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100字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100字

《雍正反腐启示录》是一本由烽火无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016-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一):反腐,我们一直在做!

反腐,雍正在做,我们也在做,从古做到今,不同的时间,同样的目的。不得不感慨雍正的铁腕。

作者以细腻不枯燥,通俗不失专业,易懂不乏深度的文笔和史学功底为我们讲述了雍正反腐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可鉴之处,让我们从这个角度了解了雍正。

雍正,近几年影视剧,从《步步惊心》,到《宫》,到《甄嬛传》,一路火了下来,各种帅。其实真实的雍正真的像作者说的“雍正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宅’的皇帝之一”。勤政如他哪有时间去后宫啊。

好吧,言归正传,说歪了。

看完此书,心情真的很不好受,雍正如此勤政,其反腐的力度,铁腕手段,各种措施,如此强悍,到最后也难免人亡政息,付之东流。看着那些打老虎被雍正一个一个拉下马,痛快至极。

不得不说,在这个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下,作者对主题的把握,语言的组织,轻重的分配真的很到位,多一寸则太长,少一分也太短。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二):信手拈来的史学大师

康乾盛世百余载,除康熙乾隆二朝这一百二十年之外,中间还夹着雍正朝的十三年。与自己的老爹和儿子相比,雍正王朝过于短暂,他本人的寿数也不算长。不过确实正像作者所说,雍正这十三年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极为关键的十三年,若是没有这十三年,康乾盛世便会早早结束,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十三年,大清王朝才将衰弱的速度放慢,才坚持到了二十世纪初才结束。

说起雍正帝,第一个印象就是九子夺嫡。作为夺嫡战争的胜者,肯定有其异于常人之处,雍正帝也因此被演绎,民间有了许多与其有关的传说。再说雍正,脑海中的印象则是其严苛、残酷,建立军机处,血滴子横行,最终被吕四娘所杀。当然,这些都是演艺,作者在这本《雍正反腐启示录》中,已经为我们僻谣,雍正帝的严苛、残酷,更多的是针对那些腐败的官员,他在位的这十三年,其实也为百姓们做过一些实事,比如摊丁入亩。

顾名思义,这本《雍正反腐启示录》必然是一本讲雍正反腐的书。康熙朝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雍正即位后立刻开始反腐,这才令大清国运延续百年。由此可见,反腐对国家、对政府是有益处的,但是如何反腐,怎样反腐才能让这个治理的效益最大化,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这本《雍正反腐启示录》从雍正即位开始讲起,这位皇帝一上任,就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反腐生涯,甚至可以说,雍正帝就是为了反腐而生。作者对其的评价也是极高,他认为,雍正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同时也是反腐成效最为显著的皇帝。

在书中,作者对雍正帝反腐的各项举措讲述得非常详细,我们可以看到雍正帝做了很多的工作,雍正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毫无疑问是累死的。雍正帝的这些反腐措施为他的王朝带来了哪些变化,起到了哪些作用,作者也都一一为我们提及。

从书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康乾盛世的这段历史那是相当熟悉,随便一件史实那都是信手拈来,有头有尾,有果有因,让你读起来既看到了热闹,也抓住了门道。有了作者为我们的分析,读者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瞬间就递进了一个层次,没有以前那么肤浅了。

《雍正反腐启示录》讲的是反腐,但却是历史上的反腐。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不断去照它,才能获得收益,得到启示。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三):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雍正”和“反腐”都是热门词。受电视剧和网络小说的影响,雍正很忙。然而很多人关注雍正——甚至知道雍正这个人,可能都是因为那些虚构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历史上的雍正和电视、小说中的雍正完全不是一个人。研究清史的开山祖师孟森虽然主张雍正篡位(当然这点我不敢苟同),但也肯定雍正的执政能力和政绩:

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惟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则天之佑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

世宗承圣祖宽大之后,宗理名实,一清积弊,亦未尝立予惩治,自能洞见外省情伪,此政治一大刷新......世宗初政,精核如此,久而不衰,雍正朝事,又是一种气象。虽多所责难,亦不轻于戮辱,一未视朝士皆出其下,予智自雄,较之高宗,尚为远胜。

而反腐只是雍正诸多政绩中的一部分。“反腐”在当下的大热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雍正反腐”这个话题也是由来已久,近几年又得到某都宪的墙裂推荐,也大热起来。

