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的读后感大全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的读后感大全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是一本由刘再复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感(一):会在小学毕业时推荐给妹妹的一本书

以前读书,见识短浅只能以自己为尺,去揣测文章的意思,只能看到浮于社会之人之事,还特别容易被带入,成为故事中人生满是悲剧的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了已经知道的悲剧结局?为什么要活着,为了等到见证悲剧的那一天? 读了这本书之后,开了文中的天眼,对所有书中人事,现实中的一切多了慈悲之心,也终于能体会作者笔下世界的美丽,正如刚看到的那句(另一本书)人生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泡沫幻影,但美就是这阳光下的泡沫幻影折射出的七彩之光让心灵得到审美的感觉(这句话可能是我人生说过最美的话了吧,借鉴50%哈哈) 人生中的挫折是什么,是我们这些如盐粒之人落在大海中,瞬间消失于无影,融水中于无形,随后像童话电影一样变成一个水巨人,驾驭着水流,奔向宇宙 希望宇宙没有镜子,这样可以勇往直前,直到超过宇宙膨胀的速度 “砰” 梦醒了,人生真美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感(二):走,去港科大修门文学课

第一次对刘再复这个名字有印象,是读李泽厚《与刘再复对谈》,心想以李泽厚的自负,能用“对谈”一次给刘再复,足见此人不简单。后来在网上找来此人简介,感觉骨子里虽然是经过的,脑子里不可避免会被灌粪(这点从使用的语言、对鲁迅的推崇、对莫言的鼓吹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但80年代移居美国,执教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名校,应该被清除不少,而且若无些斤两,也无法在国外混那么久。但一直对他的书没有特别的兴趣,直到这本《文学常识二十二讲》,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忽然间有了怀旧的味道,尤其是封面写意山水画,让人想起了《大唐双龙传》里江中垂钓等寇仲的宁道奇。

这本书,其实是刘再复在香港科技大学讲的一学期课的录音整理,这里也不难发现香港科技大学在短短十年之内成为世界名校的秘密:选修课级别的课程,都延请一流的学者任教。而正因为听众是理工科学生,所以作者这本书的内容很注意把握分寸,很注意深入浅出,是把对象当做零基础的人来讲的,因而也是这门课更适合于大众阅读。尤其是适合大陆读者阅读,因为作者是从大陆的体制生长出来的,对于中国文学“三腔”恶习、对于文学在中国的婊子地位有切身的感悟,因而也在着力祛除这些因素。大陆的大学生尤其要读一读此书,可以尽快洗刷中学语文课对灵性的戕害。

这本书共有二十二讲,其实就是观察文学的二十二个维度,虽然不可能穷尽,但也极其了不起了。比如,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文学的超越性问题,作者在这里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就是真于本心,然后才可以谈超越,又比如作者去三腔与除旧套,真是击中了大陆文学的痛点,但不知道香港学生是不是会有同感?

但是,这本书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莫言丑陋文学的推崇,作者先讲了审美和美感,然后强调莫言是“金庸之后又一天才”,这是瞎扯淡的,看来诺贝尔奖对于文学理论家有足够的震慑力。虽然有不足的地方,但这本书整体已经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学教材了,读后对文学的理解肯定能上一层楼。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感(三):拉呱式的文学知识课

当年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是被文学给折磨的好惨,一会古代文学、一会现当代文学、一会世界文学……,最后还又加了一门文学理论,虽然,每到考试,那不是一般的惨,就算是一身的膘也挡不住啊。因为,有那么多的流派那么多的时代文学作品特点那么多的我实在背不下来的东西……于是,考研时毅然决然选择了简单的汉语。可使世事难料啊,这个学期我竟然有了一门文学课。于是不得不重新触碰文学理论,重新认真去学习。可是如果让我重看一遍大学的那些教材,打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话要是让同事或同行看见,我估计得敲死我!勿怪勿怪,就当我说的是行外话了!)。于是就开始折腾,终于折腾到一本刘再复先生的《文学常识二十二讲》,只一句“文学是自由心灵的审美存在形式”就吸引了我。对哦,所有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心灵的一种外化形式。

刘再复先生的二十二讲里的文学理论知识宛如春天山涧里的一抹新绿,柔然却坚韧,吸引着你所有的心思。记得每次上文学课时,老师只是简介这门课是什么讲什么,却唯独没有从其中抽出“文学”两个字去细讲。而刘再复先生却用“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两讲深入地阐释了文学的本质,知其然所以然,了解了什么是文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才能够去更深地感触文学的特质,如此才能对文学有更好的认知。

