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摘抄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摘抄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是一本由[美] 罗威廉 / William T. Rowe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一):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清朝作为中国两千年帝制的最后一个朝代,是一个兼有成功和失败尝试的王朝,它是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最终成型阶段,对于现代“中国”政体与社会设定了基本条件。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二):读《哈佛中国史》第六册

《哈佛中国史06》也读完了。整套书就全读完了。

本册中最好的是第五章

P73、P158关于中国小说的知识点是不准确的。关于盛清最伟大的小说作者说“无疑是”,我怀疑作者难道真得不知道《红楼梦》?

P136 翻译有问题

P232杰克伦敦说中国的段落很精彩,没想到杰克伦敦还写过这样关于中国的论述。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导言中“三个重要的修正性转向”其二“内亚转向”不是特别理解,主要意思可能是:清朝将整个帝国视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而汉族区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清主在面对不同民族时有不同的身份,如面对汉族时是皇帝,面对蒙古族时是可汗,各民族协同发展,是相互独立的,行政、思想等各方面也都是独立的,更像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非以前的帝国将全国置于汉文化之下,清廷也无意于将汉文化推行至其他民族所在的区域。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四):《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导言中“三个重要的修正性转向”其二“内亚转向”不是特别理解,主要意思可能是:清朝将整个帝国视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而汉族区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清主在面对不同民族时有不同的身份,如面对汉族时是皇帝,面对蒙古族时是可汗,各民族协同发展,是相互独立的,行政、思想等各方面也都是独立的,更像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非以前的帝国将全国置于汉文化之下,清廷也无意于将汉文化推行至其他民族所在的区域。

《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五):《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导言中提到的“三个重要的修正性转向”其二“内亚转向”不是特别理解,大致意思可能是:清朝认为其帝国是多民族共存的统一帝国,汉民族只不过是其中区域最广的一部分,但不是清帝国的全部,清主在面对不同民族有不同身份,如面对汉民族时是皇帝,面对蒙古族时是可汗,各民族间协同发展,具有各自的特色,清廷也无意将汉文化推广至全帝国其他民族的居住地,而非以前的王朝将全帝国置于汉文化之下,对于其他民族也致力于将其汉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