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的对话》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对话》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对话》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莱德 (Richard Leider) / (美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1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对话》读后感(一):对话生命,人生不留遗憾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无价的,然而如何对待生命,每个人却不同。

很多人实际上是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只是这么活着,努力地活着。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

能不能活成真正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是另一回事。

曾经和很多朋友聊天,说起时间过得太快,一晃一年过去了,再一晃三五年酒过去了,有朋友说:人,只要过了25岁,就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嗖嗖的,前几年的事情,想起来跟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仔细想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到郑州算来已经15个年头,现在想来仿佛还跟昨天一样。

对于年纪大的人,我们常说,“家有一老,胜有一宝”。对于年龄逐渐变老,年轻人估计没有什么感觉,而对于进入退休年龄的人来说,这话题,估计会让一部分人焦虑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共同面对的话题,老年人如何生活,社会如何保障,这些都需要解决。

如何正确面对家人变老,如何让逐渐变老的家人正确面对,活出精彩,是一个摆在众多人面前的一个躲不开的话题。

在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下,子女孝敬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是一个方面。让身为老人的长辈,也能将自己视为一个有价值不能过去很重要的人才是一个关键。

老年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很简单,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想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做真实的自己。

如果在心里清楚了这些,就会珍惜人生的每一段时光,在每一个时段活出应有的精彩。

如果老年人也很正常的面对自己的晚年生活,甚至有可能活出比以往人生更加精彩和有意义。也会有更加满意的生活。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八十不算老,九十还算小,人生满百刚刚好。

如果心态好,这其实还真就不是个事。

《生命的对话》是被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评为“教练界的传奇人物”的理查德.莱德和哲学家戴维.夏皮罗一起合著的一部关于老年人话题的作品。

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对晚年生活的意义与目的进行探寻,同时深度思考这些问题,在内心深处找寻答案。

让每一个日渐变老的人,学会成长到老而不仅仅是再变老,有机会在晚年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目标和激情去生活,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要想成为的模样。

生命的意义在于人生不留遗憾。

《生命的对话》读后感(二):如何让生命到老都灿烂

朋友,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有的人20岁就死了,只是70岁才埋”。这句话告诉我们,有的人一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活的有意义? “每一天,每一夜,我们成长、我们给予,这正是人生意义所在。而它与年龄无关。”这段文字是《生命的对话》封面上的,人只有每天成长,给予才有意义。而不是看见一天的日子,就预见了自己的一生。

本书共有两位作者,理查德·莱德是美国杰出的高管生活教练之一,被福布斯评为”最受尊敬的五大高管教练之一”,并被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评为“教练界的传奇人物”。出版过多部畅销书。 戴维·夏皮罗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作家,长期致力于探索事物的本质,以及年轻人与成年人生活平等的议题。两人合著了多部书籍。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老去的过程中成长得更圆满的书,也是让中老年生活更加充实、精彩的实操指南。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在走向生命的终点。那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书中给出的答案就是不断成长。如果你愿意持续成长,你就会走上积极变老之路,否则就是被动地老去。

