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精选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精选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是一本由[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一):可以作为高中和大学课外阅读的书

知道佛洛依德是从《梦的解析》开始,年少时以为是类似周公解梦的作品,结果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接触心理学专业之后,逐渐懂得了曾经不懂的理论架构,结合心理学伊始从哲学逐渐转化的背景,也肯定了他在心理学领域的奠基地位。

心理学发展至今有200多个不同的流派,精神分析也是其中很重要也历史悠久的一支,理论不但要经历实践的论证,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迭代。虽然关于精神分析的争议一直都在,但是也有很多的学者和流派是抱着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其他疗法的。在这里我们不去论证对错,单纯就一种思维方式去论证世界观和处世哲学,这就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无意识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石之一,后世很多学术派也曾抨击过关于无意识这个概念的不科学及不可论证性,但是这并不妨碍无意识的概念快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解释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心理学发展至今,我不太喜欢以对错去评价所有的流派和理论,更觉得这是一种大浪淘沙般的进化。《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就是可以让人们从辩证角度旁观心理学进化论的一本很不错的读物。

由于疫情原因,我收到这本书的时间被无限期延后,我已经做好去读一本枯燥专业书的心理准备了,但是开篇关于摩西像在艺术领域的多方解读就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高考甲卷的作文素材。《红楼梦》里众人为牌匾命名的过程其实就完美的诠释了创造力与无意识这个议题,很多吐槽都集中在看不懂出题,也有很多人的难点在如何展开。创造力是有事实依据的,比如借鉴了欧阳修等作品,而无意识则是最后贾宝玉但从“泻玉”到“沁芳”的用法,这是一种非常具备个人风格的无意识行为。

摩西像在犹太历史中的意义重大,后世解读往往是连雕刻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深意。就像今年高考作文阅读理解的作者,解答自己的文章只得到一分的尴尬。创造力和无意识本身是推进人类文明的概念,会让人在有限的reference里衍生出无限的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艺术,哲学,人文,教育领域对于这种概念的推行也由来已久。

现在读这本书我不太想去展开说太多佛洛依德的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奠基作用,更多的是扩展阅读对于寻常人的重要性。将理论运营于日常中才是心理学和文学的最终归宿。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二):无意识是一种艺术

三百页左右的书,我看了大约五六个小时,没看懂。有些地方读着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有一些地方看得甚是迷茫。只能说,大师之作,笔酣墨饱,叹为观止。从标题我们就能看出,大师要探讨的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自我,而潜意识,即本我,又是大师所主张的人格理念之一(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组成)。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虽然可能没什么必要,毕竟很多人都认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有《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梦的解析》)、《Three Studies on Sexuality》(《性学三论》),他由为主张“潜意识才是人类自身的主人”。《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这一书从四个方面艺术、文学、恋爱和自由介绍无意识的创作带来的无意识中的启发。

为了看懂弗洛伊德大师的理论,我还去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视频和论文资料,直到我写下这篇书评,仍是有一些懵懵懂懂。就拿弗洛伊德的图像分析为例,在文中“艺术”章节中分析的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

弗洛伊德利用受意大利美术史家莫雷利启发的研究方式,再引述了托德、格林、尤斯蒂、沃尔夫林等美术大师对摩西像的分析,再综合提出他个人的设想——摩西曾有过愤怒的迹象,但被抑制住了。他是这样说的:

摩西的愤怒并不是雕塑上表现出来的,而是弗洛伊德期待能够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他期望有,但并没有发现,于是就有一个迂回的的设想——摩西想要愤怒,但碍于大局,他抑制住了。当然这个设想也相当符合《圣经》中对摩西当时的描述,但不知道的就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这个摩西是《圣经》文本中哪一个阶段的摩西。从这我们也看出,弗洛伊德更关注的是摩西的心理状态和动作行为之间的关系,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看待行为,而不是通过神秘主义。

再比如文学中的童话故事,民间童话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童话故事里出现的素材或场景会储存在孩子的记忆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相应的梦境塑造。做梦的人会在有意或无意的状态下联想到童话,而这些联想则能够让我们更理解童话的某些含义。将所看到的“表象”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再将其所依附的所有知觉和意识活动伴随情感,形成一个以情感为中央枢纽的地铁站台,最后又被卸除掉,也就是用心灵上的意识去进行Abreagieren(弭除反应)。这也大概算是我理解中的语言和动作的一个联系吧,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个通道。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每读一遍都觉得和上一遍读出来的意思不一样。多读读就对了。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三):很有趣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范畴涵盖很广,也很复杂,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了解一点心理学我觉得还是挺有必要。凡事究其所以然也是挺有趣的。“要想发现艺术家的意图,我必须首先找出他的作品所表达得意义和内容。换句话说,我必须首先能够解释它。因此,一件艺术作品首先需要被解释。只有阐明了作品,我才能知道自己所感受到的、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因何而起。”

“神话故事很有可能就是整个民族的欲望幻想的扭曲遗存,是早起人类传承至今的漫长梦境。”看历史书,不少历史人物传记中都有对梦境的记录,梦中仙人赐物,梦醒天子降临!很多历史人物命运转折点前夜会做一些奇特费解的梦,通过事件结果反推梦境,原来如此!梦真的有对未来有预示、警示的暗示作用吗?如果记载的都是真实的,真是有些神奇了!还有很多的远古怪兽,《山海经》里所记载的众多怪兽,形象奇特各异,又非现实存在。也是梦中所幻想产生的吗?还是和现实所盼相结合的产物?古人都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多的奇异神兽的?

