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摘抄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摘抄

《生命该如何寄托》是一本由王亚彬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一):情感 写实

这本抒情叙事的书,我觉得出自一个舞者之手,很震撼!最初是由于她写舞蹈产生了一点共鸣。后来觉得抒情写的太到位了!细节,感觉。情感细腻,画面感很强。给身体包浆!听过给饰品,玩物包浆。却是第一次听说给身体包浆!可以想象是多么疼痛与脱胎换骨。与一般的舞者不同亚彬有思想,进行了多重创作~很特别。生命该如何寄托,时间有限,珍惜时间,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二):2016.10

推荐语准确:“王亚彬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长。天哪,她太长了。而她的文字则是从她的四肢四头生长出来的,充满延展的愿望、变幻、激烈、休止。那是生命的活力,都是为了抵达,或已经抵达。”

感觉舞蹈神奇,无论什么主题总耐看。因为肢体总是最最热烈,连休止都热烈。蔑视语言,表情次要,眼睛是神灵,指尖现水火。要下狠功夫、费大力气,是运动,如动物,所以永远真,也就永远美。

单纯看身体,爆发、伸展、控制中的线条和力量,不由得感叹造物主巧手法,妙眼光。会感到身为人类的一丝丝骄傲。

从舞知道王亚彬做得到这些,从字知道她体会得到、理解得透、表达得清。所以她对于艺术的贡献除了完美的呈现、先锋的创新,还会有直抵人心的教育能力。看舞院附中组织小孩们去看师姐演出的照片,相信未来。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三):生命该如何寄托

大多数人认识王亚彬都是源于《乡村爱情》中的王小蒙,她的淳朴倔强美丽以及无雕琢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她并没有继续涉足影视圈,而是转身走开,慢慢才了解到她其实还是一位资深的舞者,在这本她亲自写就的《生命该如何寄托》中我们似乎能够走进这位执着舞蹈家的内心。

从六岁开始与舞蹈结缘,之后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保送大学,为了舞蹈而上下求索,王亚彬在书中为我们勾勒了她对于舞蹈的追寻、热爱、奉献以及她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人生的感悟。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隐忍的生命之痛,为我们展示了学习以及从事舞蹈专业的不易与痛楚,舞蹈是一种借助身体表达精神的运动,而如何让身体能够圆融如意地表达出精神的状态,则需要一种苦修般的过程,进化到化茧成蝶的经验,在跳舞的过程中,亚彬左脚右脚均受过伤,身体像一只梅花鹿般,但是这些都无法阻碍她在舞蹈中飞翔,而且就是因为这些痛使她的技艺得到提升,使她的精神得到升华,如果没有那些痛楚,也不会有今日的高飞。那些曾经吃过的苦,都化为骄傲的勋章,并且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与过往,让心灵站上更高远的地方。

作者同样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为自己喜爱的事物所努力。作者为我们历数她在舞蹈中的感悟,以及与舞蹈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舞蹈中,有感悟、有快乐、有悲伤、有释放,甚至也有“初恋”, 在舞蹈中,她学会了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她也用如诗般的语句在文字中舞蹈,她执着着对于舞蹈的热爱,并且努力探寻新的形式与尝试,作为一名舞者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去表达,去追寻,去探索新的舞蹈表现形式,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作者无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

在阅读完亚彬的故事之后,你是否也会有所顿悟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寄托生命呢?是碌碌无为的工作?还是徒然浪费的时光?是刷无聊的电视剧?还是选择用热爱去实现激扬的自我?答案是显然的,作者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所热爱的事物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我们需要的一切。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四):舞蹈人生

多年以前,人们称这一一群人为舞者,用着不屑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个职业。多年以后,舞蹈家的名字却让很多人仰望,仿佛这个名字和艺术挂上了勾,变得遥不可及。舞蹈,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完全陌生的行业,大多数的人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的演出,可是在成功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付出和艰辛呢?本书就是一位舞蹈守望者的思想手记,讲述了她的执着月坚持,对舞蹈的独特见解,讲述她的舞蹈世界。

