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件中的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文件中的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文件中的历史》是一本由[美] 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件中的历史》读后感(一):历史文明留下的一串足迹

文/初晓 我们生活于一个遍地是文字的时代,抬头低头间都可见文字,这些文字承载了或多或少的信息。它可以是屏幕广告,可以是宣传海报,当然,也可以是一些书籍、报刊、文件。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这算不上是文明,若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谁能说这些不代表现代的文明? 那么,从古至今,历史长河,源远流长,那些承载了知识与文明的文件,又有哪些?它们的价值,已然不是文件中的内容,这些文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它们价值连城,甚至可能是无价之宝。这并不奇怪,究其原因,也只能说是文件的保存非常困难。幸而,有些人将文件的原稿保存下来,如今的我们才得以看到。

《文件中的历史》读后感(二):一部了解世界史的快餐读物

无论如何,书中这些document里如果包含有书籍,书名还是译作“文献中的历史”比较恰当,至少把《战争与和平》和《1984》称为“文件”不合适。

原书涉及中国的三个地方,感觉没一个配图是对的:《易经》的配图是《易传》(明明白白大字写着“周易文言传第七”),《孙子兵法》的配图简直就是旅游景点地摊货既视感(哪有乾隆颁赐的样子),《论语》的配图是《中庸》或者更确切说是《四书名物考》(并不是所谓明刊《论语注疏》)。

发现翻译上有两个细节有问题:第一个,《罗塞塔石碑释读之书》中提到的“法国碑文与纯文学学院”(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与随后一句出现的“法兰西学院”(Académie)是一回事,现在这样行文会让人误以为是商博良去了两家机构——他给前一家的秘书处去了信报告发现,却跑到后一家去演讲,太奇怪了——还有,“法国碑文与纯文学学院”属于法兰西研究院(L’Institut de France)的五个分支机构之一,而法兰西研究院亦称“法兰西学院”(虽然这个名称不太准确),所以这两句译文太过混乱了;第二个,随后的“第一幅照片”中,那个法国光学家查尔斯·谢瓦利埃,译为夏尔·舍瓦利埃才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

《文件中的历史》读后感(三):至简、至真、直观的人类发展史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诚哉斯言,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上天下海的成就,关键在于无数先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为现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追根问底,社会、文化、科技等等基础的基础却在于文字的传播和使用。

众所周知,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产生和运用。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人类语言的产生,人类能够交流思想、能够协作劳动,人类的经验能够传播,使人类的发展更快。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但由于口头语言的时空局限性,人类要想保存人类已经有了的思想,就要想办法保存思想成果。人类文字的产生,则更有利于人类的思想交流,使人类的思想成果得以更有效的保存、更有效的传播,使人类的发展更快,生活得更幸福。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字的产生,人类的进化、发展会变得非常缓慢。

理·特伦奇曾经说过:语言是一块琥珀,许多珍贵和绝妙的思想一直安全地保存在里面。语言文字对人类而言最大的功用便是贮存前人的成果和思想。特别是在可以流传后世的载体上,后人不仅能够读懂文字所要传达的思想,更能够从中揣摩到当时的历史印记,感受到时代滚滚而来的潮流。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博士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Scott Christianson)编纂的《文件中的历史: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收录了人类历史上最要的文献资料,从《犍陀罗佛教原稿》到《列奥纳多·达·芬奇手稿集》;从第一份英国印刷报纸到第一条推特;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到《世界人权宣言》,囊括了《易经》、《孙子兵法》、《毛主席语录》,甚至苹果公司成立文件、《爱德华·斯诺登文件》等等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的100件历史文件。

《文件中的历史》读后感(四):从文件中回望历史,于文字里感悟未来

今年2月5日,我国又颁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内容依然是关注农村问题,我国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目的在于强调“三农”问题处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中央一号文件”早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而对比这一个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农村问题得以改善,农民生活蒸蒸日上,“中央一号文件”也算见证了中国农村的繁荣发展史。

这么想来,一份小小的文件背后还蕴含着许多值得挖掘的信息,若能从文件中发现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倒颇有一番乐趣。庆幸的是,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想法,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博士、著名作家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便根据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花费大量精力调查研究,写作了《文件中的历史》一书,站在历史的大视野上,从独特的角度,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并了解每个文件出现的背景与意义,从而感受到文字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作者精心挑选了100份文件原稿,不分国家与地区,只依照时间顺序,涉及政治、宗教、科学、艺术、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现了人类发展脉络,将我们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有趣的谈资,让读者于翻阅一本书的时间看尽五千年的历史,犹如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万花筒似的奇妙历史世界。诚然,文件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但在这之前,我们不得不赞叹文字的产生,从苏美尔人最早发明的楔形文字到如今各国流通的多种语言,文字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人类思想交流的基础,若没有文字也就谈不上文件的出现。

而就目前“文件”的定义来看,广义上可指公文书信或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甚至连电脑上运行的杀毒、游戏等软件或程序也可叫作文件。这一点从作者选取的文件也能看出,不仅包含较为严肃的法典、宣言、诏书、协定、法案等,如我们所熟悉的《汉莫拉比法典》、《人权宣言》、《美国宪法》、《阿兰布拉诏书》,还有看似稀松平常的日记、手稿、报纸、书信等,如《哥伦布书信》、《麦哲伦航行日记》、《列奥纳多·达·芬奇手稿集》,乃至现代社会的推特、网站、3D地图等,这一份份文件都默默守护着人类的一点点成长,正如阿姆斯特朗登月时说的“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当然,在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文件时,我们也有幸窥探由知识、文明、权力和社会共同构造的庞杂文字记录,这些文件带我们设身处地的明白人类在各个时期所面临的历史境遇。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文件已然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从未间断,持续推动着科技发展,不停激发着宗教热情,连续引领着文化潮流,并创造出我们当下生活的美好世界,从文件中回望历史,于文字里感悟未来,我想这就是书中传达出的信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