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史探微经典读后感有感

国史探微经典读后感有感

《国史探微》是一本由杨联陞著作,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史探微》读后感(一):第二把交椅

记得曾见过一则学术八卦,所谓华裔美国汉学家的四把交椅:第一代为胡适,传给第二代杨联陞,再传第三代余英时,后传第四代王德威。虽是戏言,但见识了杨联陞在“学术江湖”上的地位,及与胡适先生的渊源。

杨先生的早年文章,我以前也读过数篇,如《东汉的豪族》,虽是作者二十来岁时的手笔,但题目选得鲜明,颇有问题意识,可以看得出是全然出于治学的兴趣,用心写来。下笔也清畅可读,绝无夹缠冗余,让人不由地想到胡适提倡且力行的的白话文风。后来还读过杨先生后期的一些英文原作,遣词用句之清楚明白,可做英文的范文来看,更与胡适的英文格调有几分神似,不愧为胡先生的诤友兼传人。

如今海外学术大家的著作文集多有重版,相形之下,显得杨先生略有几分身后寂寞了。也许这本《国史探微》能填补一个空缺。看目录中的选文,多偏重通识性的文章,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学术边沿的读者,想必也能读得畅快吧。

《国史探微》读后感(二):读国史探微

幼时并不喜历史,跟枯燥、呆板的教科书有直接的关系,总觉得历史是由一堆数字加文字组成,背诵那些久远的年代和事件没有任何意义。长大一些,逐渐意识到历史其实并不只是改朝换代、宫廷争斗、战争暴乱,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历史,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亦是历史。

《国史探微》是杨联陞先生所著,里面收录了他的论著十四篇,原作由英文写成,手中的这本是中信出版社的中文版本,这类学术性的论文集,难免生涩难懂,但是此书很多章节却也新奇有趣,比如《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从来不曾想过中国古代就有比较明确的节假日制度,当然这是针对官员来说,跟农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关,古代的官员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公务员,也有逢几天一休的假日,这与咱们一周修两天非常相似,当然朝代不同,规定也不同,但是逢年过节、嫁娶丧诞都会有法定假日,在唐朝居然假日可以达到五十三天之多。

杨联陞先生自清华经济系毕业,所以写的历史论著中无不有经济学的影子,从经济学看历史,本身就是非常好玩的事,他自谦所著力求深入、探索精微,在我看来这确实难得一见的好书!

《国史探微》读后感(三):重新梳理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我们在学生时代都学过,如今重读这本《国史探微》,就是简单地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番重新梳理,即宏观视野下的微观考察。这里不再有王朝兴盛和衰亡的故事,也不再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执著,有的只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探究。

杨联陞老师的这14篇论文,不是对中国历史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历史事件再逐一论述。当然,这些论文也都按着类别进行了分类,包括了社会史、经济史、史学史三大范畴,社会史的文章让我们读起来更为亲切,既有权位的专业性,又不失应有的趣味性。

如果不是史学研究家,恐怕对阅读历史文献和国史研究感到枯燥和乏味。但是,阅读《国史探微》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不是一本纯正的历史教科书,所以行文上更为自由,可以随意地旁证博引,即使你不知道当初的历史事件,也能从杨联陞老师的例证中找到应有的“答案”。有人可能把这本书当成是学术性的论文集,但我却觉得这本书的趣味性更值得研究,这是一本历史研究的评论集,也是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趣味集。

正如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对整个中国历史加以观察,即可发现这个多面的中国中心之世界秩序,是在不同的时间,从许多程度不一,甚至有时几近于零的事实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神话。读这本书,重新梳理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原来中国历史的趣味性。

《国史探微》读后感(四):杨联陞探索的历史细节

应该说对于历史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不同的人,当他们面对历史时,都会以自己的视角探视历史的真相,都会有新的发现或认识,因此所谓的历史教科书,或者什么权威“正史”,其实都是可以商榷的。

历史学家杨联陞他是“台湾”的院士,他学识渊博,曾在人文学手和社会科学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但我孤陋寡闻,之前并不知道这位学人,直到看到了他的《国史探微》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他的独特性,独特在哪里呢?就在于他在宏观视野下做着微观的考察。他从经济入手,探寻各个年代中的社会状况。比如书中所谈到的,从《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和量词》来分析历史中的虚与实,这确实是细节中的发现;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趣的文,那是从《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和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中来看中国社会的互助性,甚至还发现了中国彩券历史的源头,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该书收有作者十四篇论文,是他发现在学报上的论稿或者是演讲稿,因此这不是一本系统性的专著,而是他通过各个具体的细节,来阐述各个历史进程中的生活和社会的结构,比如从《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从《明代的地方行政》、朋《国史上的人质》、从《会子形状考》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许多历史史书中所忽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历史中最鲜活的部分。

很多人学历史感到枯燥,感到沉闷,因为他们接触的历史都是筋骨,而杨联陞所讲述的则是历史的血肉,无疑这就能让人产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因此我们只有让历史赋予生命,那么才能建立真正的历史观。

《国史探微》读后感(五):每次都令人感动的中国史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知道杨联陞这个治史的大家。本书从外表上看,没有出奇的地方,就如同老子的大象无形一般,不深入,总是片面。

作者的治治史功力很深厚,字里行间的描述都有民国时期学者的遗风,这种很朴实的治史方法在现今的史学著作里面,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了。而且先生的设计方面很广,学识也很博,可以看出其有建国之前知识分子的特点,都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这在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古文的使用,已经渐渐式微,对于历史的研究,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研究,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总是令人惋惜。

这本书作者多是从细节处入手,通过对中国史的一些细微末节处的描述,剖析,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展现中国古代的人文风情,一些细节的考究很能让人接受,还很与有荣焉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史,国史给国人的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历史沉淀的积累带来的人民的骄傲。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的合集,有些地方还是有些艰涩,不过还是能让人一直流畅的通读下去,文字使用,古文引用,信手拈来,不禁带给人盎然的阅读兴趣。所选角度,细微但不卑微,作者深入的分析研究逐渐由微知著的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由小见大,展现独特的历史角度,不愧历史大家!

本书虽小,价值不小。国史虽旧,內粹尤新。对于历史的研究,就应该保持同作者一样的学术精神,业务专精,侃侃而谈,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微,不浮夸,脚踏实地!而这,是我被历史学人的前进方向。

中国史,浩瀚,晦涩,博远,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研究方向。与古人,遇古人,徜徉,体会那浓浓的同心的感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