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摘抄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是一本由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一):你远比自己所认识的更有创造力,只是不知道而已

创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段新奇的广告、一个新的电子、一张别出心裁的设计稿、一首新曲子、一个新的作品、一部别样的电影……可以说,创意每个人与生俱来。只是,你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

为何有些人新点子层出不穷?

我们常说“灵感”,它究竟从何而来?

为何我有时候经常遇到,而有时却经常处于“枯竭”状态?

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情究竟为何事?

创造力真的只是“异想天开”吗?

在《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中作者曾提到:“所有生命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只是现实的社会中,往往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只是创造力往往会因受到各种阻碍而逐渐开始进入沉睡状态。”这也是为何看到这本《异想,天开》就心动不已。创造力真的只是“异想天开”吗?不,我想用这本书的书名来解释——异想,天开。请别忽略了中间的逗号!

这些能够发挥极大创造力的人,不过是做了其他人所忽视或从小被不小心抹灭的极为普通的事情罢了。是的,极为普通。普通到一打开目录我就傻眼了——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二):(幸福进化)我怎样理解创造力

创意在二十一世纪被誉为新的生产力,纵观世界历史,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第三次信息革命,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翻天覆地都伴随着创意的产生,牛顿因为一个苹果而联想到万有引力;瓦特因为锅炉蒸汽而改进了蒸汽机;乔布斯的苹果让土豪又有了一个炫富利器(老实说苹果手机的性能也是蛮好的,有许多功能富有创意)。那么,创意既然如此重要,要怎样变得富有创意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试图给我们还原一个“创造力的生产过程”,首先创造力是可以被创造的,一些负面或正面的记忆或者情绪都可以为我们带来那一瞬间的灵感,但是从长远来看,正面的记忆或情绪将更有利于我们产生创造力,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不仅会有脑洞大开的思维,更会有持之以恒的耐力,所以,如果你想变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去挑战,去探索,去超越。

在一个已知条件下,每个人都在不同意义上在进行创造,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创造力,换句话说,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具体形式的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学习进步(个人认为学习进步并不全是努力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所以爱因斯坦才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有的人表现为不切实际(在这里为中性词);有的人则是发疯了(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有谁又能理解疯子的世界呢,或许他们也在创造呢)

提升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种,即使是长期循环往复的繁琐工作也会产生创造力,但前提是你必须适应这份工作。在所有提升创造力的途径中,热爱排第一位。一个人只有热爱他的事业,才有动力去创造,去突破,而不是满足现状。我认为敬业是排在第二位的,虽然你很不喜欢你的工作,你很不情愿去做,但是你还是保持一颗敬业之心,那么长期循环往复的繁琐工作也会让你突然灵感闪现。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创造创造力,因为创造力的本身来源于生活,它是把人们不容易发觉的某种联系发现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联系,所以,好好活着才是产生创造力的王道,你可以有情绪,你可以想不开,但是最后你必须好好地去生活,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一件有创造力的事情呢。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三):从心理学角度谈创造性思考

一、本书讲的方法可信吗?

可信度高,丰富的依据材料:

1)科学专家的研究数据

2)创意大师的经历

3)创意大师对自己思维方式的亲述

二、本书讲了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本书目录清楚显示了这些方法

三、对这些方法总的感觉和体会是什么?

1)人脑有两种思维网络,执行注意力网络,想象网络

2)与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方式明显不同,创新思维要求摆脱对确定性的执迷

3)在复杂而矛盾的思维状态中自由切换、在看似荒诞或平淡的世界中来回碰撞

4)内在:

直觉 直觉

白日梦 灵感 走神

热爱 灵感

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想象力

独处 想象

5)外在

对体验的开放性 开放

正念 观察 专注

敏感 刺激

把逆境变成力量 不同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不同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四):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运作的

《异想,天开》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创作,美国的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和卡罗琳·格雷瓜尔。一个是伟大的思想家、创造力领域一流的研究者。一个是有名的作家、才华出众的科学记者。当他们珠联璧合,开始提出创造性思维运作的新范式,让我们相信,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运作的。

