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学记》读后感100字

《上学记》读后感100字

《上学记》是一本由何兆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学记》读后感(一):缅怀何老

上个月何老刚去世,经历过大时代变迁的何老给我们留下了这本朴实又精炼的回忆录,对于我这种低段位欣赏式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外面的世界于他有如街景,几十年的世态浮沉对于他来说就像鱼缸里的鱼,今天花了7个小时精读了这本将近20万字的口述,身临其境,增长了我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这段时间的历史和一些人物的认知,醍醐灌顶,何老说他从来不打算做学者或是专家,只想能旁观世界和人生就满足了,我想他也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有滋有味的慢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缅怀何老!致敬

《上学记》读后感(二):特别的年代

从一个亲历者的小视角来回看那段历史,可以看到很多史书上见不到的小故事、小细节,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人物有别于以往印象的一面,当然是有好有坏,以至于作者在书后还特意为此进行了解释。 何老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太过特别,在西南联大的那段岁月,很多同窗最后都成长为知名学者、泰斗巨匠。何老认为当时的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出那么多牛人,是因为自由的学术氛围,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那一批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更为纯粹,虽然他们处于一段黑暗动荡的年代,但他们心里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对于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坚信不疑,他们对于学习所预期的回报,不只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赚多少钱,更是努力用所学来改变国家、改变世界。 从文字里可以看出,何老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对于颠沛流离的求学岁月以及解放后的那段动荡岁月,语气始终轻松平淡,颇有点苦中作乐的感觉,只是忆起一些同窗及师长的遭遇时,不免会有遗憾和感叹。

《上学记》读后感(三):宝藏爷爷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湖南岳阳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

这本书是他口述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习经历,以及他身边的师生见闻。从1921年到1946年,何兆武的学生时代正值中国近代最动荡的年代,那是一段我们只曾听说却无法想象的日子,个人的命运在国家命运面前如沧海一粟,随波飘荡。书里讲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是以怎样的热情和希望伴随和参与着全民族的变迁。

书中有一多半是讲述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故事。我以前看过汪曾祺的散文,也是讲西南联大,不同的是汪曾祺主要是讲自己,何兆武是讲别人。这也许跟采访方向有关,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学术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历史远不是百度百科里盖棺定论的几句描述,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都有优点和缺点,成就再大也是普通人。

真希望自己身边也有一位这样谦逊低调经历丰富的宝藏老爷爷,时常听他讲讲年轻时辉煌的故事,在彷徨的时候能帮我们指点迷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与选择,如何去生活。

《上学记》读后感(四):向往

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非常向往那个遍地大师的年代,可那也是有沉重的时代背景的。

真实又有趣,许多地方看不懂(我太浅薄,知识贫瘠),许多地方深受启发,偶有共鸣。

还是在吸收知识的阶段,并且能感觉到吸收的速度不如小时候,那时候坐下来就心无旁骛,一看就一天。现在很难静下来,而且很挑书。不过看书的效果是更好的,因为会思考,会推演,不像小时候猎奇心理,图快,图新鲜。

“……既受了唯物论,也受了唯心论的影响,后来始终也没有排除这种杂驳的思想。”对,杂驳,我也是。

山河破碎、战乱家破的地方我总是看哭。寥寥数行背后有多少痛苦。

恨那些始作俑者。

这种书给人启发,辩证地接受,扬弃。

欣赏何先生的价值观。为了有趣,为了自娱,保持好奇与童真。

一辈子不就这样吗?你以为自己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就算是真有块石头刻上了,其实也还是写在了水上。

感谢那个整理聊天的作者,如果不是她,我们看不到这么有意思的作品。她的后记也写得很好(而且我全能看懂)。

《上学记》读后感(五):不止记上学

听老头儿讲古。何老先生前段时间刚刚离世,这也是看这本书的缘起,以上学为题,再映照自己上学的经历,感慨颇多。 这本书挺平实的聊天,虽然是讲上学,基本也是到49年建国开始结束,不过细节处都有所谓的新老社会对比,饶有意趣。而且其中很多内容从亲历者的视角来看,还是挺能冲击我的认知的。 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逻辑似乎一直有两套体系,一是所谓"上流精英社会",二是所谓"普罗平民大众",这两套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有崩坏瓦解的迹象,似乎还是有藕断丝连的内在坚固,结果新中国一成立,黄沙水泥倒进了搅拌车,两套体系被打散重组,可千百年惯性难挡,到现在很多舆论的争论点还是这两类视角的冲突。就我来看,网上至少有一半杠精是因为把这两类混为一谈导致的。 还有就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重要在这本书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书里没说,对现今教育及思想体系的失望是都能看出来的,政治方面就更别说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更让我对"口述历史"的兴趣越来越大,个人能接触到的世界和事件毕竟有限,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在想同一时间的河北农村在发生着什么,我的年纪轻轻的正在闹革命的爷爷和他的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们,对这个世界又是怎么看待的呢?那又是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天地。

目前这个时代,老先生追求的"幸福平静"似乎不是主流,不过也确实像是我们少有的昂扬期,光芒多,照出来的污秽也多,二元论要不得。可是,前五十年似乎是将所谓"体制的恶"进行了一次各个角度的淋漓尽致的展示,不可谓不可惜,不可谓不可叹。

更加期待《上班记》,快快出版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