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九幽读后感锦集

九幽读后感锦集

《九幽》是一本由逍遥兽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幽》读后感(一):纸境: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初时与红衣。

她已说了,第九幽是尘世。 在此之外,我想其实还有第十则,正是九幽成书后所创造的“纸境”,比起需要机缘才能遇见的那些国度,我只需在这个冬天捧牢茶杯,翻开书页,便可进入。 境中气象,不是不摄人心魄的。 无论如何,很久以前我还是母胎单身的时候初遇歌女大人的文字,仿佛闪电劈开天灵盖,嘭一声,就长出了灵魂。于是一路从《此花下沉》《醉生》《胭脂老》到了《八荒》《流离火》《九幽》。从此以后,简直无论如何是很难在现实里开口言爱了,哼,都怪你。 都怪你造的纸境令我坚信人不应该辜负自己爱与被爱的天分,都怪你造的纸境令我疑心皮囊色相连带品味实在是太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瞎了眼地活着。 这一次,九个故事个个怪异:没有记忆,没有视觉,没有梦境,没有脸,没有声音,没有形,没有名字,没有救赎••• •••而那些人却叫着同一个名字,说着同一件事:宿命令我们爱而不得,但生命却还要往下继续。 的确,这世上不管哪一个国度里,爱都有这么绝望,此间倒下的千军万马,累累堆叠的白骨之上,无非公子如沈初时,红妆如郑红衣。 于是,这世间也已越发诡谲,但你的故事还将令我安心,因为无论如何,他们终将遇上,他们终将纠缠,这件事笃定无疑。 《九幽》篇篇都好。 其中最喜欢的是《静川》,这个故事竟是唯一没有出现叶暗的吧,居然静默至此,直接抹杀了一个人物。这个故事里通篇溢满的缄默简直令人窒息。言不由衷,心口不一,明明情绪的暗涌到已经到嘴边却不能说爱,说了也没有用那就不如不说了吧的那种窒息,我竟然迷恋这种窒息。我在这个故事里的花明的收梢里落了泪,不是因为她的结局,而是因为她竟然令缝补成功。原来静川需要的是这么绝望的一枚心。 最让我惊艳的是《风间》,族人没有固定的形,只有千变万化的相,竟让我想起这个热点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碎片时代。更新被追捧,更迭被推崇,这变化的速度却其实是最可怕的一件事,因为马上就要穷尽。最近我时常举起自己的衣袖看看,看看上面有没有风间族人的痕迹,没错,我是个江南人。 最让我无言以对的是最后一则,无论如何这一则我是无法回应了,因为我至今仍未遇见撼动我心魂并且不可能的爱人,这么苦我希望我永远不要遇到,可是生命如此冗长,或者遇到又何妨呢?就像郑红衣遇到沈初时,在遇到之前,我们怎么知道宿命安排了什么?

《九幽》读后感(二):八荒之上,乃是九幽

一个人知晓另一个人的契机总是很奇妙的。于亿万万人中知道某人的存在,再由此循之四面八方,然后某一时刻命运会让你明白由此得知的那个人之于你的意义,是幸抑或不幸。

就这样在前尘往事中知道了“石头花园的歌女”。

好的书写者并不是把道理都明明白白讲出来,而是在字里行间设伏,让读者自行体会沉浸其中,不必点破,凭自己此时的人生体验和思维与作者进行碰撞,一来一去往往能获得很大的乐趣。歌女将人生很多命题的探讨和参悟赋予在了《九幽》的每个故事里,渗透在了沈初时和郑红衣绝望又虚妄的爱情里,一个又一个看得我快乐又难过。

记得几年前看《八荒》,没想到它们是那样寂寞的故事。当时年纪小,喜欢的都是些大团圆的结局,喜庆又俗气,可是《八荒》让我看到了爱情另外的可能性。最让我着迷的还是歌女的文字与调性,第一次感受到满书的文字仿佛是活的,每一处描写每一句感叹都有着不一样的灵气,然后自己一边摘抄一边感慨,一边想象一边好奇:2005年她也不过二十出头,为什么感觉她是不快乐的?她会不会一辈子也不结婚?……

然而时间真是再神奇不过了,它可以给很多疑惑一个答案,也可以酝酿诞生新的故事。歌女成为了“逍遥兽”,新书《九幽》终于出版了,女儿象宝也一岁多了。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之感,这种绝望的爱让我心潮澎湃。原来我也长大了。

