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摘抄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摘抄

《阿波罗艺术史》是一本由[法]赖那克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一):一本经典的西方艺术史

这本《阿波罗艺术史》是一本经典的名副其实的西方艺术史。为什么说这本艺术史是一部经典的西方艺术史?理由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最初版本。这本书是源于作者于1902至1903 年间在卢浮宫学院演讲时的讲稿。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讲稿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时间上来说,也够得上是经典了。其次,我们来来看看本书作者和译者都是何许人也?本书的作者赖那克是法国著名的人类学、艺术史专家,出版过很多本研究古代欧洲文化艺术的重要著作,诸如《希腊和罗马雕塑目录》《基督教简史》等。本书的中文译者李朴园也非等闲之辈。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戏剧艺术家。当过西湖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的教授,出版过《中国艺术史概论》等。再次,从译文方面来讲,这本书也是保留了1936 年的经典译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原汁原味。很多艺术家的译名还是保留了当时的译法,跟现在的通常译法有所不同。不过在这本书的脚注中已经加以了说明,所以基本上就不影响现代读者的阅读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本身对艺术史的叙述和持论比较公允,文笔简明扼要,线索清晰,语言平易。这本书的内容涉及面也很广,艺术类别中的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美学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叙述和阐述了;而且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有所呈现了。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读者对西方的艺术史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总体轮廓,从中也可以领略到艺术之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是一本相对不错的艺术史入门书。当然这本书能以现在的这样的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方式呈现在读者前面,本书的编者也是出力不少。这个版本,增添了大量精致的艺术品、历史建筑物的图片,以及相关注解,使得本书成了一本很不错的西方艺术史的启蒙书。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二):包罗万象的艺术华章°

——评《阿波罗艺术史》

文/蓦烟如雪

这本书的素材,最初是法国学者赖那克于1902年至1903年在卢浮宫的学院的演讲稿,赖那克是法国著名的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作家,他在专业的基础上,涉猎多个领域,有众多考古发现,他还曾任国家博物馆的管理员,还有考古杂志编辑。

《阿波罗艺术史》是一本包罗万象的西方艺术史的详解书,赖那克早年就有写过《希腊和罗马雕塑目录》《经学手册》《基督教简史》等研究古代欧洲文化的艺术著作,可以说,他的行业和他所涉及专业都给他写作这本书,带来了不少素材的元素,不过赖那克是一个比较争议性的作者,唯物论者责备他没有左倾到底,但他文字的捕捉感,还是不错的。

本书有二十五个章节,从艺术起源到各个时期艺术的发展和对比,甚至东西方基督教的艺术,甚至是罗马式和哥德式的雕刻,还有文艺复兴艺术作品的详解。作者文字独到简约,整体脉络清晰,他的时间轴和他的个人看法,都能容易辨别清楚,此书讲述从蛮荒时代到19世纪的艺术史,它没有简单的铺陈,而是娓娓道来,加诸自己的所见所感,它是“从阿尔及利亚史前岩画古朴稚拙的勾勒,到19世纪法国印象派波光粼粼的颤动,包罗万象的艺术发展通过一件件传世作品,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区域人类对于“美”的向往与创造,带读者徜徉历史,点数美的过往和美的意义。

艺术的起源,谈及艺术本能的原始表现,对第四纪的艺术进行延伸,把驯鹿狩者的艺术和穴居者史前绘画进行深究,把原始艺术的神性崇拜以及巫术质素拿来解读。

这版书其实出版的比较早期,这本书是1936年戏剧艺术家李朴园的经典译本,所以这本书有很多人标点、人名、地名、甚至是表达方式都与时下的用词有所不同,故这一版本遵从了原味,保留了民国风格的同时,又选择以脚注形式加以注解,所以在翻书籍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今译和原译的结果,比如在讲第四纪艺术提到的庇里尼山的时候,具有解释今天译为比利牛斯山,讲摩俾翁时也有说它现在翻译为莫尔比昂,甚至是新格朗日现在译为纽格莱奇……

(尚未写完,先发一半)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三):西方艺术塞扫盲者

译者序中,李朴园说自己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虽然他是有兴趣的时候就做做,但是十年来能够坚持一种兴趣,且最终能够完成一本艺术类的书,我想单是这种精神就是今天身处浮躁社会处境下的我们应该学习的。

作者赖那克用了二十五章的内容从“艺术的起源”到“19史记的艺术”,所跨时代之广,想必诸君都很清楚。那么二十五章能够将西方艺术史说清楚,且详略得当,那么可见作者对艺术史以及艺术的掌控力之强。这种能力外化的结果就是能够以其一己之力影响之后所有研究西方艺术史或者世界艺术史的学者,即若想研究它们,必定跨不过去《阿波罗艺术史》这本书。

一本好的外文书,需要一个好的译者,李朴园严谨的学术态度,超强的外文能力以及简洁的语言习惯,无疑是适合《阿波罗艺术史》这本书的。在李朴园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谨的学者,在面对严谨的艺术时,他没有一句废话,尽管他有些行文习惯也就是词语等的选择与今天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我想民国时代的语言是适合《阿波罗艺术史》这本书的!