首先:被动老去?还是积极变老? 岁月流逝,我们距出生越来越远。刚开始,我们急切地盼着长大,那意味着自己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地做自己。 对于变老,我们也无法选择。随着生理上的器官衰退,更多的人是心理上的担忧。害怕自己拖累别人,害怕自己毫无用处,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所以好多人都害怕退休,就有了退休综合征。 被动老去是一种消极的、模式化的状态,我们只是坐在那里,任由身心一天天衰老下去。而积极变老则是一种主动的状态,需要给自己树立人生目标并付诸行动。 积极变老的关键是对变老这件事进行由内而外的思考——这是一种探索,探索如何在一个害怕衰老的社会文化中,充分体验晚年的意义和价值。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会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自己可以为了成长而回顾人生,为了给予而展望未来。“成长和给予”充分体现了我们晚年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人“要快乐”,就必须有产生快乐的理由。要想积极变老,我们也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清晨从床上爬起来的理由、一个做我们现在所做事情的理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我们需要有归属感,需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其次:三大理由让我们走向积极变老之路 第一,它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目标,一个清晨从床上爬起来的充分理由。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我们可以为了健康,让自己早起锻炼,为了充实自己,早起读书学习。 人生每时每刻都在倒计时,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当你能有只争朝夕,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生活的时候,你还愿意清晨睡懒觉?只要醒过来,我都是第一时间爬起来。 第二,积极变老让我们更有弹性和韧劲。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明确的人生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换个角度去解读问题。面对生命中不可抗拒的疾病,我们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医学可以解决,我们会全力配合;医学是个难题,绝不浪费资源。你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可以更积极地处理困难情境,更快地走出来。 第三,积极变老会让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好。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用更强的同理心为人处世。能准确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会让我们抱有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帮助我们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再次:如何避免或应对晚年危机,重燃希望 我们都知道,挡风玻璃比后视镜更大的原因,是相比你身后经过的,前方所见更为重要。但对于许多进入晚年生活的人来说。他们的视线所及却只有后视镜中的内容。 它预示着我们正日渐走向“晚年危机”,晚年危机的特征是不满足、身份的丧失、期望的落差,还有就是感觉生命巅峰已过,从此一路下坡。 晚年危机可能会被某个重大事件触发。比如,所爱之人的离世、疾病伤痛、财务问题。又或许仅仅因为一些小事,比如头一天还热情拥抱着晚年生活第二天就感觉自己衰老虚弱,无人关注,无关紧要。 应对晚年危机,首先我们要用比较满意的心情,透过“”后视镜”回顾过去,并带着希望透过“挡风玻璃”看向前方。 然后是“危机”可以解读为“危险+机遇”。改变心态,从危险到机遇,从循规蹈矩的生活到美好生活。从过去的损失和后悔中反思,吸取智慧应用于未来。 练习带着使命步入老年,我们只有真正去做事,才能让一直试图想要做的事情发生。一想到余生无多,便会刺激我们行动。年龄的增长意味着更有使命感——为生活做贡献。 写在最后:衰老不可避免,当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忌惮、恐惧衰老时,学会积极变老是唯一的解决路径。通过这本《生命的对话》,我们懂得了,用乐观的心态保持学习和成长,才能让自己的余生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生命的对话》读后感(三):人生后半段,衰退期?重生期?

“当我老了,我要拉上好久没见的老友去旅行,去好多好玩的地方,吃各种没吃过的美食。” “当我老了,我要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姐妹组团养老,养养花、种种菜,过着悠闲的老年生活。” “现在我要多锻炼身体,把身体保养好,挣好养老的钱,当我老了,我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我老了,恐怕身体也不好了,想吃的吃不了,想旅行又走不动了。” “老太可怕了,退休了都不知道去做什么,真的好无聊呀!怎么办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日渐衰老,在面对身体和工作方面的变化时,每个人的想法也都各不相同。 以前我也常幻想自己年老后的生活——现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到时和姐姐妹妹们一起养老,大家互相扶持过好老年生活。 直到我读到这本《生命的对话》才发现自己的愿望太肤浅了。原来老年人不但可以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还可以做个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书的作者之一是美国杰出的高管生活教练之一理查德·莱德,他被福布斯评为“最受尊敬的五大高管教练之一”,并被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评为“教练界的传奇人物”。 本书的作者之二是哲学家戴维·夏皮罗,他长期致力于探索事物的本质,以及年轻人与成年人生活平等的议题。与理查德·莱德曾合著过多部书籍。 那么,在变老的路上,我们可以如何变老呢? 01成长到老 梁晓声曾说过:“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这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并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两次成长。第一次是从童年到成年;第二次是从成年到老年。 第一次成长,大多时候会受家庭和社会多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做许多自己并不情愿的事,因为要生活,要为家庭负责。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人在前半生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所做的选择也通常取决于社会期望、文化习俗和外界需求。 第一次的成长给了我们太多成长的经历,当我们到了老年时期时,是可以借助前半生的经验来反思生活,并开始第二次成长的。 老年时期的我们,终于可以不再为生活奔波,终于可以冲破藩篱,选择去做真正的自己——最真实、最完整的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尽管如此,但还是有许多人无法接受变老,以为变老就不中用了,没有价值了,一天天的忍受衰老的痛苦,煎熬不已。