《雍正反腐启示录》这本书从反腐的视角来写雍正,又给人以启示,值得一读。全书加上附录共二百来页,不长,一口气读完最多花半天的时间(坐地铁坐火车坐灰机的好搭档啊)。外表也好看,装帧精美。书中涉及清史和曹雪芹家族,有反腐的启示,有对于雍正的解读,有作者的深度解析,能满足清史爱好者、雍正粉丝、红楼梦书迷、政商界人士等各方面的需求。看得出来本书作者对中国古代史极为熟悉,历史上的贪腐故事他都是信手拈来,对历史上除雍正外的其他人反腐的功过得失也分析得头头是道。作者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历史,就是一部腐败和反腐败相互斗争的历史”,“从根源上说,封建社会中所有朝代的贪腐问题都源于权力的不受节制”,可见对于贪腐与反腐问题,作者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

本书架构非常明晰,首先通过介绍朱元璋反腐、刘瑾严嵩贪腐、崇祯失国原因、康熙朝的贪腐问题来揭示雍正决心反腐的原因,然后着重说明雍正的反腐策略:打击朋党、清查亏空、建立相关制度、提拔反腐人才,最后总结雍正反腐的得与失,给读者以启示。作者对雍正的各项政策解说到位,从雍正打击允禩一党、年、隆巨贪说起,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年隆的一生作了简要说明,并启示读者:雍正反腐极有决心,对贪腐零容忍,有遇神杀神之势,即使是年、隆这样关系密切、立有大功的亲朋好友也不例外。会考府对现代人而言是一个稍微陌生的概念,作者详细介绍了会考府的成立背景、功能、具体工作,同时又以雍正的十弟、十二弟两位亲人的亏空说明雍正的决心,对当下的反腐极具启发意义。雍正为反腐以铁腕手段力排众议改革以前地方官乱征收“火耗”的弊政,实行耗羡归公制度,又以这笔收入高薪养廉,一举多得,可见雍正头脑灵活。此外,作者对于涉贪的曹雪芹家族等“江南三织造”的败落也做了简单说明。雍正曾有名言:“从来君道莫大于用人、理财二端”。雍正对于用人很有一套,雍正一朝能吏辈出,作者仅以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为例,让读者一窥雍正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全书语言简单明了,有引用到文言的地方都用简单的白话加以解释。紧扣主题,对于雍正登基前后的历史只是作必要说明,并无赘语,但又能让读者了解到这段历史。对于雍正一朝这13年的历史虽未做过多解说,但可从雍正的反腐策略中窥见一斑。

在内容方面,作者在总结雍正反腐的得失时认为雍正反腐的不足有一点是监察机制的缺失。我个人觉得,虽然都察院在清朝的确没有起到作用,但是雍正反腐的时候其实意识到了监察机制的问题,雍正改革有一项内容是台省合一,就是“以六科隶属都察院”,虽然削弱了六科给事中对皇帝的监督,但加强了都察院对于臣工的监察。不过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又精彩,语言简练,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值得一读。

《雍正反腐启示录》读后感(四):反腐不能靠皇帝

反腐不能靠皇帝

反腐败既要靠人,也要靠制度,而且更需要制度的支撑和创新。法律作为制度的最高形态,应该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有学者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贪腐蚕食政府执政的根基。康熙帝在位61年(1661~1722年),被称之为“盛世”,但是当时户部银库(国库)只有区区800万库银。雍正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尽管雍正自认为“事事不如乃父”,但因“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深知灼见”(《雍正朝起居注》)。他对康熙留下的贪腐“烂摊子”早有洞察,“数十年来,日积月累,亏空婪赃之案,不可胜数,朕若不加惩治,仍容此等贪官污吏拥厚资以长子孙,则将来天下有司皆以侵课纳贿为得计,其流弊何所底止!”(《清世宗实录》)所以,在登基前后,雍正就有“振数百年之颓风,以端治化之本”之意。

雍正是“成功”的。他不但敢于“革旧除弊”以“振数百年颓风”,还创造了许多奇迹。不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GDP也达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雍正中年继位,在位总共13年。在这13年里,雍正皇帝整饬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去除贱籍、改土归流,尤其在反腐和改革上,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雍正的历史功绩都是古今罕见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不但“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还应“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雍正反腐启示录》一书里,作者以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评述了雍正皇帝整饬吏治的政绩,还深度解析了雍正皇帝反腐的得失成败。