九年,九个故事,一年一则,一期一会。这些故事我都很喜欢,平行世界,想象看似天马行空,可谁又知道他们真的就不存在呢?从无到有还是从有中有,这向来是无解之题。

《情冢》里印象最深刻的是郑红衣被重生却不复由记忆的沈初时和同伴吃掉的那个结局,当时恰逢看完电影《香水》,格雷诺耶被乞丐分食掉的那一幕与其重重叠叠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渐渐有些喘不上气。其实每个故事看完都有这种气竭之感,读的人尚且如此,遑论创作者,果然每篇后记都有谈到写完故事后的劳累疲乏。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这两者相似的结局都是因为爱,如果郑红衣可以不爱可以早早忘却便不必长久在地底等候,如果格雷诺耶不缺爱且能像常人一样感知爱便不会被撒旦侵蚀。看起来都很绝望,可说到底还是因为爱。

要说更偏爱一点可能便是《风间》了,我喜欢这个关于属性和宿命的故事。很多人说一个人喜欢什么可能是因为自身缺少什么,我确实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人们常常对自己不满,想要改变却忽视了本性。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时候的努力相对于人的本性而言不过是徒劳的挣扎,太多的是非也源于此,想违背本性逃出禁锢不得法或几番折腾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却仍不甘心,结果除了毁灭好像也别无他法。至于救赎,像《焚舟》所记,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投罗网。或许一个人的命运及其所属在最开始的时候便已是确定的了,而往后所有的一切皆不过在其股掌之中。

歌岛、情冢、梦土、欢国、静川、风间、方寸、焚舟乃至送给我们的尘世,一次的进入与欢愉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其中很多东西被我忽略,但不要紧,至少现世的日子还能够说一句来日方长。

《九幽》读后感(三):没错,我只是意犹未尽来吐槽的

看到的第一篇九幽是夢土。是2010年或2011年,震惊于其瑰丽的想象。而正中心底的是情冢,因彼时当当真真纠缠于一桩前世今生的情缘中。最终结果,也只是,纵有什么前生和来世,今生也只能这个样子了。

而更早对于歌女的关注,是自2006年的往生刑起。

网络时代自有其好处,小说与博客一篇一篇追下来,觉得作者并不远。

当然,和所爱的作者同出处一个时空的坏处是:你的经验和他的经验步调不一致,最终要么他抛弃你,要么你抛弃他。(比如我觉得已经被黄碧云抛弃了,而我抛弃了安妮宝贝。)

当然,乐趣是,如果这个作者和你年纪相仿,虽然素不相识。但是,自己在某一段时期集中思考的题目,会在彼作者新近的小说中显露出答案或呼应——这是我阅读网版九幽的最大乐趣——纸板当然失去了这一乐趣,我只好先看一看写作日期,再想想那一阵子在思考什么。虽然也有重合,比如方寸对肉欲的思考。也有揣度,风间的灵感是来自歌女的敦煌游之后吗?

可是,这种跨域时空的重合是为什么?

甚至查了一下歌女的四柱,额,当然,只有三柱——是个丙火,与我不和呢。

后来,我猜想,这种重合当是来自于天地之气对万物的操控吧。

我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都身不由己,我们自以为是的独立思考,又有多少是“独立”呢?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都是因陀罗网上的互相映照的摩尼珠影子罢了(记不清了,依稀是梵网经的典?)。

虽然在日以继夜地加班,但还是抽了两个半晚上一刷了全本。

从放风出版到拿到实体书,等了三年。

从歌岛开始,一篇一篇,非常明确地,看到作者的成长,阅读的、文笔的、思想的。刷到风间时,忍不住吐槽,姐姐,咱能别这么俗好吗?不是钻就是金再就是羽毛。昔日导师吐槽,李商隐柳永之流穷过才满纸金玉,你看人家富二代晏几道哪有这样写?

啊,果然方寸里,叉格蹭地就上去了——满纸中国风,啊不,还有圣经的暗黑故事。中西合璧。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关于风间一篇,沈初时说,俗世人以形认人,风间人以相认。可是形与相区别不大嘛。我猜想风间化脱自四禅天(记不清几禅,反正不是初禅天)的典故。既然如此,何不用“形”与“质”相对呢?

至于九幽只有八篇这件事,真的,耿耿于怀。

拿到书,马上看完后记,心里已经忍不住吐槽:姐姐,你个大忽悠。你明明在2013年的风间后记中说有九个故事。你的“很久以前就决定”其实是在怀孕前后吧?