本书的副标题是《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书中详细介绍了这十件事情:充满想象力的玩耍、热爱、白日梦、独处、直觉、对体验的开放性、正念、敏感、把逆境变成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到爱迪生那半句被大家记在心头的话:“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然后还有我们遗忘的下半句“但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

或许,这是正确的。但是,在灵感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把逆境变成力量的动力和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创新精神。对于创造者而言,他们的梦想和爱好,就是创造,创造,再创造。爱迪生最成功的发明就是电灯。但在他所申请的专利中,大约有1/3被拒。即使他获得了1093项专利,但真正了不起的发明可能用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但是“每当爱迪生遇到临时的障碍时,他总是可以把努力引导到其他地方”。由此可见,爱迪生失败的创意,比他全部专利更能反映出他的创新精神。

除了爱迪生之外,莎士比亚、贝多芬等人也并不是没有失败的作品。

但是即便如此,那些伟大的创造者,也是万里挑一的、不可替代的!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看看创造者做的这些与众不同的事,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运行创造力思维的方式。

既然有梦想,就去热爱它,为它疯狂,努力去将梦想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一些时间进行有想象力的玩耍啊,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找到一个开启灵感的开关,做一些白日梦去开启自己的创意流,在专注和走神之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庸之道,完成自己的超越。而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以一个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增加对体验进行开放性。从这些角度入手,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具创造力。

对天才来说,创造依然是“混乱”的事情。所以创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重要的要有创造的心,勇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个性。

书中,将那些创造力十足的创造者与创造力有关的事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书变得更有可读性,可以在轻松的范围中,愉快地阅读故事和理论,并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创造模式。

《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读后感(五):当书的副标题极富鼓动性

01 最近在读《异想天开——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这个副标题就是会有一种成功学书的即时感,会让人联想到一堆类似于10天教会你XX之类的速成书籍。 其实前段时间大热的知乎大牛采铜的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也有人说标题伤害了这本书,然而或许出版社已经做出了让步,毕竟他们完全可以叫做7步成为一个厉害的牛人。 02 如果只要书名出现了数字就是烂书,那也不尽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一本成长领域非常优质的经典书籍,一本可以把7个单点逻辑整合成成长框架的优质书籍,什么人最牛,能创造模型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这类书籍呢? 03 首先,碰到这类书,请查阅作者的水平,如果作者查无此人,那么这本书很有可能是一堆鸡汤文的编选合集。但是如果作者是牛人,那么你或许会因为一个书名错过一本大作。 比如《异想天开》的两位合作者,一位是创造力研究领域开创性学者,一位是才华出众的科学记者,导致这本书成为了拥有脑神经术语和充斥着无尽案例的书籍。所以至少这是一本算得上认真的书。至少读完了你会收获大量创意大师的激发创意源泉的案例。 04 其次,这类书的阅读需要的是实践可能的拓展。 看看目录,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与众不同的事: 1. 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2. 热爱 3. 白日梦 4. 独处 5. 知觉 6. 对体验的开放性 7. 正念 8. 敏感 9. 把你境变成力量 10.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没错,如果你有看目录就能一眼看完感觉,这很有可能就是那种危险的烂书,就算你一字不差的读完了,你还是你,你还是成为不了极富创造力的人。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概念,然后把概念扩充为具体的行为。 例如:充满想象力的玩耍,我们可以实践的内容: 1. 创造一个自己的幻想王国,虚构文学 2. 回答类似于“如果最后一头大象死掉了,会如何”这样的虚构性问题 3. 尝试对工作的游戏化设计 4. 为你的一件物品编造一段传奇故事 5. …… 把每一点拓展成为可操的行为养成清单,然后用这项养成清单让改变落到实处。 05 然后去做,去做,去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结束一问:读书是高效的学习途径吗? 提倡阅读本身并不是因为阅读是唯一的、最高效的学习手段。 在很多领域它并不是最高效的学习手段,现在有很多很多的学习方式,然而最高效的往往是最贵的,便宜的可能很低效,书籍在这中间,是在时间、金钱、效率上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的学习方式。 甚至读书本身不会带给你什么变化,变化来自于读过之后,当你放下书,你能践行的可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