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是一本由[美] 承现峻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读后感(一):《连接组》全书读书笔记

声明 我在阅读过程中整理了全书的重要概念、重要理论和有意思的点,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直接看我的笔记。 如果有空我还是推荐阅读原书,作者的叙述方式是为读者精心考虑过的、例子也举得非常生动,最打动我的,是那种科技乐观主义的热情。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读后感(二):神经元连接系统

1.大脑内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都向四周扩散分支连接起来,形成密密麻麻的网络。 2.受到的刺激越强,连接就越强;刺激越弱或无刺激,连接就越弱。 3.技能的熟练本质上就是因为大量重复练习不断强刺激神经元连接,最终使连接无比牢固。 4.每一个动作都是上一个神经元传递信号到下一个神经元,下一个神经元接收信号后又发出自己信号传递出去的结果。 5.精神类疾病的本质是大脑神经元连接错乱。 6.一个人的本质就是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网络系统。即“你就是你的连接组”。 7.从神经连接的维度看,冷冻身体几百年后再复生这个方法成不成,关键在于冷冻能不能保存大脑神经元连接系统。如果冷冻过程中大面积连接断裂了,那将来即使复生也没有意识了。 8.如果能用虚拟机器模拟所有的神经元连接及连接的动态变化,那么人类可以上传“意识”,得到永生。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读后感(三):你想永生吗?

钱丢丢《每天听本书》D40-《连接组》-承现峻 2017.8.17 今天听的《连接组》是一本关于脑科学的书,挺烧脑的,可是我很有兴趣,正好这一阵看的有关亲子教育主题的几本书中都涉及到一点点脑科学的知识,还挺有意思的。 于是想好好系统的了解一下,所以不但下单了这本实体书,还买了好几本相关的脑科学的书,具体书单待会附在后边,感兴趣的可以找来一起看看。 《连接组》这本书的作者,承现峻,韩裔美国人,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博士,目前就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与计算机科学系。他的研究涉及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领域。 2010年,承现峻在TED论坛上以“我是我的连接组”为题向全球听众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从而将“连接组”这个概念带入了大众视野。 在本书中,承现峻教授首先回顾了大脑功能的研究历史、近年来连接组发展,连接组目前的作用,以及未来连接组如何影响人体冷冻和意识上传这两项推动人类走向永生的科学。(具体如图,图片来源:得到)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读后感(四):活在当下,放眼未来

我读这本书的心情分为三个阶段,刚翻开书,感觉书的内容相对简单,于是把它定位于简单科普,一目十行;看到中间,作者的术语和引用越来越多,我看得昏昏欲睡;看到最后,又偶尔被作者一些特别接近人心的话语和展望所打动。但是,讲一句真话,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起我曾经吃过的那些猪脑花,有烧烤猪脑花,火锅猪脑花等等,这是我的神经元调出了猪脑花的美味记忆,并给我的唾液细胞下达了一个分泌唾液的命令。

放下书时,我仿佛又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了一分。我开始把自己的大脑具象化为一个个神经元,其中生长出一条条长长的轴突,它们从众多的白质中穿过,到达大脑皮层的另一端。途中,它会遇到无数其它神经元的轴突,它们之间会接触,如果在外界的刺激下,比如说我在学习钢琴,让它们间产生了反应,于是接触地地方就会慢慢产生突触,于是,“火花”就在两个神经元中间产生了,突触间不断地释放和接受化学信号和电信号,我又可能获得了一项新的技能。而如果我不断地练习我的钢琴技能,那么突触间的联系可能越来越多,突触可能也越来越多,而我的技能就越来越熟练。

连接组理论想要把大脑里所有的神经元、轴突、树突、突触都查得一清二楚。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这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在过去的两百年内,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很长时间才可能前进一步。人类对真知的求解都是在猜测和验证中前行,靠的是运气。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人类觉得自己越来越能认识和掌握到身边的世界,越来越能把控自身,但据今为此,人类还是初学爬行的婴儿,在真知的高山脚下,仰头望不见云雾缭绕的山峰。于是,敬畏之情由然而生。

书中提出,人是由过往的经历所组成的,基因先天决定了人的物质基础,而连接组后天决定了人的灵魂,即使基因是一模一样的克隆人,在他们分别开始思想的那一瞬间,他们的连接组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使得他们分别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人,处于自己所在的时间、空间里的那一点上,前一点和后一点的自己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人最无助的,莫过于无法了解自己为何处于这一点上,也无法预测下一点将是什么状况。这是生命的奇妙所在,也是给予所有人提醒:

过去的已成事实,无法改变。

当下的值得珍惜和享受。

未来无法预测,却可由当下进行引导。

这也稍微给予了无助的人类些许对自己命运的小小掌握了。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读后感(五):连接组(Connectome)一书短评

在连接组学萌芽之前,颅相学对脑区的划分和功能分析已有很久的沉淀,它依赖于原始的神经刺激和神经活动测量。较新的技术是MRI和fMRI无法从更精细的观测,从而难以发掘更精确的神经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连接主义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说之上,即“一个神经元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它和其它神经元的连接”。由于其涉及大脑中神经元的微观连接关系,目前的最大瓶颈是观测和分析技术的受限。

连接组是由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经历共同塑造的。基因组的先天作用决定了神经元的分裂、移动、伸展和初始连接,即构造了连接组,为后天经历所引起的神经活动提供了基础。如果把连接组类比于河床,神经活动类比于河水;连接组使得神经活动能够流动,而神经活动可以缓慢地塑造连接组,包括重新赋权、重新连接、重新连线和重新生成。连接组和神经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对大脑功能的塑造相辅相成。

连接组学作为一门新的、行成中的科学,它的基本假设和核心思想的验证依赖于观测技术的突破。这也是目前认知科学理论的难点。在2013年完成本书前,科学家们花费10余年只完成了300个神经元、7000个连接的C. elegans线虫的完整连接组测绘,其连接组规模只相当于人类的1000亿分之一。但是连接组的测绘技术正在飞速突破,主要包括了对脑的显微成像技术和海量数据分析技术两方面。

如果能够完成精细的连接组观测和分析工作,绘制出大脑的区域连接组和神经元连接组,就有可能破解结构与功能的映射关系。而如果连接组分析技术证明连接主义基本理论的成立,就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可能:破译大脑记忆组织方式从而读取记忆,通过药物等方式引导连接组的重新赋权、重新连接、重新连线和重新生成,预防、控制和矫正神经疾病。甚至可能在基于原子“控制世界”和基于基因组“控制肉体”的基础上,基于连接组“重塑心灵”。

最后,作者探讨了基于连接组实现“终极幻想”的图景,保存大脑信息,即人的心智。使用冷冻/塑化重新活化技术或者实现数字化的意识上传技术。但是,对于后者,作者对其实现的可能性存疑:因为如果发现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超出了突触的范畴,就不得不推翻“你就是你的连接组”这一假设,对大脑的模拟将需要精确到原子尺度,而无论是从计算规模、微观尺度的测不准原理、还是作为复杂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无限敏感性,都使得完全复现变得不可能。

在AI超人和奇点临近“理论”盛行的今天,合上本书,我理解本书兼顾了认知科学的科普和基于较严密分析的未来学,解读了连接主义和连接组学的基本思想、作用和实证方法,有利于加深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和革新的理解。但对于未来学的部分,如何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最后都上升为对技术爆炸的期待或者信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