1723年正月初一,雍正皇帝连发13道颁布到所有总督、巡抚、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文官武官的诏书,申明官僚职掌及为官之道,历数官场积弊和官吏肆意侵吞的严重罪行,告诫他们不许贪污,不许受贿,不许克扣;武官不许吃空额,违者严重治罪。在具体实施中,雍正不但派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去各地查账,还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人员组成“巡视组”随钦差到各省一起查账。如果查出贪官污吏,就从“巡视组”成员里选拔接任者。这是一招妙棋,也是一招狠棋。不但破除了“官官相护”的官场顽症,还激发了“巡视组”成员“打虎”“拍蝇”的动力。孙嘉淦、田文镜就是因为“敢说真话”“不谙官场之道”而得到雍正的赏识。也正是有了孙嘉淦、田文镜等干臣,雍正所推行的大部分改革以及最主要的反腐工作才得以有效展开。

雍正对贪婪不法也是“不能姑容”。雍正说,尽管“当日大行皇帝也知道这种弊端,不过不欲深究,从宽处理”,然“朕今不能如皇考宽容”,此后一应钱粮奏销事务,无论哪一部门,都由新设立的会考府清厘“出入之数”(《文献丛编》第43辑《会考府题奏档》;《上谕内阁》,元年正月十四日谕;《养吉斋丛录》卷1)。雍正对怡亲王允祥说:“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上谕内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谕)。他要求,“除被上司勒索及因公挪移者,分别处分外,其实在侵欺入己者,确审具奏,即行正法。倘仍徇私容隐,或经朕访闻得实,或被科道纠参,将督抚一并从重治罪。”(《上谕内阁》,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谕。)

雍正反腐的决心很大。即便贪腐官员畏罪自杀,也不许其得到好处。他说,贪腐官员“料必以官职家财既不能保,不若以一死抵赖,留赀财为子孙之计”。为使贪腐官员的“狡计”落空,他令督抚将犯官“嫡亲子弟并家人等”严加审讯,“所有赃款着落追赔”(《上谕内阁》,五年二月初三日谕)。同时,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耗羡归公后,它的用途,雍正规定是三大项,一是给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留作地方公用,用以清补亏欠。明清两代,官俸都很少。雍正不要官员枵腹办公,“恐各官无以养廉,以致苛索于百姓,故于耗羡中酌定数目,以为日用之资”(《雍正朝起居注》)。养廉银制度实行之后,雍正对官员的约束就更严格了,“倘有再私受规礼者,将该员置之重典,其该管之督抚,亦从重治罪”(《朱批谕旨·王士俊奏折》)。

“止贪之法,不可专责之下吏,若是贪官,其位愈尊,其害愈大,而旁人愈不敢言。”即使是王公贵族,一旦贪腐,雍正也决不放过,堪称“惩贪第一帝”。在《雍正反腐启示录》里,作者高度评价了雍正在反腐治贪方面的功绩。他认为,“雍正皇帝可谓不遗余力,其力度,其范围,算得上是古今以来前所未有的……”,“即使生病,他‘此身亦不爱惜’”。“如此看来,雍正不是把反腐当成工作来做,而是把反腐当成了毕生的事业。”但是,雍正还是“倒下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结束了他十三年短暂而又辉煌的执政生涯,终年五十八岁。雍正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为了反腐而倒下的皇帝”。纵观雍正这一生,可以说和历史上任何一位贤明之君相比都不逊色,延续了清王朝的国祚命运。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肃贪之法,但历史证明仅能管一时,不能保长久。他死后,贪污之风又一次吹向了清王朝的官场。这跟君主个人反腐的局限性不无关系。或者说,雍正皇帝过度局限于“个人反腐”,而没有致力于建构完整的反腐网络和体系。反腐败既要靠人,也要靠制度,而且更需要制度的支撑和创新。法律作为制度的最高形态,应该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否则,就极容易形成运动式反腐和人治反腐。反观当前的反腐斗争,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制度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多样,除了中纪委采取的督导组、巡视组制度,网络举报、群众举报等反腐新措施也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这不但是清王朝“家天下”完全无法企及的,也是雍正反腐之所以败,而我们的反腐斗争之所以必胜的根本原因之一。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2016年12月号P122~12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