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管理的博弈读后感摘抄

管理的博弈读后感摘抄

《管理的博弈》是一本由吕峰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的博弈》读后感(一):管理的基本职能就像我们日常的主食一样,花样不多,却是必须的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

缘起

写这样一本书,是基于以下两个想法:

其一,从1993年开始接触管理学,也有将近三十年了。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企业管理研究者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三十年展现出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真的是一幅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画卷。纵观下来,能够感受到为了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方法。于是,管理思想的丛林似乎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更为明显,而且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时尚化。

通过各种财经报道、论坛讨论以及舆情热点等,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被层出不穷的各种“名词”、“理论”所吸引。于是,在企业家热衷于讨论高大上问题的同时,企业也自然地虚浮起来。然而,管理终究不是时尚秀,昙花一现绚烂后的一地鸡毛在管理实践领域此起彼伏。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判断,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也会倒下。

管理者不是演员,也不必要成为时代理念的引领者。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就是照顾好企业,使它保持健康,不断提升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持续地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价值。只要能在浮躁的经营思想市场中这么想,就不难发现,尽管企业内外部环境总在变化,但管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其二,2019年,在《清华管理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有关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如何硬抗。在借鉴了小动物们抵抗严寒的冬眠策略后,文章认为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企业必须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随后开始的疫情,以及在它的影响下上演的各种商业故事,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尽管人们对于此次疫情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是,一个公认的逻辑是病毒会引发基础疾病,而那才是更加致命的。同样的道理,当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作用到本来就有身体孱弱的企业上时,连锁反应下,企业就不得不面对更大的风险。只有那些身体健康的企业,才真的有可能将危险转化为机会。

浮夸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管理基本职能的健全和健康才能保障企业行稳致远。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管理实践中的理念能够理性的回到基本面。

呈现

说起管理的基本职能,人们常常不以为然。讨论这个话题不仅显得很土、很没有层次,而且好像基础的就意味着已经完全掌握了。然而,在和学生们讨论起组织中的管理基本职能,得到的反馈却是非常令人失望的:那些侃侃而谈的管理者们要么根本不知道,或者是知道名词,至于名词背后的基本内容并不真的明白;要么是带着极大的偏见去看待它们。但仔细想来,管理职能难道不正像我们日常的主食一样,花样不多,却是必须的吗?

本书聚焦于管理的基本职能,但它毕竟不是一本教科书,因此,解释基本职能不是重点,链接现实情况并纠正人们对于管理职能认识可能存在的偏差才是本书的意图所在。在篇幅要求的情况下,每一章都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一些原创性的新知。相信,这不仅对于有管理学基础的读者朋友有益,对缺乏相应理论基础的实践者也会有所帮助。

建议

这里不妨再次声明:本书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在变化环境下的提醒,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朋友们对管理基本职能的关注。如果“行”上有困难,常常是因为“知”上有局限。这种局限并不一定表现为不知道,而是忽略了或者忘记了。在阅读时,大家不妨沿着相关章节所讨论的内容,温习并扩展思考相应的管理职能。如果能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一些基础性建设,那么这本书的目的才算是初步达到了。

阅读本书需要开放的心态,这样或许更容易就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在书中找到共鸣。轻松的阅读能够引发对实践的反思,进而把管理基本职能真的搞明白,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企业架构,都有了更加坚实的根基保障。

致谢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张渝娟女士、林飞翔先生,他们的专业和一丝不苟的工作对于本书是非常关键的;感谢《经营与管理》杂志社的刘佳女士,她的帮助和建议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感谢这两年在朋友圈中相关内容给予回应的朋友们,多元化的建议丰富了写作思路;最后,感谢这个时代,让这样的提醒显得有点儿意义。

2022年7月5日于菜户营

《管理的博弈》读后感(二):后疫情时代的管理学提醒——回归基本

之所以强调“后疫情时代”,并非书中所述观点只适用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的企业管理,而是在经历了社会的巨变、形势的不确定性之后,管理者们要逐渐认识到,面对学派繁杂众说纷纭的管理时尚,能够让你在变化中游刃有余的管理手段,还是要回归到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和规范。

《管理的博弈》一书作者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吕峰认为,“管理包括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人员配备”,把握了这五项基本职能,也就把握了管理的核心要义。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制定计划仍然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是事先对外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和安排。

制定计划可以有很多的工具,书中介绍的是5W2H分析法,也叫七问分析法,也就是抓住做什么(what to do)、为什么做(why to do)、为什么做(why to do)、何地做(where to do)、谁去做(who to do)、怎么做(how to do)、需要多少成本(how much to do)这七个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完善计划,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关于计划,书中还提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观点,即计划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清晰地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就是说,做计划的过程,也是取舍的过程。“取舍背后,其实是对能力和目标的权衡,是否能持续发展才是取舍的根本标准。”

何谓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现代企业中,可谓见仁见智。作者总结:

各种组织的结构通常由两个基本系统(两个部门)构成,即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业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作者提出要挖掘职能部门的价值,为此,在企业内部就不能把职能部门简单地定位为可有可无的辅助机构,尤其是面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时,组织必须加强对职能部门的建设,职能部门应该拥有更大的权力,参与更多的决策。

我在企业中就是一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这一观点真是深得我心。当然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参谋作用,还是要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高效协作。