这本书里的配图非常精美且几乎囊括了西方世界艺术史上所有的应该值得一提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我想若没有《阿波罗艺术史》这本书,至少我这辈子是不可能知道有这些艺术品的存在。突然想起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我其实不想野游,我也想土豪游”,是的,对我这等收入一般的人而言,这本书于我于孩子都是一本能够收获颇多的书!

西方艺术史与东方艺术史相比肯定有所不同,但是艺术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正如本书尾部所推荐的“艺术本身虽无显著的实际功用,却能使人得到完美的知识与喜悦”一样,这本书是令人愉悦的!

艺术是由感染力的,无论你懂艺术还是不懂艺术,差别在于你能够从艺术或艺术品中品味出什么。对我这样一个不是研究艺术的人而言,显然《阿波罗艺术史》是一本比教科书更高层次的书。在这本书里,大量精美、清晰的艺术作品,配以李朴园简洁的语言,构成了一个艺术盲都能感受到艺术的世界。所以我想,艺术类著作的价值,其实远不应该只是针对学者,很多时候它应该走向大众,让大众理解艺术、从而喜欢艺术,进而提高自己的素养!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四):雅俗共赏,艺术熏陶

人类的许多活动,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比如劳动、工作,目的很明确,生产制造,满足饮食所需,再深层次一些,为了创造更多财富。而艺术,仿佛有些脱离于劳作,它不是为满足直接的生活需要而存在,但是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艺术的存在而显得更多姿多彩。艺术,唤醒人们内心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阿波罗艺术史》是法国艺术史作家赖那克的一部西方艺术史自它在著作著作,内容集合了他在1902年至1903年间在卢浮宫学院演讲的讲稿。从艺术的起源说起,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磨光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艺术、古埃及艺术……直至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艺术。

对于研究或从事艺术的人来说,需要清楚艺术的发展史,这对于他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而对于门外汉而言,适当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史并无害处,反而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在参观艺术展的时候,多少都是有些用处的。即使自己不从事艺术工作,但不能排除你的将来的孩子可能对艺术有兴趣,或者现实点讲,如果多了解一些艺术史及艺术作品,个人的艺术品味无形中也提升了,可能我们居家摆设、穿衣打扮等也能有所突破、找到亮点。

从一些影像纪录中,我们知道从原始人开始,就已经有艺术的苗头,原始人用岩壁画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活情景,岩壁上的绘画,有的是简单的线条,随之发展,壁画演绎得越来越丰富,仔细看,甚至有的很像中国的水墨画;再后来,艺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在器皿、雕塑、墓宫、房屋建筑等许多地方都体现出来。

书里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图片展示,在认识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在听它们背后的故事、创作的历史以及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立足于现实并超乎于现实的,创作者把社会现实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并将美好的希冀寄予于艺术作品。西方艺术作品有许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作者在将这些艺术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予读者而言,不失为一份客观的讲解。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阿波罗艺术史》读后感(五):有特点的艺术史《阿波罗艺术史》

有特点的艺术史《阿波罗艺术史》

艺术史有很多,这本艺术史出自一位法国的作家,在一百多年前完成的,名字叫做阿波罗艺术史,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作者崇尚阿波罗太阳神的精神罢了。不过这书一百年前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版本中增加了大量印刷非常精美的图片,光这些图片就可以组成了一部恢宏的艺术史。艺术史和别的历史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要借助艺术品来呈现,想象不出如果你没看到过这些艺术作品,不要说实物,如果连照片都没有看到过,如果能理解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魅力。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讲是这些图片反而让这本书变得熠熠生辉。

这是作者在巴黎卢浮宫里面系列演讲的基础上整理成的,是在民国年间1936年的译本。所以翻译的名词感觉挺有趣的,不过大都能看懂,比如卢夫尔博物馆就是卢浮宫,还有迈开兰哲罗、拉腓尔、佛罗棱萨、夫朗德斯、菩提彻利……等等,就是看到雷俄那托的时候愣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这是达芬奇。倒是杨凡爱克的翻译和现在几乎一样。

把达芬奇和拉斐尔放一起成为一章,主题当然是文艺复兴的油画,而下一章是迈开兰哲罗和雷吉欧,这雷吉欧是谁啊?竟然能够和米开朗基罗并驾齐驱?百度了一下也不得其解。比较是一百年前的作品,和现在有点距离了。

艺术史也许就是一部艺术作品的历史,古今中外讲述艺术史的人都在分类解读这些作品,不过真正理解这些艺术最好的办法还是去面对这些作品,可惜的是这是一部西方的艺术史,里面的作品我都没有见过,不过现在摄影和印刷的质量越来越高,使得我们可以距离原作越来越近。

埃及的书吏、胜利女神、观景台的阿波罗、拉奥孔、一尊一尊都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一百多年过去了,电脑手机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可是一百年前的艺术史却好像依然没有过时,也许科技会不断进步,但是艺术似乎变成了一种永恒,再过一千年,我们回首,这段艺术史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些艺术品不会有太多的变化,甚至这个时代的艺术品本身也不会有太多的增加和减少。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