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精选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精选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是一本由舒国治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一):想到什么说什么

世事实在难料,在效率和频率都要求到近乎苛刻的林林总总的整体氛围中,如果抽离出来,去流浪,去“不务正业”,去与紧绷的现实分离,去看看本与你无关的世界,算不算背离初心呢,于我确定不算,以我暗自私心揣测,于舒哥也不算。

如果你曾伴着理想国的来时路,对这位“职业”的流浪者仅仅有膜拜,诚然不够。这位从高中假期就把自己放逐到了60s+的道长的好友,传奇的成色各位可以自行补一下脑洞。

曾有一起节目中,矮大紧那胖子问波叔,你觉得流浪是一种能力吗(请原谅从完整节目中断章取义了,因为看到这里思维已经出离)?想这问题从哪儿来想了很久,我感觉流浪应该是一种天赋,会是一种有可能被暂时埋藏,但终究会闪光呈现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投射方式。

流浪其实不仅仅是从自己的地盘跑到别人的地头去这样的位移。流浪其实是更宽的去看这个世界的边界,准确说是你自己眼界的边界。去感觉这个你本就在的世界,比较可惜的是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很少很少的部分,我们所说的坚守,坚持,勤奋等等优质的品质都是人生中的恪守的标准,但首先自己选择的起点和角度是否已经是自己认定的,否则的话孜孜以求的会不会是别人写在脚本里的那些段落……流浪,或许是调整或者说发现自己方寸的一种较为久远的方式。把流浪作为生活的主页非常难得的奢侈,但人如果仅仅在一个禁锢的小小方寸间不断加固岁月,世界或许真的与你不再交涉了……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二):几生修得到梅花

在港台散文作家里,如果按个人喜好来说,舒国治排在第一位。如果要在这高速发展、红尘滚滚的现代社会找寻一名像林和靖那样“梅妻鹤子”的槛外高人,我觉得只有舒国治。

在梁文道看来,舒国治是一位澹宕的闲人,出入尘世而不滞着,而这世界,“但少闲人”,所以珍贵。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一般“闲人”最好与“富贵”相互点缀,如明亡前的张岱,那是何等的鲜衣怒马、纨绔风流,如此方才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精彩文字。张岱成为遗民后,老境惨淡,举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满腔怨气没地方出,只好咬牙切齿讥嘲自己两个小老婆,“二妾老如猿,仅可操井臼。呼米又呼柴,日作狮子吼。”可见闲人如不富贵,那可就境况堪忧了。

而槛外人舒国治,实际上把自己活成了一棵自由生长的树。

南宋谢枋得有诗曰:“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不用几生修得,舒国治已经如青峰野水间的一棵树,自自在在地生长在天地间。

舒国治通透、淡泊到了不需要着意于任何事物的程度,因此他对物质生活实际上并无要求,毫不在意。

但同时他的文字又十分具有一种经典的美学价值,就如梅花,花若盛开,香气自来,又如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而从意象上,舒国治的文字既有庄子“飘摇如不系之舟”的无为之境,又有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澄澈。

同时他文字中的气韵直追魏晋风骨,行文又有明清小品风格,也深得中国古典文学精髓。但舒国治也曾单骑独行,只身游历北美七年,中西文化也同样在他身上交汇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当代逸士一派风格,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三):《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书评1

本书是关于“流浪的艺术”的散文结集、舒先生喜欢自由地游走闲晃,他自觉地从各种生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回到自然状态,去体会无拘无束的平常生活。在《流浪的艺术》一文中,他饶有滋味地描述了自已关于走路,关于站立,关于坐下的种种感受,读来先是有些惊诧,继而会心一笑——人生来有手有脚,原本是让自己舒适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平时为自己武装的一些负担实在是不必要的。(度娘) 这是我的第一次读舒国治先生的文章,竟然一下子喜欢上了,好多文字直戳心底:原来真的可以这样过日子,原来真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可马上又想:如果我也如舒先生一般:那我的钱从何而来呢?买车的钱,加油的钱,吃饭的钱,住是可以住在车上的。那份心动又停了下来。舒先生是天才,写作的天才,10+的时候一举成名,然后荒游去了,但他的文字可以卖钱(开专栏),我呢,如果不工作,我该怎么办?所有的一些迟疑,就阻止了前行的步伐,有时候,想得太多,顾虑太多,就是因为你不是那个流浪的人。 突然记起有人说想去西藏,最难的不是行走在西藏的公路上,最难的是你发动车开始的那一步:你开始了,就成功了60%。我的西藏自驾行就是这样开始的:出发之前说好,如果我不能胜任,就在最近的机场返家,而家人们继续前行。就这样,带着几支葡萄糖口服液,两瓶氧气罐(最简单的那种),出发前提前几天开始吃的高原康,开始了西藏自驾之行。虽然经历严重的高原反应(连系安全带的力气都没有了),但经过休息,没有返家,顺利完成十多天的西藏之行。 舒先生的流浪,其实是我心之向往。 远走高飞: 远走高飞,皆是因为离去:身怀巨款,不被人熟悉,才能远走他乡,重新开始。远走高飞,又意味着不长住一地,否则就是移民。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总想在人群中寻觅一份净土,于是,远走高飞便成了日之所思。 睡: 这世界,最好的睡眠便是婴儿一般:吃了睡,睡了吃。思之太多,这睡,也成了不睡:总是浅眠与梦。 这睡也是人生百态。 随遇而饮-谈谈喝茶: 怎样喝茶最是舒服?舒先生认为喝茶应该是随遇而饮。确实,这是一种人生态度:随遇而安。读书的时候,爬山,半山腰,喝一碗免费的或5分钱的老鹰茶,多么酣畅淋漓,这就是舒先生的随遇而饮。 现在封在家,热壶洗茶,一小杯一小杯慢慢闻香而饮,也是一种随意。喝茶本没有好的方式,喜欢就好。 And the only pleasure he gets out of life, is rambling from town to town.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四):谁都有想流浪的时刻