“老”真的如此可怕吗?当你看到《人间值得》的作者中村恒子奶奶就明白了“老”真的不可怕,而且还可以活得很有价值感。 恒子奶奶是日本 zuì年长的心理医生,她行医70年,年过九旬还坚持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 从恒子奶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老”不过是每个人必走的一条路,至于要如何走,用什么心态去看待它才是关键的。 由此可见,当我们学会“成长到老”,让自己终生成长,而非让自己觉得自己仅仅是“变老了”、“无用了”,我们就有机会在晚年生活里全然地活成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模样,并带着前所未有的目标感和激情去生活。

02积极变老 老年人能像恒子奶奶那样坦然面对衰老,依然坚持用自己的余光,在某个角落里温暖点亮别人也不少。 73岁退休教师杨维云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名语文老师,曾在一所小学任教30年,后又做了20年幼儿园园长。 退休以后,她觉得自己应该要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做“喜洋洋直播课堂”,原本定位的受众是学龄前后的孩子,课程主要是“幼小衔接拼音教学”。 可是后面发现直播间里“藏着”很多不识字的成年人。于是,杨维云老师的课堂任务又加了一项“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她在直播间不带货,不收报名费,也不收学费,真正实现了无偿授课。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不识字的成年人一共3800万。并且,这个群体里女性占比达75%。 在杨维云老师直播间里学习的人,最年长者72岁。因为杨维云老师,很多错过上学的成年人,试图跨越过去几十年的障碍,从此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杨维云老师带着意义感生活,她为社会贡献出最后一份力,并有意识地走上了“积极变老”之路——继续成长,增长智慧,心怀万物。

那么积极变老会带来哪些好处呢? 第一,积极变老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事,不空虚不无聊。 第二,积极变老会让我们更有弹性和韧性。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明确的人生目标可以让我们更积极地处理困难情境,能更快地走出来。 第三,积极变老会让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好。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用更强的同理心为人处世,拥有更高层次的系统性思维方式。 由此可见,人生后半段,只要我们积极变老,依然可以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

03生命的意义 生命有什么意义,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有了路。因此,生命只有你赋予了它意义,它才有了意义。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找寻生命的意义。 第一步:确认你想要如何提供帮助 杨维云老师退休后,总觉得要干些什么才好,不然生命的后半段不就真的在无趣又无聊中消耗掉了。她知道她擅长的是教拼音,于是她开设了课堂帮助那些有需求的人,用自己的天赋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第二步:明确你想要帮助什么样的人 杨维云老师在做“喜洋洋直播课堂”时,发现有许多不认识字的成年人在学习。于是,她增加了一项“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 她了解到他们因为不识字非常自卑,明白那些不识字的人在社会上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像,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坚持为他们无偿授课,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充分给予。 她用自己专业帮助、激励、支持他们,让他们可以开启一段新的航程。 第三步:找出什么可以激励你(以及什么会让你全力以赴) 仅仅知道你的兴趣所在或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请问问自己:我愿意为什么做出牺牲?当你发现你愿意为之付出的东西时,你就拥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 当我们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能大胆地追求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坚持做,也就能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了。

写在最后: 人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成长中变老,幸福快乐地享受老年生活的。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在变老的过程中成长得更圆满,还告诉我们如何做,我们的晚年生活才能过得至少和过往岁月一样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不能悲观地接受变老,而要将变老视为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不断地自我成长。因为,老年人其实也可以心怀众生,带着更大的目标感和意义感去生活的。 如果你正在变老的路上,或已经变老了,但还不知道如何面对“变老”的话,不妨翻开《生命的对话》去找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吧! 人生后半段,衰退期?重生期?尽在你的一念中,你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