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虚拟人读后感摘抄

虚拟人读后感摘抄

《虚拟人》是一本由[美] 玛蒂娜•罗斯布拉特 (Martine Rothblatt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90元,页数:3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拟人》读后感(一):思维永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书作者Martine Rothblatt绝非凡人,不如先看看她开了挂的人生履历:

-大学时代在UCLA读了两年觉得无聊就休学环游世界;

-参观NASA地面卫星站后觉得卫星好玩,于是回UCLA攻读通信学位get√;

-毕业不久开了个天狼星卫星公司,开创了卫星广播市场;

-法律-MBA联合博士学位get√;

-做了变性手术由他变成了她,女性身份与变性人身份(自豪滴)get√;

-术后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维持不变,妻子还是其灵魂伴侣;

-女儿得了肺动脉高压被诊断活不过三个月,她不愿放弃治疗于是踏足医疗行业,开了个联合医疗公司&发明了一个药,救活女儿成功√;

-顺便又get个医学伦理的博士学位;

-与无人机公司合作(中国的亿航),开创无人机运输移植器官市场;

-最开了挂的,是她现在对人工智能和意识永生感兴趣,已经把她老婆Bina Aspen的意识和记忆全部上载到了一个叫Bina48的AI上(图2),踏出了通往克隆思维意识永生时代的第一步。

而这位大牛的新书《虚拟人》,就是给你科普这项思维克隆技术的。

简而言之,她认为那个拥有你意志和记忆的人的思维即是你的意识,而你的生物学躯体只是你的意识的承载方式之一;当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足够发达时,计算机也同样可以存放你的意识。 而那一天到来时,就意味着人类意识开启了永生时代。

图1. Martine Rothblatt与她的灵魂伴侣Bi

《虚拟人》读后感(二):《虚拟人》:准科幻,讨论人的记忆与思维能力能够复制到机器之后的种种场景。3星。

感觉实质内容更像科幻小说(形式上不像)。一开始判断人类将可以把大脑中的记忆与思维能力复制到软件,后面大部分都基于这个假设来讨论由此带来的社会、法律、宗教方面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场景。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事实上,有人与我持相同看法。本书内容大部分来自2003—2011年间我赞助过的座谈会和研讨会,书中观点参考了当今诸多颇具创造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先锋们的观点。#286

2:“有重要证据显示,人类不是唯一拥有能够产生意识神经基质的物种。非人类动物,包括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许多其他生物(包括章鱼),同样拥有这种神经基质。”#462

3: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进步的速度能超过软件,并且,思维克隆人最终也会变得像软件一样:一部分是思维文件的软件,一部分是思维软件的软件。我们已经用思维文件复制了我们的思想,但还没有实现用思维软件复制思维过程。#1463

4:通过自然选择,思维克隆人进化的最终结果仍将是对生命蛋糕形状、切块的重新排列,就像人类、动物、植物进化一样。#1537

5:通过提升思维文件,让思维克隆人变得比我们自己更出色,直接目标并不是积极优生学;这更类似于一种自我提升、自我增强,因为你的思维克隆人就是你自己。#1615

6:随着机器人接管大多数的硬件生产,思维克隆人所需的软件也将由思维克隆人进行编写。人类将与思维克隆人融为一体,因此也会支持那些推动思维克隆人变得更快、更好、更安全的软件。#1795

7:在BNA时代,更正确的比喻应该是“思维浓于物质”(mind is deeper than matter)。我们的灵魂通过思维因子相连,而不是基因。#1888

8:另外一方面,终结一个非思维克隆人数字存在的生命,即网络人,将被视作谋杀—特别是当它已经获得合法身份后。#2235

9:思维克隆人将想要获得国籍,最有可能会在它们的出生地,因为那里有诸多与之相关的生存优势。#2788

10:在生物学原型去世后,思维克隆人或许会继续生活,并且作为一个个体投票。#2809

11:如果思维克隆人拥有同生物学原型一样的灵魂,那么每种反对思维克隆人婚姻的论点都会不攻自破。#3058

12: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宗教将如何看待思维克隆人?#3825

13:最近,梵蒂冈教皇宣布,在他过世后,他愿意转世为IBM的下一代下象棋主机DeepMind的意识。#3992

《虚拟人》读后感(三):未完待续的批判式阅读

“<引用:关于作者介绍自己经历,作为有资格谈论该主题的内容>“

我在看游戏编程书籍时,突然觉得这个逻辑推理不对。“管理创建公司”并不是技术能力,也不能代表作者的思维能力,只是她的"人事管理能力"!你看地铁上看着人力资源管理类小说的女士,主要在磨练在office politics技能,各种规章制度,哪里有什么人文思考和哲学简介,实践也是相当短期的行为。

另外,作者的BINA48机器人,是委托其他技术公司做的(文中有提到“制作人”和“制作公司”,也仅此而已)。项目2007年开始到现在连个公开接口都不提供,说的很多只是概念设计,让人感觉是AI届的“乔布斯”(管理者角色,但Wozniak才是创造者)!

“mindfile“到底是什么?