可是,看到2015年的焚舟,最末一篇,我知道,这真的是最后一篇了。因为不可能再写下去。高峰之后必然是跌落的断崖,或归于虚无的平静。

你要把那个不可能的爱人,那个执念放掉。

而放掉的契机,是成为人母。

从女孩儿到女人再到母亲,这三个阶段的。总是要与前一环节完全作别才能开始下一环节。

好吧,拉拉杂杂说了这些,其实核心是,歌女大人,我可是买了四本诶。请到我滇来签售,好吗?咱这儿天气好。

另,感谢你没有抛弃我,我还能追上你的步调。期待更深邃的作品。娃是你的,作品才是我们的。

《九幽》读后感(四):尘世

题记:色色是你,由爱中生,自爱中灭。

《九幽》这本书我等了很久。

我简直像讨债鬼一样,一遍遍问闺蜜,书什么时候出?

甚至于有一次我去听出版人组织的一次关于莎士比亚的讲座,然后努力克服自己的羞涩和别扭,就为了生硬而唐突地冲过去握一握他温暖干燥的手,问他,《九幽》到底什么时候出?

而它还是比我以为的,要出版的晚。

对于这本书的执着牵挂,固然是对闺蜜的爱,但或许还因为,隐隐我觉得,它会告诉我一些答案,一些即便是无话不谈的闺蜜间也无法诉说的东西。是的,在作者、书与读者之间,自有一个隐秘的交流空间,它精巧地被摺叠,被隐藏,被挖掘。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到九幽的故事的?时间久到仿佛已无迹可寻。只是一见之下便隐隐有些期待,而在我们渐渐一年一度的重逢里,我又陆陆续续地听了一些关于故事的构思——哈,没有人比我更想看到故事走进故事,我以为。

没有人比我更想知道,爱情的本真生命的本真智慧的本真究竟是什么,我以为。

在等待这个故事完结的九年里,作者,书,以及读者都在他们自身的生命序列里经历和生长。因此,每每故事再生长一些,期待就生长一些。这期待,既是对故事本身,也对我们自身。而九年,对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呵,真是一言难尽。

而,也真是,无言以对。

人类既创造语言,又囿于语言的牢笼。仿佛沈初时郑红衣,既获姓名,又失去姓名。

一个名字,你唤它,唤它,唤它便成了意义。可谁又知,其实那呼唤不啻是一场自以为是的天大误会?

作者云,致不可能的爱人。然则,何为不可能?何为爱人?何以爱人为不可能?又何以是不可能的爱人?

九年,或许不足以让你经历这一切,并知晓这一切的答案。

知晓是不可能的。

《九幽》的第九则,讲尘世。而作者好狡猾,把故事交给了读者。我不禁遥想,读者们会贡献多少个关于尘世的故事呢?多少个沈初时和郑红衣又会在何种时空里相遇相爱或许还有离散?而我是否也能够交付一则我的故事?

尘世。爱欲。

嗯,真的活生生有那么一则。

而那一天是怎么回事。我从梦里惊醒,连梦里是什么都来不及仔细回想,就突然被隔壁奇怪的声响所吸引。起初不够真切,于是我缩在被窝里侧耳倾听,突然间我了悟到,那是隔壁的爱人正在交欢。是女子压抑不住地幸福呻吟。

不知怎的,我的脑袋瞬间无比澄澈。

我细细跟自己分析,他们是否真的如此欢愉以致要扰人清梦。还是。

根本是我内心渴望,因为渴望,而意念故意叫我听到。

暗夜里,我抱紧我自己,深深羡慕隔壁的那对爱侣。只是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内心不再痛苦。

因为就算痛苦,事情也不会因此变得好一些。

我想,爱欲大概是你在这个世上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情:要学会,怎么与它和平共处。

九年间,我们并不是总有机会检阅自己究竟学会了一些什么。

可是偶尔我从书间抬头,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辆夜间飞速行驶的列车上,耳边,邓丽君正莺莺燕燕唱一首情歌,而车窗起了雾气,我一眼就撞见自己疲倦而迷茫的脸。车子尚未到站,我开始期望它可以一直开下去。似乎这样可以让我从容地令灵魂离开这具肉身,穿越过时间和空间和自己重逢。

