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1000字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1000字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是一本由[瑞典] 喜仁龙(Osvald Sirén)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布面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一):存留在1924年的北京城

说到瑞典汉学家,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撰写《汉字王国》等作品的林西莉。其实早在九十多年前,还有一位非常热爱中国的瑞典汉学家。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二):初读,还得接着读

不知道是许永全译的好还是这位北大的硕士翻译的好?但是第一页的出版前言却给人不好的感觉,短短一篇前言,1个很致命的知识错误,1个容易引起读者误解的句子:1.北京的建城史最晚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怎么是春秋战国时期呢?2.北京外城建于嘉靖时期,可前言没有单独说明,直接跟的是北京城始建于永乐,这很容易让初读者误会。这是个细节问题,可是历史讲求的就是时间啊,把时间随便搞错,有点让人不舒服。读完了第一章,虽然没有看原版,也没有读许永全的译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感觉译者的中文水平可能一般,建筑的专业术语不知道有没有译错,但是翻译过来的中文语法错误非常多。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三):城墙承载着历史,而今她也成了历史。

一直喜欢古建筑。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表达的一种人类美学上的共通。我想说建筑也是一本无字的历史书,她需要你去用感受阅读。这些古老的家伙注视着历史,像个无言的记录者。当你指尖划过这些古老的建筑,闭眼冥想,你定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她所承载沧桑的历史。

对于一座城来说,对于“无墙不城”中国的城市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城墙就是这城的历史。

北京城墙被拆除已逾半个世纪,关于其中的种种争论还在继续也必然会继续下去。但我觉得,她没有真的离去,她本身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她的故事,早已被这片土地见证并将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传承下去,而这本书正是最好的注脚。

感谢喜仁龙先生。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四):一个瑞典人帮我们留下了这点念想儿

经典,再版。精美,有平装版和精装版。(豆瓣评分居然不一样:p) 不过有两个瑕疵: 1、作者写作时并不是打算夹叙夹图的,因此成书时,图片和文字是分离的; 2、图片精度还是差了点,估计是找不到原始的照片和底板了,从印刷物翻拍或扫描的。 不过,这和被拆掉的城墙和城门相比,就算不上什么遗憾了吧。 另外,我也很好奇,从喜仁龙在20年代写完这本书到50年代我们拆完这些家当之间,是否还留下了什么? 网上搜了搜,豆瓣了就有这样一篇文章“回忆:我是怎样拆掉北京城墙的”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47955602/&dt_dapp=1 这个链接又把我引向了另一本书,《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默默的加入“想读”......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读后感(五):八门遁甲

我不爱旅游,但也有幸去过襄樊、西安、平遥、南京几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城市。中国人极爱筑墙,至今仍是。城墙立起了政治,捍卫了权力,巩固了军事,圈护了历史。北京就是这么一座四位一体的城市。当年拆墙让梁林夫妇绝望。我个人不那么悲观,物质的墙易破,观念的墙难倒。墙不倒,北京土著这会还要更优越,遑论metropolitan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