本书就是青年舞蹈家王亚彬的自序书籍,真实的记录了她学舞蹈的经历。王亚彬是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同时也是编舞、制作人。她五次登上央视春晚,六个月内连续两次登上世界顶尖剧场赛得勒之井的舞台,同时也是第一位被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委邀请的中国编舞。习舞26年,蝉联中国中药舞蹈赛事表演金奖。她以舞蹈为事业,同时也愿意用文字将舞蹈人生的过程做一个自序,让读者见识到舞台活跃的她之后,文字里的那个内心寂静的她。舞台上的她,用肢体动作,淋漓精致的表达情感,从开始的习惯的多人表演,到后来和男生贴面的二人舞蹈,又不习惯到渐渐的放开,然后用舞蹈肢体动作尽情释放着情感,以至于有的时候沉浸在里面久久不能自拔。她用舞蹈表达心灵,用年华献祭舞台,这种对于舞蹈的热爱,对于生命的书写,值得人们的尊重的佩服。多年的的舞蹈生涯让她不仅有一颗对于舞蹈的赤诚之心,也让她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最好的年华应该在舞台上绽放,不能习惯去等待,而是要主动去选择和创造。于是在毕业之际,她着手集中世界舞坛精华来创作优秀作品,并创办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这个艺术原创演出品牌。在本书里,亚彬讲述从小到大的学习舞蹈的经历,讲述她的训练,她的成长,她的演出,她对于作品的感悟,对于舞蹈和生命的理解,会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如沙画般的流年出现在眼前。

或许对于舞蹈家人们还是不够了解,那么在这本《生命该如何寄托》一书中,就会伴着作者从小到大的经历一起,去感受到舞者的生活,感受到她们对于舞蹈的热爱,也去更多的了解,到底什么是自己所热爱的,想去做到更好的事情。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五):足尖的生命°

——评《生命该如何寄托》

文/蓦烟如雪

其实身边有几个学舞蹈的同学,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比常人勤劳。

记得我还住在尚书岭的时候,每天一早我去上学的路上,会途径一条有铁栏围着的小路,而那路上会常常看见许多压腿的小年轻们,他们弯腰俯身,那柔软的身姿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钦佩。

就如同我的同学,她跳民族舞,许是不在行,但是那柔韧性,那水蛇腰,愣是把台下的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而今天在看这本《生命该如何寄托》的时候,我由衷的是敬意。

作为80后,我深深为这样的舞蹈者,感到自豪。至少在我的感官中,舞蹈者并未断层,他们青出于蓝,从未间歇,我没有看过她的《身体笔记》,但我觉得认识一个人,听她诉说就好。

这是一本自述,大多人认为舞蹈者可能醉心于舞蹈,在文字上,可能会稍有欠缺,可在我读完此书后,我还是多有改观,虽然这本书大篇幅都围绕着王亚彬本人,她的幼年,成长,入学甚至一步步走向巅峰的过程,这些过程并非像散文那般风花雪月,但也有字字血泪的感觉。

她说:“文字世界里,通过阅读遇见那个内心寂静的我。除了舞蹈,文字其实一直在我身边,摸摸当年被耗损的那台黑色笔记本,觉得什么不仅是一种消殒,同时也是一种体尝和积淀,感悟时与人分享。”

舞蹈是孤独的,最初的王亚彬,并非是想学习舞蹈,而是家人的建议,而通过老师的推荐,她尝试考了北京舞蹈学院,很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能力值得肯定,她自13岁拿到第一个舞蹈界的“奥斯卡”后,更加钻研舞蹈,慢慢懂得舞蹈是什么,天赋加勤奋,让她厚积薄发,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印象最深的要属《十面埋伏》,那飞袖的绽放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对于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有这些成绩已经了不得了,她依旧不停歇,还去北影攻读了硕士,从班上最矮的学生,到攀越巅峰,这一路,她有太多的不可说。

如同亲力亲为的生活,如同那些习以为常的乌青,如同刺进脚底板的木刺,如同长年累月次次受伤的左右脚。我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瘊子”这种病症,也明白她在遇到这种问题后的艰难。

舞蹈者的脚是生命,一次伤寒,一次歪到,甚至旧疾复发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发挥,所以在他们的世界你,舞蹈超越了很多很多。

“无声的窗帘背后有暗自的哭泣和疼痛中的挣扎

雨在耳边轻轻慰藉

但也无法抹去梦中的恶魔

为了缓解肿胀只有用手去按摩腑脏

温润我崩溃后的残迹

至少 护膝还陪伴着我”

这段话,或许没有诗歌的韵味,但是字里行间,我们能看见她克制伤痛的忍耐,平常饥饿我们就受不了,她更恐怖的是经期的难受,这种高压的训练非常人能想。

我想在书里,我最能倾听的是她的想家,想父母。

或许这都是一种成长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