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摘抄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摘抄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由习骅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一):接地气的历史故事

虽然用意是在通过历史故事来写时政,但这本书是挺好看!更有意思的是,一本写反腐吏治的历史故事的书,成为了2015年大众喜欢的十本书之一,这也反映了作者讲述故事的姿态和能力~~一定是用心琢磨过怎么把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接地气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二):以史为鉴

中国历史中的治国者、理政者,在主体上皆以儒家经典思想为指导理念,因此史部中所记录的历史风云、朝代变迁,也就在以事实说话、在以史料佐证,反映着历朝历代对于经部的理论运用情况、得失成败教训。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三):历史教训

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岂容贻误。僵化的思想、狭隘的私利,导演了崇祯皇帝君臣极不负责任的议事秀,空留千古憾事。可见,改进文风会风,清扫作风背后的垃圾,关系事业成败、国家兴衰,是极其严肃的政治课题,绝非枝节小事。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四):个人见解

历史交错 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只是过往 对如今的生活影响不大 殊不知 我们能从历史中明白多少 学会多少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历史为镜则可以为智者 历史里那些大大小小的过往都为如今我们做事提供着参考 提供着帮助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五):把书读活是这样的 ——读《中国历史的教训》

文/岸晓风

记得郭沫若有一句响彻大江南北的名言: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那么,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没有现成的经验呢?

当然,近代以来将书读活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我们的毛主席就是杰出代表。不扯远了,手头的这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就是习骅先生将死书读活的集中成果。

说这本书是2015年最火的图书之一,是毫不夸张的。尤其是党政干部,更是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这本书由24个故事组成,分别是作者近几年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读史体会的结集。

但是如果说这是普通的结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目前,一些作者动不动将几年的文章排列一下,就出版了,这个是通常意义上的结集。这本书的24篇文章其实是有严密的逻辑在里面的。

这个“逻辑”,就是作者集中探讨了清朝的历史,同时辅以明朝和苏联的一些篇章。作者是研究苏共党史的专家,作者笔下的苏联,是最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体会的。对于明朝,作者开篇讲的就是明朝的事。习骅的文章都有鲜明的政策指向。

这篇文章叫《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最初发表于2012年12月28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当时的背景是习近平提出的“反四风”,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奢靡之风,茹太素则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这篇文章也让我们一窥作者的行文特点,那就是他的文字和思想是紧跟形势,基本上政策有什么热点,他的文章就反映了出来,这是对时政的一种高级关注。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部分将的都是清朝。作者也对人介绍如此关注清史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离我们最近,看到清史的材料会有一种现场感。他们将中华文化好的一面发扬到极致,坏的一面也到极致了。这么大一个王朝,1840年之后就直线掉了下来,所以作者比较有兴趣去研究。可以说,作者把清朝的历史故事写活了。

为什么活,一方面,是作者对清朝史实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卓越的通过文字“借古鉴今”的能力。作者用轻松的笔书写严肃的道理,让历史的教训成为今天的经验,让前人的愚蠢成为今天的智慧,轻松阅读中启发深思引起警醒,让我们不得不对该书一次次捧起,一次次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