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1000字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1000字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1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一):奠基者

几个小时看完了《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周王朝所创建的制度的确对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经济上的井田制,政治上的分封制,社会上的宗法制,文化上的礼乐制度,建立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群体意识。周公当时那些人对这个国家上层建筑的设计,显示出了与同时代相比的很大优越性,也在我们的文化因子中加入了有利于稳定的因素,中华文明也因此得以平稳的走下去吧。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二):以小见大看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延续了易中天的讲史风格。

周作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公或者说周人为了巩固政权创造了君权天授。

君权天授,人本精神,以德治国,礼乐维持,从这一套思想体系出发,周人创立了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四大制度。

以人为本,是周制度和周文化的思想背景。

以德治国,是周文化和周制度的核心和一大发明。

礼乐则是以德治国的手段。

秩序,是礼的本质,礼的精神,让每个人找到自己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礼被确定为制度就是礼制。

和谐,是乐的本质。组织的原则就是和谐,和谐则多样统一。

易中天用大白话一一讲解周人创建四大制度的得失和对中华三千多年历史的影响,实际上是将整个西周开国史和政治思想史用极其通俗的方式做了一遍导读。至于语言风格和是否太过浅显,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轻松幽默不意味着不够严谨,浅白通俗不意味着不能以小见大深入剖析。我读这套中华史至少是经常受到点醒的,我觉得这就够了。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三):早熟的儿童

后来啊,

请神吃饭的农族取代了请神喝酒的商族。

这帮华夏的奠基者扶植起了“傀儡木偶”,

竖起了三个“稻草人”,

殊不知木偶和稻草人活将过来要反了这个天,

周公愁白了头。

怕的是自己的祖宗被人心革除了天命,

失了“居中国”的正统,

被夺了治天下的资格。

要聚拢人心,

须是给人心寻个着落,

信服了天,

也便服了天的儿子。

首当其冲得将商人的那只玄鸟射落,

混淆了天神的名义,

也便神不知鬼不觉刹住了宗教的狂飙突进,

代之以自然的伦理。

皇天盖住了后土,

天人实现了合一,

天意也就等同了民意。

可民意何以要指向了你,

并授予你权力?

你说,

我耳聪目明,

听得清,思得明,晓得多,道得清。

一句话,我有德行。

民心是智慧的,

不会听信这般玄乎的无形的自矜。

于是你塑造了有形的圣人,

他们无所不通,

他们无所不明,

他们引领民心大踏步向前进。

他们有大智慧凝就的大德行,

他们统一起了祭礼,

他们规范起了乐器。

他们告诉给了全天下的君主听:

如何走,如何坐,如何跪,如何吟……

邦国之内,诸侯鼎立。

周公这个驾驶员控制了发动机,霸据了驾驶舱,操持了起落架,扶起了殖民地。

井田哺育了经济,

封建稳固了天地,

宗法理顺了秩序,

礼乐规范了文明。

王公子弟,方国蛮族,

神州四海,方正有序,

大周天下,和谐美丽。

早熟的儿童啊,快将长大咯!!!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四):奠基者的身子骨

中华民族的基调是周人定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夏或商?《祖先》里讲,“夏其实是部落国家,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周是国家联盟”,区别就在部落国家和国家上。夏商是还国家的草创时代,生存问题是部落首要考虑的,而不是统治不同民族不同部落,夏和商两个时代也并没有国家意识,没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夏的兴起时靠水利技术,生存都存问题,夏就是众多部落的联盟。商的兴起靠青铜技术,而且商更像是一个游牧商贸民族,好巫术、重鬼神、喜酒肉,这就更不像“中国”了。中华民族可是一个农业民族,农业对中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对!周的兴起就是靠农业技术。

农民是必须要未雨绸缪,有忧患意识的,不然一年的辛苦劳作只会化为乌有,这是农业民族的先天基因。此外,时代背景更为重要。周取代商,只用了30天!而且是通过趁机而入,抄了商人的老家。这时候周的江山基础并不牢固啊!殷商顽族、东夷、北狄、百濮的势力都不容小觑,凭什么周就做老大?周不得不忧患。

怎么办?周人要为找合法性。商人讲究君权神授,是天帝指定人间的儿子作为皇帝。周人偷换概念,说君权天授,天是老天爷,不是你商人一家的,是所有人的老天爷。周人顺应了天命,其实就是人心,所以取代商。因此周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治国也双管齐下,有“看得见的力量”-圣人作为道德楷模,有“行得通的手段”-以礼为序,以乐致和。

具体如何建立秩序?封建确定了政治秩序,顺民意;井田确定了经济秩序,顾民生;宗法确定了社会秩序,敦民俗;礼乐确定了文化制度,安民心。这些都是周人开创的先河。由于中国人的国家是从部落直接转化过来的,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单元,国家中的公共关系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建立,因此是君父、臣子。而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比较契合,讲究群体意思,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总结起来,周人的遗产就是一个内核,两张翅膀、三大精神、四种制度,体大精深、至善至美。西方文化讲究自由、独立、平等,作者总结中华文化的三大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有高下吗?当然没有。这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决定的。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超级稳定,自然有其可取之处。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读后感(五):奠基者

第三卷奠基者结束。 周公,是周文明的开创者,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开创的先驱者。 周的伟大在于什么——内核,他给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几千年奠定了一个基调。我们的纲常伦理,我们的礼乐制度。。。以至于当作为地痞流氓出身最后当皇帝的刘邦,在当皇帝不久就在以叔孙通为首的文人建议下开始学习礼法,开始定规矩。当时看那时汉朝的时候我没太明白,现在忽然茅塞顿开,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规则。游戏规则制订好了,我们才能彼此愉快的玩耍。同样的道理周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这种规则,把夏商时期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升级创新,然后制订了周的礼法,制订了周的礼乐,虽然他相当繁琐九鼎九锡,公侯伯子男,嫡长子继承制度。。。当这一系列规则扑面而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只有目瞪口呆,惊讶之余只有五体投地。这是何等见识之后才有一个如此严密的制度。这种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现在依然可行,依然好用,这就是周人的智慧,也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虽然现今这种文明已经老态龙钟,但你依然不能否认他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 刚才我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即所谓的男尊女卑。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母系氏族结束的第一时间,即父系氏族开始之初,这个时候就建立了男尊女卑的开始。然后古人串改历史的劣迹开始初漏端倪。从什么迹象开始呢?串改图腾,典型的就是从鱼蛙崇拜逐渐变为龙蛇崇拜。鱼蛙是典型的女性图腾,象征着繁殖,可以从古代文物中看到,鱼蛙后面跟着的都是小点那是卵,而龙蛇崇拜看形状是不是男性生殖器。再然后呢?到后来时候有了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且从用词上也能体现中国这种礼法的博大精深何为妻,门当户对明媒正娶,这种仪式感,而妾呢?说白了就是男主人的女奴,没有合法的自由权,没有财产继承权。到皇室亦是如此,皇后是正宫,皇后生的儿子就嫡子,大儿子就是嫡长子,这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果按照古代不用嫡长子,就是什么呢?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而所谓其他妃嫔生的孩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龄大,也只是庶子,嫡长子是正朔,而庶子即使在优秀也没有用武之地,这就是礼教。 礼教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就像同时期的埃及,印度,希腊后来只所以能断绝,原因也在此。 总之奠基者结束了,那是我们中华童年的美丽回忆,我会带着很多想到的问题,去看待中华的成人礼——青春志。 一个写给中华青春的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