中文版的阅读有些吃力,找不到感觉,读得不顺畅(有些翻译不是中文的常规表达方式)。花钱买了9.9美元的英文版。目前看到三四遍提及cyberconsciousness,和相关的feeling, emotion, etc,我不禁要问,mindfile是什么格式的?数据库、文件、或者不公开的商用的二进制文件?怎么不说明一下下呢?还有,我们目前能感知的,也就是诸如豆瓣的广播(其中包含了很多个人感情,观点等各种表达意见想法),这属于网络意识么?但就算我看了友邻的所有广播,或者照片,友邻在我印象中的形象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是无法构建起有效的或者非常深入的交流,那么我要问一下,既然作者说造飞机不用制造鸟类的所有功能部件,那么能够有效记录网络意识的部件是什么?就目前的进度,大数据也无法为信息缺失的环境下提供支持,处于竞争性,也不能普及。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读者需要哪些知识准备?计算机史,科幻知识,各种近代的关于人类智能的哲学思考?

文章的内容很容易让人感觉凑字数(比如引用他人对人类意识的描写,但缺少上下文和深入链接解释),在解释某个概念时喜欢拓展出去(除非读者在其他书籍上看到过,否则阅读过要么产生更多疑问,要么读过不留痕。这对于墙内读者很不友好,因为国内读者的新闻报纸谈不到那么深,概念缺少简单的多媒体形式的解释)。

看amazon美国站的噩梦

一位打4星的认证读者说内容过于speculative。意思是太主观推断的赶脚。看不到实质内容,没有可操作性内容,的确让从事编程工作的人觉得内容有些玄乎了!

《虚拟人》读后感(四):仿生人的心理学难题

图1:变性前的玛蒂娜·罗斯布拉特和他的儿子.

仿生人的意识问题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意识如何存储、存储在什么基质上是第一大问题。他在《虚拟人》中提到:“有重要证据显示,人类不是唯一拥有能够产生意识神经基质的物种。非人类动物,包括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许多其他生物(包括章鱼),同样拥有这种神经基质。” 也就是说这种可以加载意识的神经机制是可能造出来的,但是意识加载依然是问题。按照这个推理,未来人实现意识加载和永生的办法还是称为“ 思维克隆人”,也就是网络人。但是,这种网络人和真人还是有巨大差别的,网络人在思维进化和情感演化上会进入和真人完全不同的轨道,进而诞生的人很难说是什么人了。

本书作者是绝对是奇人一枚:读UCLA大学觉得没意思就去环游世界了;参观NASA卫星站觉得好玩,又回UCLA读了通信学位;毕业开了个天狼星卫星公司,开创了卫星广播市场;除了这些经历,他获得了法律-MBA联合博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妻子还活着的时候做了变性手术,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不变;妻子死后,他把妻子Bina Aspen的意识和记忆全部上载到了一个叫Bina48的AI上(图4),可谓踏出了通往克隆思维意识永生时代的第一步。

图2:变性后的玛蒂娜·罗斯布拉特与她的妻子

如何让仿生人具有心理结构?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这个科幻小说家的问题问出了仿生人最大的技术困难:怎样给仿生人赋予灵魂?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如何把人类的潜意识、意识等一整套心理结构和人格特征加载到仿生人身体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几乎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人的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其中超我是经过了几万年才形成的结构,自我是超我的衍生物,人类真正具有自我意识的历史最多也就几千年。心理结构还仅仅是一个框架,里面的内容才是核心。按照精神分析学说,0-6岁形成的人格基础是由家庭三角关系动力形成的无意识结构,这个带着感情和无意识元素的结构如何提取?如何装载?在机器人身上这个问题还要好解决一点,可以像《虚拟人》一书作者那样把记忆用述说的方式记录下来加载到机器中,但是情感呢?创造力呢?

如果再考虑到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记忆,真正的意识移植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心理结构都不具备,仿生人当然没法做梦。这样看科幻电影《月球》把仿生人成批放到月球上做劳工,简直就是可笑,如果真能做出这样的仿生人那该有多贵啊,竟然让这么高成本造出来的肉身去做苦力,一点都不考虑成本,真是可笑。都能给仿生人注入意识了,那给机器人也能注入意识吧,干嘛不拍机器人去工作?

还有一点有必要强调,正是人类独特的心理结构才使得我们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想象力就是自我对超我理想的构想和实践的能力,这完全建立在强大的自我意识之上,想象力是建立在一个完整健康心理结构至上的能力。这是仿生人无法企及的东西。

此外,除了想象力,更难得其实是情感能力,有人可能说情感没什么大不了。我得举一个孤独症的例子,孤独症核心症状就是社会交往、强迫行为和语言交流的三合一障碍,也就是说不懂语言(不理解抽象词汇,知道苹果,但不理解水果)、有强迫症行为、无法与人情感交流。这三条在我看来其实归纳出了作为人类的核心特征,而仿生人最难实现的心理难题恐怕就是具有情感交流能力了。情感交流不是一系列的模仿和反映,而是建立在心理结构至上的一整套无意识、意识和肉体的记忆。也就是说,仿生人可能有三个难度进阶的心理学问题:第一是物质基础问题,有可能解决;第二是心理结构问题,很难解决,或许需要模拟人类心理进化过程才能解决;第三是心理结构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加载问题,几乎无法解决;第四是心理结构的情感和创造力问题,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看来,未来仿生人比较可能的方式大概就是作者所说的网络人,存在于网络或机器体内。此外,机器人具有意识那也是人类心理结构的拟态,能不能具备创造力和情感功能会是一个大难题。正如马斯克所说,人机结合才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吧。

图3:变性后的玛蒂娜·罗斯布拉特

图4:他把妻子Bina Aspen的意识和记忆全部上载到了一个叫Bina48的AI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