是在那个时刻我察觉,所谓前世今生,不过是昨日今辰。而千万个你我之间,你是我,我也是你。

我是沈初时,也是郑红衣。是叶暗,也是花明。

《九幽》读后感(五):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今天,微风一级。 站在宿舍楼道给家里打电话,父亲迅速的接了起来。我问家里最近怎么样,父亲说了几句,电话就换到了母亲手。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许久,莫名地心安。 可能父母一辈的爱情无关承诺和心动,只有日复一日的陪伴过后生发在心头的厚茧。可惜到了宽松时代的我们,爱情总会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愁苦,维持着一种存在与虚无的争执。 最近在读一本书,写书的人说自己:“一个虚无主义者,一个想要好好用尽此生的人。” 读她的简历,金牛座,哲学博士。有个快意江湖的笔名逍遥兽,擅长于写风月与爱情。曾用笔名唤作石头花园的歌女,豆瓣头像是奈良美智的梦游娃娃。最宝贝的东西有两样:女儿和作品。 她说:“一个人失去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极缓慢的,但往往却被我们误以为是电光石火的事。将万事都放下了,转一个身就走了。” 她还说:“泥沙俱下的生活里,不可能的爱人,当然,你也曾有过吧。” 诚然,活了二十多年,走过七八个省份,读了几千册书,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灵魂。谁没有过惊魂一瞥的回眸,刻骨铭心的喜欢后分道扬镳。最后都变成了午夜梦回时的名字犹如附骨之疽、心心念念。 是时隔多年后,唱着张悬的“我得到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后兀自伤怀,还是步入滚滚红尘之中,放下执念、重新开始。 当然是后一种。 在2016年秋冬之际,坊间开始流传一部叫做《九幽》的作品。 《九幽》有个瑰丽诡谲的开头,仿佛现实的幕布借上帝之手拉开,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个魔幻的中土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半兽人,亦没有霍比特人,但却拥有体察人心的妖精。以爱的名义而来、招摇魅惑。时间与空间在《歌岛》叠加幻灭,生命的细弱与粗糙,当其无尽反复而更见庞然不可抗拒。 在作者的笔下,歌岛“人命犯情孽,开天辟地之始,便在时空受永生劫。”而且“人与歌岛,宿命所系,不可分离。” 歌岛、情冢、梦土、欢国,这些魔幻的净土宛如梦境,却又带着些许真实。仿佛置身其中,在“九幽”的世界中漂浮、畅游而又带着疏离。 《九幽》是部短篇小说集,开篇极早,而又收尾又极迟。它是作者生命中一段时间的积淀,也是读者一段时光的铭记。 在每一篇章节后,都附刻着时间及后记。你在读着这些或长或短的感悟之时,也能体会时光加之诸生的变化。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作者和读者都存属于作品亦从属于时光。 第一篇《歌岛》创作于2007年,自序则结于2016年,历时九年,现实世界里的时间如此之长,长的让一个如花的少女步入囿于厨房的少妇。“九幽世界”里的时间却如此之短,短的八章过后风物依旧。 爱欲、渴求、等待、盟誓从你侬我侬的甘美、到历刧历毁的惨烈再到痛定思痛的悲悼。悲与欢都无法定义,只有抹不开的幻灭感。 幻灭感就像人内心深处长了只黑洞。它吞噬幸福、快乐、价值、爱,吞噬一切对于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它把你变得空洞、贫瘠、行将朽木。所以,处于本能地,我们迫切地想要抓住点什么、探求点什么。 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探索。探索内心的平衡、找寻生存的意义、躲避生活的幻灭和孤独。 为了实现以上种种,从小我们到大都被各式各样的理想所环绕。这些理想大多都关乎自身的发展,集中于事业、工作、婚姻,要成为伟大的人,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对于爱情和生活只字不提。仿佛爱情与理想对立。凡追求理想必舍弃爱情,凡追逐爱情必放逐理想。 我们每个人站在时代与熙熙攘攘的生活中,有人追求爱情,有人追求理想,如果其一不能满足,便产生虚无与幻灭感。为了消除这份虚无与幻灭,我们便把希望和赌注加在纯粹的爱里。 渴望遇到一个休戚与共的灵魂携手淌过生命的激流,眼巴巴地望着一口煮沸的大锅里空空如也。 结局往往都不能如意。 关于如何在爱情与理想中自救,《九幽》给了我们一灯照隅。其中有两个选择:逍遥兽选择了女儿,而给我们留了第九章:《尘世》。 至于内容如何,姑且读书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