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都柏林人》读后感精选

《都柏林人》读后感精选

《都柏林人》是一本由[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都柏林人》读后感(一):瘫痪

如果借用一个词来形容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会选择首篇《姊妹》中的“瘫痪”。这词听着总是奇怪,像是欧几里得几何学里的“磬折形”一词,又像是《教义问答手册》里的“买卖圣职”一词。这使我充满恐惧,然后又极想接近它,想看看致命的作用。乔伊斯在书写之中一直保持着游离的姿态,就像是围观弗林神父的死亡一般,围观着这“瘫痪”,围观着迷失的都柏林。 这种恐惧又迫近的矛盾之感一直贯穿着所有的短篇,带着寂寞的笔触,以不勉强的口吻写下都柏林的麻木状态。“她真心称赞吗?在她宣传的那一套主张背后,她是否真正有任何自己的生活?”是否是在叩问这座已经沦落的城市,是否甘愿活于瘫痪的精神之中?那些向东看去的人,是否曾向西投去怜悯的目光?上帝早已死去,世界陷入疯狂,人间的爱步入死期,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雪将会覆盖整个爱尔兰。雪花穿过宇宙轻轻落下,就像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明明已经赋予了死亡却偏偏又生出希冀,是人一辈子难以和解的矛盾。

《都柏林人》读后感(二):瘫痪

如果借用一个词来形容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会选择首篇《姊妹》中的“瘫痪”。这词听着总是奇怪,像是欧几里得几何学里的“磬折形”一词,又像是《教义问答手册》里的“买卖圣职”一词。这使我充满恐惧,然后又极想接近它,想看看致命的作用。乔伊斯在书写之中一直保持着游离的姿态,就像是围观弗林神父的死亡一般,围观着这“瘫痪”,围观着迷失的都柏林。 这种恐惧又迫近的矛盾之感一直贯穿着所有的短篇,带着寂寞的笔触,以不勉强的口吻写下都柏林的麻木状态。“她真心称赞吗?在她宣传的那一套主张背后,她是否真正有任何自己的生活?”是否是在叩问这座已经沦落的城市,是否甘愿活于瘫痪的精神之中?那些向东看去的人,是否曾向西投去怜悯的目光?上帝早已死去,世界陷入疯狂,人间的爱步入死期,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雪将会覆盖整个爱尔兰。雪花穿过宇宙轻轻落下,就像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明明已经赋予了死亡却偏偏又生出希冀,是人一辈子难以和解的矛盾。

《都柏林人》读后感(三):简评

为了重拾《尤利西斯》的旧梦,我先重温了一遍《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算是一本相对容易接受的短篇小说集,乔伊斯仅二十出头,沉默地观察着周遭,把思考汇聚于笔尖形成文章。 15个短篇分别从少年、青年、中老年的视角谈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短小平常的人物和简单乏味的情节,充塞着平淡如水的生活。乔伊斯勾勒这些初看平淡的情节和人物,去体味一种不拘于时代和地域的悲欢。也许,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当一切归于平静后,我们还是能从小说里找回那些我们经历过却遗忘了的心境。 在乔伊斯的笔下,可以看到司汤达、福楼拜的影子,那是欧洲文学伟大传统的承袭;也可以捉摸到与同时代福克纳、卡夫卡、托马斯曼以及后来的贝克特等人“相通的气息”,一种对传统文学摧陷廓清的渴望。乔伊斯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审视,而这种审视是全人类的。 博尔赫斯:假如我们看出一首诗表达了某种渴望,而不是叙述一件事实,那首诗就是成功之作。同理,《都柏林人》就有这种“诗性”:它叙述的重点不实,而是对描述人本身的渴望。它的素材来自于乔伊斯的记忆,但人的记忆不是一种加法,它是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可能性的混合。乔伊斯对记忆的加工,成功还原了诸多这些可能性的混合,使之包罗万象又归于主基调,成就了文学史的不朽名作。

《都柏林人》读后感(四):关于都柏林人

就是文如其名,作者描写了都柏林城里各色的人物。

已经是一本很久前的共读了,上次读了一半,这个月终于解决掉了剩下一半,有些记录也是当时看的时候写下的。

《阿拉比》:月初的时候就在看这本书了,没几天这篇小说就出现在了学生的试卷上,也是巧合,虽然是删减版,但基本内容也都是在的,学生读完以后普遍觉得没有读懂,而且很多人觉得这篇小说中的少年就是一个“舔狗”,结尾那里少年的顿悟来得太过突然,也可能是在现在这些孩子眼中,爱情早已经不是神圣美好的存在了。

《公寓》:很奇妙的一篇小说,能隐约看到城市中阶级的错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我怀疑这个母亲一直没有点破女儿和客人间的关系,是不是就是想“强行”把女儿嫁出去呢。

《死者》:这一片篇看完感觉非常地沉重,人对自我的认识到底来自于什么呢?加布里埃尔得自我怀疑和摇摆,我着实看不太懂,难道人生虚无吗,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用的吗,活着的人终有一天都会成为“死者”。

总结来说,写得好,但是很难懂,很难共情。但小说里偶尔出现的写景,我觉得很美。

《都柏林人》读后感(五):伟大的小说在思想不在故事或情节

我承认大师就是大师,有几篇我特别喜欢。一次遭遇、阿拉比、母亲、一小片阴云、何其相似、有几个还好,泥土、痛苦的事件、两个浪汉、姊妹们、伊孚林、公寓、圣恩、有几个勉强读完或者都不完,死者、委员会办公室的常青节。 感觉他的风格是到结尾时才点题,前面引入特别慢,而且特别散,故事性不强。这对普通作者来说,很有挑战性。因为故事太松散,看得很吃力,对读者的素质,以及他当时的阅读环境要求很高。而且就思想性来看,有的东西是人类共通的,有的涉及到宗教和爱尔兰民族主义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甚至非评论家来说,吸引力也减弱了。 所以听说这本书拖了好几年才出版。但它真是一本好书。 在我心里,要排一等二级,我敬佩它,它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但是心灵共鸣的地方不太多。还有一点,大师永远不会被人猜到他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思路。所以读不到后面,就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注意这有别于故弄玄虚,所谓故弄玄虚就是故意隐藏信息,打乱叙述故事的顺序,其实故事本身没什么。比如呼啸山庄、蝴蝶梦就是这种类型,它们只是倒叙插叙,设置一些误会或悬念,但是在读者意识到它要展开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回忆时,对于有一定阅读量积累的读者,就会推测到大致走向,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都柏林人不是这样,感觉它的优点在于故事性不强,有的篇章缺点又在于故事性过于不强。以后还要再看,可能是我看得太快,心境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