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长的阴影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长的阴影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长的阴影》是一本由(英)大卫·雷诺兹(David Reynolds)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长的阴影》读后感(一):战争并没有结束,只是换了种形式

前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则CCTV 官方新闻,以后所有的教科书,都要把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了!虽然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但是一战、二战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今天我看的这本书上说的一样,是个《长长的阴影》,也许在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种仇恨永远不能得到发泄!就像二战是因为德国无法忍受一战的后果一样!虽然这本书中主要讲的是,英国的故事。一战的故事。但毕竟一战是属于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对整个欧洲产生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当初上学的时候,读到中国人提着一麻袋人民币去买菜,感觉不可思议,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欧洲等国家曾经也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哪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无论生在何时何地,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以前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统治世界的方式和二战后美国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方式,还是有所差别的。虽然说美国人可以认为是英国人的后裔,就像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一样,但是他毕竟成为一个国家之后,他们的关系就不再那么亲了。甚至就像中日关系一样充满了仇恨。

《长长的阴影》读后感(二):历史如影随形

阅读《长长的阴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以史为鉴,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战争易于挑起,却难以收场,那些引发的原因也好,参与决策的相关人员也罢,我们后人难道会歌颂他们决策英明挑起战争吗?胜利也好,失败也罢,经历的收获的更多并不是世界大战之后的快感,而是都要面对它的伤痛后果。作为现代人,看待世界大战就如听故事,与己无关,而阅读本书,似乎让人感受到那故事真实存在,它就像影子跟随时代的发展,时时刻刻让新时代的人们引以为鉴,特别是那些可以把握时代命运的决策者,更应该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因为即便你生活在当代,但是终将成为历史,你的叱咤风云终将接受历史的评说,一切都会成为历史的影子。

“金丝雀女孩”、“婴儿杀手”、“最后活着的纽带”……这一系列名词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你很难不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的情感,而又不能明说的挣扎感就显现其中。

《长长的阴影》从多个视角观看历史,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长长的阴影》读后感(三):一战之后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着全球的格局,它对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长长的阴影》诠释了一战之后的改变,以及对未来二战的预兆。

作者大卫·雷诺兹,英国历史界瑰宝,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于2004年获得“沃夫森历史奖”,并于2005年当选英国学术院院士。本书主要了一战前后的影响,而主题的长长的阴影正预示着它的影响时间长而广。在内容上,书中分为战前、战中、战后阶段诠释着西方世界的现状,通过经济、政治、信仰、文化等多方面展示着全球,尤其是英国、美国等大国的改变。在写作风格上,作者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诠释,翻译流畅,但唯一遗憾的是字迹有些小。

关于一战的前后,我更关注于一战之后的影响。一战之后,战争遗留对中东地区有着改变。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衰落,经过战争,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才重新获得了新生。对于英国来说,战后衰落。虽然在1920-1021年间,有过经济繁荣的时刻,但是整体上败落,海上霸权也一去不返了,抵不上美国。而美国正好相反,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军事都得到大力发展。对于二战来说,一战的结果分配的不均造成了二战的一个原因,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德国在二战之前的经济发展快速,国力整体恢复的快,也成为二战发起的原因之一。一战对全球的影响不仅是对欧洲,还对于亚洲,尤其是日本的变化。

《长长的阴影》诠释着一战对全球的影响,展示着各国各方面的改变。

《长长的阴影》读后感(四):战争的阴影有多长?

一战过去百余年了,站在今天的视角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或许能更全面、更理性。英国历史学家大卫﹒雷诺兹的《长长的阴影》即是这样一部反思之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虽然不及二战,但在雷诺兹看来,我们可以从一战中反思的东西要比二战更多。二战既是一战的延续,基于一战的后果引发的又一轮战争(如同下棋输了不甘心,非得拉着对手再来一局),又是一战的镜像,在思想和追求上与其形成呼应。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场战争,它是一种表象,是对虚无的民主、资本主义、文明、和平的宣泄或谓矫枉过正,是在摇旗呐喊中奔赴的南辕北辙。雷诺兹从公民国家和民族国家的概念出发,剖析政治制度和人民价值观之间的异同,来给这场战争定性,“权力意志和战争暴力”一旦成为一种令人顶礼膜拜的极端主义,那么恶战也不可避免。

艺术和诗歌同样留下许多证据,展现战争期间、一战和二战间隔的30年人们思想的变化和对生命的理解。这些片段读来更有共鸣,那些受到影响的大多数足以显示战争阴影之广、之长,也足以令人反思,20世纪之后的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怎样影响了其后大多数的人(包括欧洲以外的国家),未来会不会依旧走入历史的镜像中?