不记得花了多少天看完了这本舒国治的《流浪集》,每天睡前拿起来,心情轻松地翻看几篇,有时候甚至只一篇,就带着困意睡下了。

回想看《理想的下午》大概七八年前了,竟对他的文风陌生了,依然是半文半白,只不过心绪还是有点不同。毕竟舒国治是个嗜睡又随遇而安的人,大概上午真的有很多时间都在赖床,可是下午的时间他也常常在漫无目的地游荡,所以也许是我在读的时候心境不同了吧。

说是流浪,其实主要就在三个环境里切换,要么在大陆,要么在台北,要么在美国的公路上。大陆的部分很简单,分散在90年代几篇不同主题的散文里,可是不管是纵情北方山水,还是在江南水乡发呆,都离不开茶,书和擦肩而过的人。多半没什么人能从舒国治的书里找到想去复刻的路线,就好像他去阳朔,听到音乐,就敲开一扇门。寻常人家的厨房里,两个老头“一操胡琴,一抚三弦”,“好一处角落天堂”。又比如上海的某一个下午,百无聊赖地去曲水园,门票五元,茶厅藤椅,后廊坐喝。“一泓绿水、三架亭子,绿树石桥,全无游人,幽清何似。”茶,往往喝的也是几块钱的普通茶。想起韩国辉的《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讲起那些热门旅游城市的“自留地”,略带歉意又暗含炫耀地告诉读者,不好意思,不能告诉你这个好去处的具体名字和地址,为了保留这份清净。舒国治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彼时彼刻他在哪个角落看时间流过,可你真要前往,恐怕又是另一幅景象。

台北对舒国治来说,意味着回家。很难想象,他是个爱热闹,又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处的人。也对,有时候,我们自称社交恐惧,恐惧的也是陌生的环境,不想相交的人。醒来的时候,忙过一阵闲下来的时候,谁不想有三五好友,或是知心一人能陪伴呢?花好几个篇幅写睡,能倒头就睡的人真有福,现在的生活节奏更是如此。说睡的时候,还说便意,乃至平铺直叙地说排便。人吃五谷杂粮,有什么不雅的。不过那个从外地回来,乘车赶回自己家里,才能畅快地上厕所的感觉,被他简简单单地描绘得感同身受。

再有是美国的公路旅行,写了四篇还是五篇,搭火车还是巴士,或者自己开车。自己开车的话怎么选旧车。在南部晃晃悠悠,在车上睡去,被雨声吵醒,公路片和现实有何不同。感觉舒国治写的时候也是随心所欲,写到哪儿算哪儿,和他的流浪一样。没有流派,没有理论,旧书摊上淘到宝的喜不自胜,破旧咖啡馆里喝到好喝的惊喜,这个导演对他的胃口,那段其实拍得不写实。一点儿也不系统,随便翻一篇都好惬意,写的人惬意,读的人也惬意。最妙的是他最后一篇写美国的流浪汉,真是身临其境,流浪汉们的聚集地,对话的用语习惯,搭火车的各种技巧,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把每种生活都切身体验了一次。在火车上的那些奇遇,谈到各种死亡,也没有营造出恐怖或者悲惨的气氛。他几次提到杰克·伦敦,那火车上的寒冷或饥饿,却不得不让我想到杰克·凯鲁亚克,难道不喜欢《达摩流浪者》或者《在路上》吗?一定是喜欢的吧?

万一志向不够高呢

《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读后感(五):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本文约900字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我有一张书签,上面写着: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

这句话曾激励过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如今,世道难,呼吸也似乎没那么顺畅,但我们更要保持那样一份生活态度。

这张书签夹在一本叫做《流浪集》的书里,作者叫舒国治。

一直觉得,「流浪」这个词儿特有故事与味道。

它原本是指在水里漂荡,或顺水势漂游,后来引申为流转各地,行踪无定,四处漂泊。另外,也有放浪,放纵,无拘束的意思。

在我看来,舒国治不仅是一个真正称得上流浪的人,并且活出流浪的人生况味——

可真是个流浪的人,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颇有魏晋风骨,让我想起《试说心语》里的「雪夜访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原来,流浪可以是辛酸,也可以是浪漫,可以是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动人的生活方式。「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流浪集》这本书,是舒国治于1990年冬天从美国返回台湾长住之后写的,他自己说,“自此所写,多及地方,多及旅行,多及小吃等生活之散文。而其中最常着墨的题材,竟是闲晃。”

难怪《流浪集》全名为: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

走路、喝茶、睡觉,这些日常的行为,在一个会过日子的人那里,也别有一番味道。

舒国治还出了好几本书,如《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在这些书里,他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

境由心造,言由心生。你是什么人,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对,世道再难,也要呼吸顺畅。加油!

写于广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