互文。浮士德博士与魔鬼靡非斯托非勒斯,不时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比如浮士德博士曾召唤出美女海伦,也慢慢成为莱娜塔的悲剧的见证者。其实,《燃烧的天使》在书写神魔故事时,其实戏仿了《浮士德》很多部分。在这部充满象征色彩的小说结尾,莱娜塔最终死去,为自己的爱赎罪,成就了自己的永恒。她的死,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个悲剧——虽然本可以避免(鲁卜列希特打算同公爵一起搭救她),但在她自己看来却并非如此,而是洗清了罪孽,达到了至福境界。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