人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种,复杂的情感,复杂的思维,复杂的语言,复杂的表达,复杂的行为,这些都是源于有一颗复杂的大脑。

“儿童时期是多么喜欢玩颠倒字音的游戏,而在做梦的时候,我们又是多么容易将既有的素材进行颠倒,以表达各种各样的目的(自此,颠倒的并非字母的顺序,而是视觉意象)”。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女儿刚学写字时也是常常会把数字,字母写反。原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

中国有句老话说“梦是心头想”,白天所想的事情,遇到事情,做过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在梦中出现。本书中作者所提到的一些梦境案例也佐证了这句话。经常看《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故事,晚上的梦里自己就置身于故事场景中,同样遇到了狼群!

事出必有因,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思想,心理层面的产物。喜悦,恐惧,害怕,感激,愤怒,紧张,害羞,兴奋,悲痛,都会有相应的行为来“表达”。同样,从一个肢体行为可以判断出此时此刻的情绪是怎样的。

心理学研究人的内在,人的思想,情绪,精神,梦境,极其复杂也很有趣。了解一点心理学,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吧!大自然真是深奥强大,能制造出这么复杂的物种!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四):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弗洛伊德和绝大多数国外名人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他是精神分析学科的创始人,极富洞察分析,以及想象力,让人类的视角和研究领域,从星辰大海,回归到同样浩瀚又难解,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这样“进化”的理论,所产生的冲击力,以及“反弹”回来的压力,应该不会比哥白尼,达尔文所遭受的逊色,不管是从宗教,或是科学的角度来说,人最难以直面的,恰恰还是自己的内心。

弗洛伊德的理论当然是备受争议的,除了一般的传统守旧思潮外,还有他的弟子慢慢跟他分道扬镳,像用自己的剪刀剪断脐带般,摆脱师承的关系。其中最显著的观点,就是弗洛伊德太过强调性,什么心理问题,都被和性扯上关系,但性在人类的生活中,真占这么至关重要的地位吗?

对此,在弗老师所著的《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前言中,就有“反驳”,“精神分析的片面性就像一位化学家,他把所有化合物的形成归因于化学物质之间的引力。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否认万有引力,只是将这一问题留给了物理学家去处理”。

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什么诡辩伎俩。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让人极为欣慰的,即使随着时代与研究的发展,弗洛伊德在所谓学术方面经受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与挑战,但在艺术方面,却是一座富矿,或者是深井,泛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好象永远都淘不尽,开发不完。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分为四章,分别是艺术,文学,恋爱和死亡。在《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中,对于此塑像的胡子,和手部动作,以及《十诫》法版的分析,与其说是某种科学的精神分析,还不如说在思路上更像是一部地道的短篇历史推理小说,甚至是一篇安乐椅类型的,而弗洛伊德这位名侦探,都不用成天在摩西像边上端详与研究,只要手里有几张清晰的照片就行。

而在《三个盒子的主旨》一文中,他比较系统的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威尼斯商人》中求婚者被要求在三个盒子中做出选择,继而再联系到《李尔王》中的三位公主,最后看似思维跳跃,实际上却是有理有据的归结到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除了给人间带来美丽和恩惠,以及掌管四季变化和人间秩序,还有一个最小的女神,是决定人们以何种方式死亡……

弗洛伊德以独特的视角,掌握了更深层次解构莎翁戏剧的钥匙,而命运三女神中最小,也是最关键的阿特洛波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呼应了此书的最后一章节,即《死亡》,其中包括对战争与死亡的思考,梦境与心灵感应,以及一例17世纪附魔神经症的个案。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读后感(五):(转)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李翼。

弗洛伊德和绝大多数国外名人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他是精神分析学科的创始人,极富洞察分析,以及想象力,让人类的视角和研究领域,从星辰大海,回归到同样浩瀚又难解,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这样“进化”的理论,所产生的冲击力,以及“反弹”回来的压力,应该不会比哥白尼,达尔文所遭受的逊色,不管是从宗教,或是科学的角度来说,人最难以直面的,恰恰还是自己的内心。

弗洛伊德的理论当然是备受争议的,除了一般的传统守旧思潮外,还有他的弟子慢慢跟他分道扬镳,像用自己的剪刀剪断脐带般,摆脱师承的关系。其中最显著的观点,就是弗洛伊德太过强调性,什么心理问题,都被和性扯上关系,但性在人类的生活中,真占这么至关重要的地位吗?

对此,在弗老师所著的《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前言中,就有“反驳”,“精神分析的片面性就像一位化学家,他把所有化合物的形成归因于化学物质之间的引力。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否认万有引力,只是将这一问题留给了物理学家去处理”。

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什么诡辩伎俩。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让人极为欣慰的,即使随着时代与研究的发展,弗洛伊德在所谓学术方面经受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与挑战,但在艺术方面,却是一座富矿,或者是深井,泛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好象永远都淘不尽,开发不完。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分为四章,分别是艺术,文学,恋爱和死亡。在《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中,对于此塑像的胡子,和手部动作,以及《十诫》法版的分析,与其说是某种科学的精神分析,还不如说在思路上更像是一部地道的短篇历史推理小说,甚至是一篇安乐椅类型的,而弗洛伊德这位名侦探,都不用成天在摩西像边上端详与研究,只要手里有几张清晰的照片就行。

而在《三个盒子的主旨》一文中,他比较系统的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威尼斯商人》中求婚者被要求在三个盒子中做出选择,继而再联系到《李尔王》中的三位公主,最后看似思维跳跃,实际上却是有理有据的归结到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除了给人间带来美丽和恩惠,以及掌管四季变化和人间秩序,还有一个最小的女神,是决定人们以何种方式死亡……

弗洛伊德以独特的视角,掌握了更深层次解构莎翁戏剧的钥匙,而命运三女神中最小,也是最关键的阿特洛波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呼应了此书的最后一章节,即《死亡》,其中包括对战争与死亡的思考,梦境与心灵感应,以及一例17世纪附魔神经症的个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