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话港乐2》读后感100字

《夜话港乐2》读后感100字

《夜话港乐2》是一本由何言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话港乐2》读后感(一):告诉了我们很多音乐背后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但是文风有点儿。。啰嗦

诚然,整本书可以删去一半废话,好好把事情凝练一下,不然读到一半就很累了,可是整篇读完才知道全貌。所以语言凝练一点会更好。非常不错的乐评人。

香港的政治环境决定它比我们大陆要开放、早发展很多。

多元的文化,资本的环境,熬制出不一样的音乐。

有激进的地方,也有超时代的价值,

有才华,有创造,有斗争,有奋斗,有曲线救国

一个乐坛的人生百态

影响了很多人

《夜话港乐2》读后感(二):期待第三部

相较第一本,第二本的内容更丰富更有代表性一些。红颜薄命,天妒英才。梅艳芳,黄家驹,陈百强,张国荣,先后逝去,都在还有大番事业要去打拼的年纪。那么多计划戛然而止,且这么多年以后也再难见类似人物出现。特别是beyond, 简直是个奇迹,很多理念都领先于同时代。至今也没再见到三语同步发行的专辑了。庆幸生在那个辉煌年代,再看如今的新歌,不知20年后还有几首能流传下去。

《夜话港乐2》读后感(三):一曲一世,衷心到底

有些城市平淡无奇,有些城市却有它独特的符号。港影、港乐,乃至港剧,都可以说是一种风情。香港在我心里大概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郎,风韵天成,尤其是鼎盛时期。八十年代这样的巅峰可能不会再来,而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却总有说不完的往事。

黄家驹讲,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音乐更加快餐化,靡靡之音加上爱来爱去的歌词,真心不如回味那些鼎盛时期的经典。《夜话港乐2》以时间线为主,细述了香港乐坛从六十年代起至今的发展,作曲、词人、歌手,他们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汇聚成了那个巅峰时代最绚烂的烟火。

不知道为什么,这类文章百看不厌。哪怕是相当熟悉的歌手,早已了解他的生平,却又好像每次看别人写他时,都有不同的体验。偶有新鲜的不知道的事,就会觉得收获颇丰。对于不熟悉的人,尝试收下一份作者安利,去听一首从未听过的歌,去了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如果说到填词,可能林夕的名气是最响的,而在香港乐坛,拿得出手的作词人起码是两位数的。换到内地,这方面非常缺乏,太多的无病呻吟,不知所谓的情情爱爱,充斥着整个市场。所以,究竟是唱片业不景气在先,还是诸位从业者的不上心在先呢?

写作应该是相通的,无论是写诗、写词、写散文、写小说,最重要的目的无非是讲明白一个事。对于一首歌来说,歌词是灵魂,歌手是演绎,歌曲是载体。八十年代左右,婉约内敛的粤语歌,无论是要讲奋斗、讲爱情,还是谈人生,都能感受到那份用心和精致,有时候是对时代变迁的抒发,有时候是一个迷离梦幻的爱情故事,哪怕有时候是说教,今时今日回味起来,也可以感受到潜藏在歌词背后,词人的思考。对于当今的所谓乐坛,不求金句,但求不要玩弄听众的智商,空洞乏味的歌词,不如一个“啦”字带过咯。

夜话港乐,当属一种优雅的小情调。但我们可以从经典港乐中习得的,不仅是其所承载的那个年代的文化,也有认真做事的方法。真正的沉下心去,写一些能让人一起思考的作品,不眼热那些快钱。

但我却发自内心的觉得,盛年不重来。一曲一世,让人衷心到底的年代终归是过去了。

《夜话港乐2》读后感(四):粤语歌曲人物志

粤语歌曲人物志

文/王传言

【《夜话港乐2》,何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对粤语歌曲,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几首。尽管,你不懂得歌词的真意,却总是想着哼唱几句。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你如痴如醉呢?何言的这本《夜话港乐2》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些许的答案。他从60年代粤语歌曲的萌芽谈及,直到今天发展的模样,都能够悉数告诉,娓娓道来。对于其中的那些人物,那些歌曲,那些歌曲背后的故事,都能够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感觉。而笔者以为,该书从漫话的形式,到每个人物的阐述,更应该称之为粤语歌曲的人物志。

按照作者的分析,最切实要害的在于,当初的港英政府对文化的态度,没有加强管制,而是放松,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历史文化。如此背景,也造就了粤语歌曲的光辉岁月。从中,作者也说,对于思想的控制越是严格,就越是不可能早就文化的辉煌,歌曲的创作只是一个缩影,却能够管窥豹斑。对于香港这座城市来说,因为有了灿烂的文化,无论的电影还是音乐都风靡一时。而这,注定又不能够离开政府对文化的态度。试想,钳制思想,禁锢自由,文化岂能有自由发展之空间?

