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灯火阑珊》读后感锦集

《灯火阑珊》读后感锦集

《灯火阑珊》是一本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灯火阑珊》读后感(一):短篇里是浓度高的故事群

刚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是短篇合集有点失望,因为我最近沉浸在阿婆长篇探案的惯性里。而且我当时并没有准备好一字一句的认真看书,只想快速的欣赏剧情,于是甚至看不懂第一个故事。就放下了书换成了常规的阿婆小说《逆我者亡》。第二天准备好认真看书的心情静下心来看的时候,发现每个故事都很奇妙。我很喜欢看实体书,但不喜欢它们占空间的这一问题,但这是一本我会想要购买了一遍遍再读的书。阿婆的书也看了几十本,但只有《灯火阑珊》和《幸福假面》是我想要收藏的,而且一定要是这个有封皮画的版本。这本书是阿婆作为一个作家,脑子里不时蹦出的奇妙构思,然后下笔的时候却又不想把他们写成长篇,因为时间长故事的浓度可能会淡化,可以给想成为作家的我提供不少启迪。特别是还收录了当时英国马恩岛为追求旅游业,在岛上藏了四个小宝藏,然后雇佣阿婆写的寻宝线索故事连载……这种游戏真是太妙了。

《灯火阑珊》读后感(二):多面阿加莎

在这本书里看到了阿婆更多的可能性,在写人性相关的推理之外,有了一些文学性。

最喜欢《孤独的神祇》,从一尊被遗忘的神像的视角讲了一个看上去挺浪漫的爱情故事,男主创作出来的画写得好有画面感。

《白屋梦魇》《围墙之内》两篇有点类似,都有点神神叨叨有三角恋(细数九个故事里六个三角恋,阿婆真是爱写这种类型)结局不清不楚,有短篇小说意味深长的感觉,后者从标题到内容都让我想到了《围城》。

《女演员》里的推理桥段很容易猜,但是女主非常有魅力,结局也挺爽。

《绝路》里展现了一个发现别人秘密之后控制欲暴涨的形象,心理上看着还挺紧张。

《圣诞历险记》是轻松可爱的小故事,有波洛哄小孩现场。

《马恩岛的黄金》第二喜欢,寻宝游戏(还是旅游局真实举办的活动!)很有意思,让我想起爱伦坡的《金甲虫》。

《巴格达箱子之谜》手法不错,就是场面想起来有点惊悚。

《灯火阑珊》大概只是名字好听所以做了书名?感觉没啥特别的地方。

《灯火阑珊》读后感(三):更丰富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白屋梦魇(3/5)风格诡异,但情节逻辑太飘飘然,难懂(结尾是主角终于跨越了疯狂的边缘,与心上人走进同一个世界?);女演员(3/5)“案发”场景描写精悍精彩;绝路(4/5)展现的高度自我为中心的角色和她的结局,让人不寒而栗;圣诞历险记(2/5)毫无亮点,不过就算是这么短的篇幅也汇聚了阿加莎热衷的每一个元素(2/5);孤独的神衹(3/5)纯粹的爱情鸡汤,但算是感情迸发过程的描写比较细腻的一次;马恩岛的黄金,主要看的是编者后记,属于趣味性事实阅读;围墙之内(3/5)悬念短篇,乳白色的围墙,将他紧紧困在其中,透不过气但甜蜜而幸福——这个明喻的细致描写很棒;巴格达箱子之谜(4.5/5)出类拔萃的一篇,颇有任何一部长篇中该有的巧妙的框架、悬念、诡计与反转,作案形似《底牌》,是阿加莎别具魅力的写作方式与讲述方式的缩影;灯火阑珊(3/5)写得不厌其烦的三角恋情,但摘得一佳句:在灯火阑珊之际,记住那曾经的光明;当黑暗降临,就不会忘记。

九部短篇里超过一半都是以爱情为故事基础,而难得的是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场(长篇几乎都是HAPPY ENDING)。读写作时期不同的短篇,感受到的文字风格也有细微差异,还有引言与后记,这能帮助去理解一个更全面的阿加莎。

