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后感摘抄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后感摘抄

《要件审判九步法》是一本由邹碧华著作,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后感(一):法律民工相见恨晚的一本书

对于请求权基础,王泽鉴老师的书过于晦涩,大陆吴香香老师的书读起来理论部分没有那么清晰。只有邹法官的《要件审判九步法》通俗易懂地让法律从业者从案件着手,一步步用请求权基础来分析案件,无论是法官、律师还是当事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学会办案方法,不会迷失在冗杂的材料中,理不出真正的诉讼争点。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后感(二):诉讼工作中思维的重要性

本书主要是讲述审判时法官的思维,诉讼请求、事实、法律如何结合起来获得公平正义。其中包含九个步骤,分别为固定权利请求、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诉讼主张的检索、争点整理、要件事实证明、事实认定、要件归入做出裁判。

审判的逻辑是必要的,并且应在文书中有所体现。从文书中体现相关逻辑是让当事人服判、息讼止争的重点。完善的审判逻辑也能提高诉讼效率,让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尽早实现。无论是请求还是抗辩,都是针对诉讼请求提出相应的主张,而主张是根据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中的构成要件提出的,并且需要证据来确定相应的事实,分配举证责任是确定相应事实的基础,有些无法确定的事实,只能通过举证责任来推定法律事实。

作者在讲述每一部分时,都对具体的、需要注意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对举证期限的理解,应当从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开始计算,在提出新的主张时,不能根据最开始立案、受理的时间开始计算举证期限。并且,为了得到公平正义的判决,法官应当明示心证事实,让当事人及时提出相应主张,并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如将举证期限理解为立案、受理时开始计算的期限,则无法得到公平正义的结果。

因此,每一步骤也是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的,并非独立的步骤。要件审判九步法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法官还是律师,都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当事人得到公平正义的结果。

《要件审判九步法》读后感(三):《要件审判九步法》——律师和法学生分析案情的基本思路

今天我们的办案方法还没有完全成型,但基本上是以演绎法为基础的法律关系分析方法。——邹碧华

成文法律使用的基本方法就是逻辑演绎法,其特点是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从规范到事实、从抽象到具体。

对律师来说:拿到一个案子,抛开了经济收入要考虑之外,更多要考虑这个案子是否有自己的法律推理演绎思路。

分析一个案子是否能够代理的思维模式为:确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为核心。

通过固定诉讼请求,明确纠纷的法律关系,根据相关法律确定以请求权为基础的抗辩基础。

有的当事人见面会提出各种引发矛盾的信息,但是要固定当事人的争议焦点。

固定争议焦点之后寻求切入角度非常重要关系到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例如《保险法》中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了举证责任在保险人(保险公司)。

根据我们所寻找到的法律规范形成演绎逻辑分析(大前提、小前提)并最终形成代理的思路。

这个思路,有助于确定律师费的价格和对案情的熟悉,在与客户洽谈案情时也能了然于胸。

对于法学生来说:我们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我们在大学课堂上也缺少法律思维和法学方法论的训练。

因为决定了,我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必须训练好自己的法学思维方式,最常见的就是演绎推理。

重点关注要件分析方法的以权利请求基础规范为出发点的分方法。下次我重点梳理一下王泽鉴老师的《民法思维》。

以《合同法》为例,我们在适用一个合同条款时,需要确定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

就如“善意取得”制度的成立前提是无权处分,而有权处分不能形成该制度的前提,其次我们需要对比分析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与合同中的意思表示一致。

就像卡尔.拉伦茨在《法学方法论》中将对比举例为学习法律的最好方式。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