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1000字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1000字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是一本由英若诚 / 康开丽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一):水流云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很自在,英若诚和同舍的囚犯们能交流的那么密切,并且收获良多,这说明我们需要去找到让彼此舒服的谈话环境。为什么让我有一种向往,对于当年的监狱,我都那么向往,简直了。现在的人们都看着手表,掐着时间,生怕浪费了一点点的时间。人都是急急忙忙的。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反而精神是丰富的。为什么,难道富裕的生活就必须得用精神世界的牺牲来换取吗?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二):关于此书可以出版?

奇怪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这本书可以出版? 按照现行TG实行的文化政策,虽然明里没说,但实际上操作的是逐步“淡化”曾经发生过的这场“文化”浩劫,当年那些知识分子受到惨无人道的生理和心里的折磨,新版的党简史已经消除了关于该浩劫的相关词句了,其实这和“学四史”本身就是矛盾,既然要以历史为鉴,以历史为镜,就应该勇敢的正视曾经发生过的错误,从每一次错误中纠出根本原因,不断深化改革改正,毕竟,那个年代的很多人还活着,他们经历过的悲惨命运会一代代口述下去。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三):当喜欢与喜欢相遇

因为喜欢梁左看了《我爱我家》和一系列周边,看到书友群里有人推荐英若诚自传,就顺便读了,发现英若诚居然是阿瑟米勒的译进人,好激动!

看的是中文版,由英文原版翻译过来的,据说删掉了一些,有空可以看看原版。整本书不是正序描述,而是从英若诚进监狱开始写,然后写成长,写在人艺的故事,写和戏剧的缘分,一直写到最后去台湾拜祭他父亲的墓。

英若诚在监狱里的故事可谓精彩,能在苦闷中玩出花儿来,学做菜、制酱、种葡萄、孵小鸡、画像、做手工、涂漆,blahblah。他写到并不知道为什么被抓,写到并不会逃走因为逃走了也没有意义。

英若诚引进了《芭巴拉少校》、《上帝的宠儿》和《推销员之死》,反对艺术为政治服务,提到了阿瑟米勒对郭沫若的《蔡文姬》的剧作批评——剧情太早展开。英若诚在人艺排了《茶馆》,和贝尔多鲁奇合作了《末代皇帝》《马可波罗》和《小活fo》,后来又和英达一起演了《围城》,他认为英达有希望让戏剧和电影结合在一起。

书里有很长的篇幅讲英若诚与吴世良的爱情与婚姻,吴世良真好——兼具西方女子的思想和东方女子的世俗观——可惜提早走了。

英若诚在那个年代无疑很敢说,那么——现在还能上演茶馆吗?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四):人已去,声宛在

过年时,在家里读了这本《英若诚自传》,阅读过程很愉快。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语言风趣,幽默十足。在那个灰暗年代里,他的过往铮铮有声。英若诚家庭背景显赫,他的入狱生活也格外与众不同。在狱中,英若诚没有陷入自己境况的自怜自伤的心境中,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学新事物,狱友们的各种生活小窍门,天南海北的八卦奇谈,甚至如何腌辣椒,这样的生活技巧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入狱是不幸,然而幸运的是他从未放弃自己,从未放弃希望。

在那个必须夹着尾巴做人的年代里,尤其在狱中时,仍能大声询问为什么抓他。为什么抓?在那个动荡人人自危的时候,真是太过平常的事,而英若诚可以大胆问,问过还因为自己的才华,聪明,游刃有余地立于危境之中,其间从不放弃乐观与宽容,这样的心态弥足珍贵。

英若诚家族显赫,爷爷英敛之是爱新觉罗家的乘龙快婿,后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父亲英千里,是马英九的老师。而英若诚自己,多才多艺,翻译、戏剧、电影方面都是大家。事业生活,官运享通,无一不顺心如意。读这位奇人的传记,很愉快,他的过往就像一场开了金手指的历险,处处化险为夷。

《水流云在》的英文版名字叫Voices Carry,意思是“人已去,声宛在”。作为病榻上的口述,英若诚的忘年交友人康开丽还原了英若诚老人的风趣、幽默的豁达,也还原了这位老人的世纪情怀。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读后感(五):显赫的英家,敬重的英老,可巴图呢?

看了英若诚唯一的自传《水流云转》,由英老的一位美国挚友-美国杜克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据英老临终前的100多小时录音整理而成。英老用英文接受采访,书也是英文原版,后经张放从英文翻译至中文。

英老一生显赫聪慧,从小接受天主教教育,精通英文,清华毕业,时坐过监牢,后又官至文化副部长,是著名演员也是北京人艺奠基人,戏剧界集大成者,令人敬佩。但是,整部书除了家谱之外,里里外外没有提到长孙英巴图的名字,更不用说宋丹丹,在书里只在提英达时用“他大儿子”“他妻子”来指代。

难道是美国女教授康开丽不识宋丹丹这位名气很大的女演员?非也,连康开丽和英若诚的见面都是宋丹丹介绍的(图五) 书中有英家所有人的照片,包括英小乐的儿子金星汉和英达小儿子英巴颜,唯独不见巴图。关于巴图和爷爷英若诚的照片我还是在宋丹丹自传中看见的。

另外果然,如坊间传闻,英巴图连爷爷去世都不知道,还是老师看了报纸告诉他的,书中明确写道,英若诚去世的时候,除了家人连梁天都来了,唯独不见巴图,我不知是何愁何怨,真叫人心寒。从家谱里发现巴图和英若诚早逝的哥哥英若勤同名,这也许代表了当长孙出生时家人的期望。可究竟是怎么了呢?

还有一处发现,英若诚年表里不提《我爱我家》虽然后记里康开丽提供了我爱我家剧照,这可是所有年轻人认识英老的唯一渠道啊,也许电视艺术太肤浅,入不了英老先生的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