在粤语歌曲的人物中,作词、作曲和演唱者,往往是三者分离的。而在他们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比如陈百强、梅艳芳、张国荣、李克勤、谭咏麟、四大天王,诸如此类。而也有我们并非熟悉的,比如黄霑、张国江、卢国沾、泰迪•罗宾,诸如此类。而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时代中出现,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品和历史意义,在作者的眼中,正是这些不同时代的粤语歌曲的人物塑造了整个粤语歌曲的辉煌时代。

而像我们的理解那样,粤语歌曲是从不登大雅之堂成为华人世界的主流的。香港,是一个移民社会,很多移民的涌入,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居民进入,带着属于粤剧的小调,逐渐演变成为大众所熟悉的歌曲。在这个演变中,许冠杰为代表的许氏兄弟的电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电影与歌曲,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懂得,如果没有电影创作者勇敢地用粤语歌曲来充当主题曲,那就会给粤语歌曲的发展带来很多时滞。但,历史总是如此机缘巧合,两者遇到了,且受到了好评,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夜话港乐2》读后感(五):港乐传奇

第一次读何言的书,也是第一次认真的了解粤语歌曲的过往。

平时听音乐的时候,也会经常听一些粤语歌曲,听不懂歌词,只是欣赏旋律——这样欣赏粤语歌很像是欣赏是一首曲子,歌手的声音也仿佛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参与到整首音乐中,别有趣味。渐渐地,音乐听得多了,也知道了刘德华、知道了张国荣、知道了梅艳芳、知道了Beyond、知道了黄家驹、知道了许冠杰……他们都太重要了,重要到谈到粤语歌就不能不谈到他们。

《夜话港乐》是一部歌手、乐队、填词人串联起来的港乐发展历史,尽管它并不全面。

香港的音乐风格和形式是很不同于大陆的,因为大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同。香港曾经历过100年的资本主义政体,又是中国最先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地区之一,而大陆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政体。两种截然不同的政体必然催生出两种文化,而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必然造就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不管是词作、曲作还是表现形式,港乐都较大陆音乐更丰富、更自由、更多样、更创新、更包容、发展的更快,而大陆的音乐总是似有若无的跟着港乐在走,在模仿甚至在抄袭。在近代音乐史上,香港乐坛的地位恐怕要远超大陆乐坛。

读《夜话港乐》里的一位又一位音乐人的故事,看他们一张张音乐专辑的黑白图片,嚼他们一首又一首饱含真情的歌词,仿佛你就走在香港的街头,瑟瑟飒飒的风雨,明亮鲜丽的霓虹灯,街角别具一格的乐队表演……极强的代入感会让人觉得从来不曾距离音乐这么近,近得触手可及。

当然,《夜话港乐》也有它的局限和不足。

首先,前面已经提到了,它可以当做粤语歌曲的“史书”来读,但它是不够全面的。一个个的故事只算是点状历史的描述,况且这些点还不够密集,不能够代表港乐的全部。作者在书中选取的音乐人都太为人所熟知了,我相信香港乐坛是丰富的,为港乐作出突出贡献的不仅仅有“天王天后”,不仅仅有许冠杰和黄家驹。音乐史不该是为了“帝王将相”做传,倘出现在音乐史里的名字尽是些在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尽是些人所众知的名字,那么这部“史”显然是需要去丰富的。

坦白的说,作者的文字并不十分凝练,甚至有些啰嗦,读久了会觉得累,觉得厌烦。我想,倘作者能够更好地精炼下文字,或可以删减掉全书1/3甚至更多的篇幅。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客观的,作者并没有让自己的观点太多的渗透到书中,他很忠实的记录,留给读者去体会去思考。如果想要了解香港音乐,这本书还是很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