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1000字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1000字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是一本由波音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探究

历史的更迭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论述清楚的,本书作者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个问题,秦国的称雄起源于小麦的引进,汉朝借于关中平原和盐湖推进了一个时代的进程,宋朝引进了越南水稻大大增加了国力,再一次将南方人口爆发,从而将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清朝引进地瓜和玉米,将人口第一次爆发至超越宋朝。这样的理解清晰而简单不会是唯一的原因,但一定也不可分割,作为对历史的理解是利大于弊的。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二):不错

写的挺特别的,家底厚不厚确实影响着腰杆子硬不硬。虽然对所谓盛世有很多的“幻想”但也知道现实不可能那么梦幻。虽然也觉着能被称为盛世总有其一定的精彩,但看完这本书感觉也许每个朝代其实都有很多精彩的事,每个朝代又有很多的局限,甚至有很多的“命中注定”,虽然这么说国家的事有些儿戏似的,但真的有很多的事是很多外力内力交互作用下产生的。也许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可以总结归纳的,如果能“重现”当时的历史,也许,还是一样,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三):角度特别

不是纯讲经济的,没有诸如分析三国蜀国的货币政策,仅提到了南宋的铜钱和纸币。

在开篇讨论历代经济作物,将重要性过分强调了,后面的食盐也是如此。

西方觉得美洲贡献最大得是土豆,而书中觉得对中国最大贡献是地瓜,玉米,辣椒,甚至烟草,没提到土豆。

有些,比如三国用人制度,放在此书太牵强。

语言上过去刻意俏皮。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四):难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类的书籍不胜枚举,随便当当京东卓越,挑的你绝对你眼花。这本《王朝的家底》可算是历史类的书籍里的一股清流!~

从钱、从粮食的角度来谈历史,比硬说历史角度更新颖也更轻松,也拉近了距离。毕竟民以食为天嘛,钱粮才是国之大事。沿着这个脉络来走历史轨迹,也让我知道了货币对推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在古代那样的冷兵器时代,人口的数量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粮食和钱都与人口息息相关,古代都靠天吃饭,要是有饥荒致使人口大量减少,王朝能不动荡吗。货币主要就是铜钱和白银,这样的金属货币也对王朝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起来不费劲很有意思,也知道了很多新的知识。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读后感(五):通俗化的叙事与戏谑的口吻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 – 波音

少年时喜欢的历史,是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学生时喜欢的历史,是春秋唐宋的诸子与名士,是宋金辽元的风起云涌。历史的风云变化,沧海桑田令人徜徉其中,纵横千年;浩如繁星的人物各自不同的际遇,则或令人心驰神往,或令人扼腕叹息。这样的历史读起来固然是酣畅淋漓的,却是被高度文学与浪漫化。与之相对,除了一卷清明上河图以外,历史中的社会民生似乎都只是课本书上的内容。离开学校,这些知识都早已被束之高阁。

《王朝的家底》一书,从粮食生产开题,将王朝兴衰与作物繁殖与引进挂钩,读起来颇有《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既视感。不过此书并没有试图推演出一个跨越万里千年的假说,而是选择将一些从粮食,运河,货币等熟悉的概念,从多个侧面,通俗易懂地讲述经济学在各个朝代的运作。虽然作者过于追求通俗化的叙事与戏谑的口吻让人不喜,而将某一经济规律夸大为王朝覆灭的原因的议论则更显牵强附会。然而在经济学大行其道的今天(此处无贬义),把经济从史书中被尘封的一隅拉出来,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的一个相对新颖的角度。

评分:4,通俗易懂而相对全面地用经济现象将中国历史串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看历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