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蒋碧微回忆录》是一本由蒋碧微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一):谁的人生都是人生啊

20161211刚开始阅读

所有自传都有自恋并自欺欺人的成分,钱钟书说:自传更像是他传,他传才更像是自传,也是有趣。蒋1964年发表回忆录,此时她六十五岁,离开道藩已五年,离开悲鸿已是二十年。四年后道藩病逝在台湾,又过了十年,蒋也去世了。

比较悲鸿与道藩这两个都是早年学画的人,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包括蒋自己在内,传统女性的束缚美在游学旅居国外多年后仍然还占据主导,忍无可忍才离婚,不可不谓之悲剧。奔放与隐忍,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分开大都是反目的,蒋与道藩没有反目,倒不觉得是他人品多好,而是作为一个圆滑政治要员,他有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看到他们游历欧洲的片段,我应该把英语捡起来好好学了。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二):《蒋碧微回忆录》拔草后感

马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五星推荐。书中的徐悲鸿,善良老实,却因为一次桃色事件被前妻愤恨半生,以至于在其晚年的回忆录中频频揭徐悲鸿美术大师光辉下的性格瑕疵;书中的张道藩,民国身居高位的暖男,对女人细致体贴,最终正室和红颜都对他理解赞誉;而蒋碧微,虽然敢爱敢恨性格要强,最终受限于男权时代,被徐悲鸿“遗弃”后受张道藩荫蔽,在张道藩倦鸟终还重归家庭之后还是靠徐悲鸿的画支撑风烛残年。不过对蒋碧微,总体的评价还是正面的,有道是“撒娇女人最好命”——那前提得是盛世的年轻女人;而独立果敢内心强大的女性,无论何种年龄何种世道,生活总不会太差。书中略有对国民党内部和解放前夕时局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也能借此对那个时代正史描写不多的本来面目略窥一二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三):人生若只如初见——看《我与徐悲鸿》有感

图:来自网络

前几天有个新闻爆出有个女孩,婚前得知未婚夫出轨,一气之下自杀了。这让我想起蒋碧微和徐悲鸿,要是这件事发生在民国,要是蒋碧微依着这位傻女子的性子,不知该死多少次了。

有句话叫着“生女当如蒋碧微”,蒋碧微,生于江苏宜兴南门大人巷名门望族,因生在二月适逢海棠盛放时,祖父取名棠珍。碧微后为徐悲鸿所取。

蒋碧微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四):蒋碧微的生活

数年之前就看过廖静文的《徐悲鸿》,今日又读完了蒋碧微的《我与徐悲鸿》,一种事实,两种叙述,若单看蒋书,通读下来,对徐悲鸿的失望愤恨只会愈来愈深,然对比两本,则不敢对任一叙述妄信矣,人只凭自我感情记录事实,到底谁是谁非,恐怕无人能有资格做公解。

所以看此书就把它当一个故事来看吧,不必太当作事实,欣赏其剧情及文笔就好,蒋碧微的文笔是不错的,我也很是欣赏文中的一些书信摘录,民国时期的书信,文人手笔,古言古语,优雅委婉。

前面几章记录了蒋的故乡,家族和世俗之事,展现了当时宜兴的部分社会风貌,作者的确是才女,记叙细致而不繁乱,娓娓道来,渐渐引至与悲鸿 的相识。后面记叙和悲鸿几次到欧洲及亚洲各国的经历,令我叹羡,法国,英国,德国,罗马,新加坡,苏联,至今约一百年前的民国女子已周游数国,观遍世界奇景风情,一生中能有如此阅历,任是多么辛苦漂泊也值得了。

读完掩卷而思,人生,婚姻,数十年,一场戏剧,人生是这样丰富、多事,总都是要经历的

《蒋碧微回忆录》读后感(五):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今早在地铁上发现这本《蒋碧微回忆录》差不多看到接近尾声了。忘了哪里看到的争议,说这本书很多是台湾的名编辑润色的成果,但我却表示怀疑。我想作者平时一定是有记日记的习惯,不然很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很难如此精准的回忆起来,尤其是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作者在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早已是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了,从小在名门望族的文化熏陶加上后来一直在民国最顶尖的文化圈子里生活,这样的经历就算天生资质再愚钝也无需人代笔了。虽然上下卷名字是《我与道蕃》《我与悲鸿》,貌似是讲两段感情经历,但其实很多章节都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风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今天看到结尾八年抗战结束,作者回到家乡,满目疮痍,物是人非,不禁让人唏嘘。书的开篇作者就说希望务求做到“真实”,我想作者是真的做到了。书里的每个人物,包括她自己,都让人感到无比真切,有得意有快活,也有纠结有失落,甚至每一天都在经历“为人”的困惑,没有谁是接近完美的,每个人物都是个多面体的姿态呈现出来。

吸引人的艺术作品我觉得是需要作者有一定的经历的,高晓松总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也能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就是天才了。很多作品读起来特别乏味也是因为人物的呈现太单一了,只有一个或简单的几个面,而不是个接近360度的人。动人的讲故事作品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贯穿始终,一种是刻画到位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发生一些并不怎么起眼的琐事。后者的动人之处就是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副真实的生活卷轴,在慢慢的展现它的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