文学观点其实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刘再复先生这种只说“干话”不说“绸缪话”的阐述风格,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很容易让别人挑出毛病。然而,刘再复先生没有说“绸缪话”,因为他的每一句“干话”都说到了点子上。“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它可以让读者超越人生的平淡状态而进入诗意状态”的观点恰恰委婉地指出了目前文学常识中的一些问题。文学作品本身既然是诗意的,那么来阐释这个作品的理论也不应是枯燥的、硬邦邦的,它更应该是一种走心的理论。唯有走心,读者在和作者达成一种浅层次共鸣的基础上,才能从理论角度对文学作品做出阐释,才能和作者达成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感(四):拉呱式的文学知识课

当年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是被文学给折磨的好惨,一会古代文学、一会现当代文学、一会世界文学……,最后还又加了一门文学理论,虽然,每到考试,那不是一般的惨,就算是一身的膘也挡不住啊。因为,有那么多的流派那么多的时代文学作品特点那么多的我实在背不下来的东西……于是,考研时毅然决然选择了简单的汉语。可使世事难料啊,这个学期我竟然有了一门文学课。于是不得不重新触碰文学理论,重新认真去学习。可是如果让我重看一遍大学的那些教材,打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话要是让同事或同行看见,我估计得敲死我!勿怪勿怪,就当我说的是行外话了!)。于是就开始折腾,终于折腾到一本刘再复先生的《文学常识二十二讲》,只一句“文学是自由心灵的审美存在形式”就吸引了我。对哦,所有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心灵的一种外化形式。

刘再复先生的二十二讲里的文学理论知识宛如春天山涧里的一抹新绿,柔然却坚韧,吸引着你所有的心思。记得每次上文学课时,老师只是简介这门课是什么讲什么,却唯独没有从其中抽出“文学”两个字去细讲。而刘再复先生却用“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两讲深入地阐释了文学的本质,知其然所以然,了解了什么是文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才能够去更深地感触文学的特质,如此才能对文学有更好的认知。

文学观点其实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刘再复先生这种只说“干话”不说“绸缪话”的阐述风格,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很容易让别人挑出毛病。然而,刘再复先生没有说“绸缪话”,因为他的每一句“干话”都说到了点子上。“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它可以让读者超越人生的平淡状态而进入诗意状态”的观点恰恰委婉地指出了目前文学常识中的一些问题。文学作品本身既然是诗意的,那么来阐释这个作品的理论也不应是枯燥的、硬邦邦的,它更应该是一种走心的理论。唯有走心,读者在和作者达成一种浅层次共鸣的基础上,才能从理论角度对文学作品做出阐释,才能和作者达成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感(五):答疑解惑识文学---评《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蒜精,由此而孕育而生的文学常识更是耐人寻味和琢磨。身为国人,我觉得大家都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下我们渊博的文学常识知识。这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这更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充实我们的文学常识理论。

最近这些时日,我正在读由著名文学家刘再复推出的《文学常识二十二讲》一书。全方位解读文学常识,用心倾听轻拢慢捻的文学乐章。于这本书册中,我觉得读者朋友们还是可以品味到多彩的文学精髓。

朴素的封面,朴素的书名,朴素之下却时时散发着别样的吸引力。这就是《文学常识二十二讲》带给我们的最初第一印象。哪怕到合卷的那一瞬间,我依旧还情不自禁地回味无穷其间。最初我想读这本书的目的更在于想借助这本书提升自我的文学常识,借此机会更可以分享给正在读书的孩子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但是我在翻阅的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本书的深邃阅读价值。对于读者而言,我觉得只有自己读过这本书才会更深切地参透着字里行间的文学知识点。尽管文学常识很枯燥,但是在刘再复的讲解之下这些常识变得不再那样地泛泛而谈。相反的是,我更觉得如此依靠着实例般的文学作品分析激发着文学常识更深刻的内容呈现。开设文学课程的理由,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文学的第一天性,真实,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等等章节有如润物细无声般地把中国的文学常识逐一细数地分享给了阅读的读者。在通篇的阅读过程中,我很喜欢本书的分享方式。那就是将很多枯燥,单调的文学常识经过提炼,付诸于古典的名篇章节进行实例地讲解。确保着我这个文学常识的门外汉可以大饱眼福地知晓着对应的文学理论。有着举例式的分享,我觉得反过头再来看书中的各个文学常识知识点就更加地形象,生动。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间,抽个清闲的时间沉浸在《文学常识二十二讲》的翻阅中,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虽然外面有着太多的诱惑,但是静下心来细细揣摩中国这些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学常识也是一件惬意的业余学习过程。读这样的书,不带着任何的压力去翻看,书外的读者潜移默化中却也可以实在地领悟到一些文学常识方面的精髓,开拓眼界,提升自我的精神层面。换言之,《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有着不少的文学常识等待着感兴趣的读者领略一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