《灯火阑珊》读后感(四):早期的神秘故事合集

这本是一本短篇合集,里面一共包括九个短篇故事。其中大部分故事是非系列的,其中两个故事中短暂地出现了波洛的身影。与一般的短篇合计有所不同,这本书中,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个后记,用来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一些相关情况。

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字叫做《围墙之内》,讲的是一位画家和他的美貌的妻子,以及另一个女人的故事。情节非常有意思,出乎意料。不过有点想不明白,伊莎贝尔这种美貌的交际花选择穷困的画家到底是图什么?她完全可以选择可以直接为她提供富足生活的其他追求者,何必选择艾伦再通过其他方式搞钱?迷惑。毕竟她能忍下艾伦对简的不合理的在意,看上去也不像是很爱他的样子。真是太迷惑了。

这本书虽然成书的年代比较晚,但是收录的作品是阿婆早期的作品。其中有一些故事被作为原型,在后期进行了修改和扩写。

阿婆在她30岁时发表了波洛系列的第一个故事,《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而波洛系列的最后一个故事《帷幕》发表于1975年,也就是阿婆去世的前一年,当时她已经85岁了。创作生涯长达五十多年,留下了如此多的作品,阿加莎女王一定是一位创作欲和灵感非常丰沛的作家。

衷心希望我喜欢的每一位作家都能持续写作超过半个世纪。

《灯火阑珊》读后感(五):命运多舛,得过且过~

《白屋梦魇》没太看懂,后记说风格像是爱德华时期的鬼怪故事,我倒是觉得有点克苏鲁——不可名状的恐惧,吓得要死要活最后却在迈过门槛那一刹戛然而止,完全不肯再解释主角的不可言喻的欣喜到底喜从何来。

《女演员》的悬念有点像某些故事里的波洛推理,逻辑上靠谱但是充满了不可预见的变故:对方没发现“尸体”怎么办,时间长了止血带会造成坏死截肢的吧?对方万一自带武器先杀人灭口怎么办?对方如果认出了她怎么办?当然理论上在极度恐慌状态下事态很可能按照她设想的发展,但还是很冒险啊……

《绝路》,我喜欢!本来我一直以为薇薇安会在精神重压下把克莱尔推下绝路——《死亡约会》就是个标准的不堪精神勒索的样板嘛,没想到没有反转,她就这么自杀了。而反转在于克莱尔是接下来承受精神重压的那个人……我喜欢!后记里说这个故事可能写于克里斯蒂离家出走前夕,我觉得,嗯,也许互相影响吧。

《圣诞历险记》,就是中篇《雪地上的女尸》的初稿,没啥可说的,波洛老爹短篇风格,而且见缝插针地继续贯彻牵红线精神。

《孤独的神祇》,纯情感小说,虽然是HE但也有一点哀伤,“只有神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忘恩负义,我们孤独的小神祇也许很明白,知恩不报是人性的阴暗面”。

《马恩岛的黄金》,阿婆可以在第一章开头写上“谢邀”……故事本身没啥出彩的,是个三次元活动的软广。

《围墙之内》,一个讲求不得的故事。后记里说开放式的结尾也许意味着艾伦杀了妻子,我倒是觉得不太可能,想要得到就得先付出,赊账的话要加利息的。一个优柔寡断且很自私的巨婴男贪图妻子的美色,也舍不得“灵魂伴侣”的理解,最后就只好先失去那理解,再(在多年后)失去那美色。对那个灵魂伴侣来说,就算是拿钱买对方的精神出轨好了。反正我都不怎么同期。

《巴格达箱子之谜》,也是个逻辑靠谱细节逼死焦虑症的波洛老爹故事,名侦探柯南里充满了这种风格的杀人手法……

《灯火阑珊》,有点像《无尽长夜》的BE爱情故事……“在灯火阑珊之际,记住那曾经的光明;当黑暗降临,就不会忘记”,然而“不忘记”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啊,最好的悼亡,就是遗忘,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