雷诺兹是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讨论这段历史,而英国在一战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譬如雷诺兹认为,它并非为了自身利益去参战,更多的是基于道义,甚至其中也有过几次徒劳无功的和平谈判。但混乱的局势也让英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价值观,内有威尔士和苏格兰重新强调自己的身份,外有向欧洲、向世界重新树立自己的位置。可是大战过后,是否翻开新的一页,帝国崛起,迎来真正的民主和光明了?非正义战争虽逼迫人们改变、审视,却不能够解决真正的矛盾。不光是捐躯者令人同情的命运,焦土之上长长的阴影亦投射进其他人心中。

百年之后,当时忧虑的问题以另一种方式提出,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以史为鉴,避免战争似乎是共识,但现有的争端一天不解决、来势更猛的民主呼声一天不被满足,始终有片霾徘徊不散。读着雷诺兹,倒让人长夜无眠了。

——丙申年读大卫﹒雷诺兹《长长的阴影》

《长长的阴影》读后感(五):由一战和二战共同塑造的世界

一战、二战已经过去,对战争本身及其意义的探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本书“以英国为中心的讲述模式”,对中国等在大战中的情况关注较少,重点阐述了欧美各国战前的政治经济形式、战争的动员宣传、战后的政治经济形式、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战争纪念活动等等,同时探讨了不同时间段各国对一战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尤其二战是如何看待一战的转折点。

作者站在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代这一时间节点,站在大英帝国的立场,回望一战,同时与其他相关国家的情形做对比,发现了一战对大英帝国具有不同的意义。

首先,作为公民的民族主义联合王国,英国在一战战前就面临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的种族的民族主义的危机,但因为一战的爆发,种族的民族主义被纳入了公民的民族主义,即大英帝国的公民身份认同得到加强。

其次,英帝国的自治领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因为参与到一战中,而使得自治领的英国公民性也得到强化。

最后,与其他崩溃的帝国不同,大英帝国在一战后反而更加强大,实际达到了帝国繁荣的巅峰时期,而且英帝国以联合政治的方式顺利度过了一战后的经济危机,限制了英国极端主义的发展。

一战的阴影或者对世界的影响都有哪些?

一战的阴影之一:它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利益而爆发的战争,被认为是那个繁荣的欧洲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它也是工业企业式的战争,大量年轻的生命在战争中丧生,因而被批评为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因为本该通过外交方式来解决的危机,却发展成众多国家被迫卷入的世界大战。这种反战或对战争的厌恶甚至恐惧,导致了一战后英国和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法西斯势力得以快速扩张,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战的阴影之二:民族主义疯狂的发展是一战的结果,这造成中欧、东欧很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主义是种族主义的强化,大战的发动者将民族主义这个妖怪从瓶子里释放出来,而和平的缔结者却无法将之收回,而且二战也是因一战的后帝国时代的种族仇恨而爆发的。

一战的阴影之三:威尔逊的民主观念,影响了整个20世纪。威尔逊的自决权以及自由平等,受反对殖民主义的国家所拥戴。但是《凡尔赛条约》却承认了日本对中国山东的占领,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唤醒了中国的民族主义。

一战的阴影之四:它的另一遗产被认为是非共产主义世界未承认苏联,这导致了此后包括冷战等在内的意识形态上的两极对立。

一战的阴影之五:为了石油资源,英法共同制造了中东的地图。今日这一地区的混乱形势,依然很容易能看出一战所投下的长长的阴影。

一战的阴影之六:英国工党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采取了改良的资本主义。

一战和二战相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如:

站在英国的立场,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是获胜方,但是一战却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索姆河战役被认为是一场大屠杀,而二战中蒙哥马利的阿拉曼战役被炒作成决定性的时刻之一。这是因为英国参与一战是为了维护正义,而二战则是为了英国自身安全;二战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

一战人员伤亡之巨大让人们无法接受,各国都出现了反战的和平运动。但二战比一战造成的人员伤亡规模更大,战争没有了前方和后方之说,伤亡不再分平民和士兵,并且二战后世界处在核恐惧之中,人们担心再次爆发的世界大战可能会导致全人类的灭亡。

英帝国一战后空前强大,而二战后大英帝国在收缩,德法摒弃前嫌,寻求欧洲“一体化”,英国被边缘化了,英国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

一战后德国不承认自己有罪,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二战后德国承认以希特勒为首的少数个体以德国的名义犯下了罪行。

当今世界由一战和二战所塑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事件的发生,人们对一战和二战的看法也将一直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另外想说一点的是书内容不错,翻译也很好,就是字体太小,看着有些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