有了计划,也有了执行计划的组织,如何确保计划的执行是沿着既定目标进行的,就要靠“控制”了。

这里提炼作者的两个关键词“复盘”和“精进”。

“复盘”是当今在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控制手段,然而有效的复盘,要包括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差异及原因、总结经验。最重要的是通过复盘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实现突破,否则也只是形式主义的复盘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复盘的结论通常表现为一些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正确的。

“精进”在企业管理中的出镜率应该比“复盘”要低一些,然而说起“1.01的365次方等于37.8,而0.99的365次方等于0.03”这个励志公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关于“精进”,稻盛和夫有一本《六项精进》的书,也很想一读。

“领导力”感觉已经是一个被用滥了词,先是各类线下培训机构一些没有任何领导经验的讲师侃侃而谈如何提升领导力,随之某招聘平台显示“领导力”成为求职者个人简历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然而如何施展真正的“领导力”,恐怕是一个领导者一生的课题。

还是回归本质,作者的观点,四个词:确立愿景,团结下属,沟通交流,跟进激励。

其实想想,这四个词,又恰巧与本书管理的本质不谋而合了,“确立愿景”对应“计划”,“团结下属”即为实现愿景找到合适的执行组织,“沟通交流”是控制的手段,“跟进激励”体现了领导力。

把这一章拆解出来,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庞大课题。

只介绍一些关键观点吧,详细内容,留待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自行学习:必须采取动态的人员匹配理念、因人设事、运用四象限法管好关键少数人、用好PDCA模型每一步都可以精进一点点。

上述关键点并非章节小标题,只是对我个人比较有启发的地方。

这样,作者用五个关键模块总结出了管理的核心本质。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成长的障碍。

最后,非常喜欢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话

任何读书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管理的博弈》读后感(三):打破“知”的局限,让管理游刃有余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想应该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资源空前丰富,而且感觉还是那么的唾手可得。

但是这个时代同时也充满了不确定,变化好像是唯一的不变。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之下,企业如何应对不确定,管理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不断地提升企业自身的免疫力,让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就成了摆在所有管理者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吕峰老师在《管理的博弈》一书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

虚浮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管理基本职能的健全和健康才能保障企业行稳致远。

吕峰,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 专注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力研究20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专业管理学博士后。国内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那么,如何才能保障管理基本职能的健全和健康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道至简,管理要回归根本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共享日常活跃,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

各个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可谓是想尽办法,不乏有太多的管理人员,一味地追求管理的新概念。好像就进入一个怪圈,注意力被这些所谓“高大上”的新名词以及理论所吸引,貌似知道的概念越多、管理概念越多,好像就更懂得管理。正如吕峰老师在书中提到的那样:管理实践领域俨然成为一个秀场,其中的人们从交流方式到实际工作行为似乎更时尚化了。

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好像又总是千篇一律,类似的问题总是不断地重复上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管理者将目光投向了大公司,希望通过学习、模仿甚至是复制大公司的成功的经验,从而寻求快速解决问题的捷径,完全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但是大多时候,“成功经验”并未复制到位,并未达到理想结果,有的甚至是适得其反。

其实,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还是要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就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样,用最基础的马列主义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走我们自己的民族复兴之路。

说到管理的基本职能,吕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人员配备。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依据最基础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内核正确了,后期就不会偏离方向。

毕竟任何东西,都要从基础出发。就像是再高的大楼如果根基不稳,迟早会发生坍塌。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夯实管理基础,方能牢固根基,发展顺利。

第二,做好计划,让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做任何事情,计划都是很重要的。吕峰老师也提到: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计划为我们后期事情的落地提供了一个纲领,即使在推进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它仍然是一个指引,保证我们的大方向不变。

做计划的一个关键是要逻辑清晰,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要做好前期的调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应急预案等等。

只有将计划做到位,才能保证后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推进。

第三,加强组织内部建设,释放各职能部门潜力,建立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

近几年,“协同”这个词可谓是一个高频词汇。大到各头部企业建立各方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小到一个部门的团队协作无不体现协同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通过碰撞一定会迸发出充满创意的火花,当然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作为管理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流程、相应的制度,合理分工,把对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激发部门潜能,建立协同生态的关键。

第四,做好过程控制,让计划顺利推进

过程控制,是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跟保证。吕峰老师在书中也提到:控制让追求目标时的组织行为有条不紊、灵活应变。

在目标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对比计划,衡量差异,并针对差异进行分析,反过来调整计划,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偏差进行纠正已达到实现目标的目的。

第五,做好员工的思想建设

人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正如吕峰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企业必须重视关键性人才,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管理人才、激发人才潜能。

所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工作计划的完成进度,更要关注做事的人,关注人的需求,以及他们希望得到什么。

作为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职级体系、薪酬体系等制度的建立,让员工的职业得以规划,让员工通过公司平台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及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员工都能闪闪发光,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高光时刻。

写在最后:

作为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切忌好高骛远。还是要立足根本,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在问题中行稳致远。

吕峰老师在《管理的博弈》一书中提到:“行”上有困难,常常是因为“知”上有局限。

打破认知局限,从管理的基础职能出发,制定好计划,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并且在过程中进行精准控制,充分利用领导力,做好人的各项工作,让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博弈中把握确定性,然后走的更远,做的更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