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哈德良回忆录》读后感锦集

《哈德良回忆录》读后感锦集

《哈德良回忆录》是一本由[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德良回忆录》读后感(一):哈德良

安提诺乌斯(Antinoüs)是哈德良皇帝的个人随从,是哈德良的同性情人、爱人,是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一笔带过的哈德良的“男宠”,也有人用中国词汇“娈童”视之。没错,虽然安提诺乌斯的出生年份至今无法确定,但安提诺乌斯大约也要比哈德良小25岁。哈德良周游时,发现了当时十三岁左右的安提诺乌斯。同样身为同性恋的尤瑟纳尔,在几乎像安提诺乌斯小传般的SÆCVLVM AVREVM(黄金岁月)一章中,为哈德良与安提诺乌斯安排了一个简单而美丽的相遇。在Nicomédie城(凯撒与同性情人尼科美德留下风流韵事之处,此处的地点也是尤瑟纳尔的有心选择)的一个夜晚,有人念了古希腊卡尔基斯的悲剧诗人吕哥弗隆的诗作,哈德良欣赏诗句的同时,发现了坐在一边喷泉外缘倾听着少年。

安提诺乌斯的传记作家Royston Lambert认为安提诺乌斯可能从小受过教育,但显然尤瑟纳尔笔下的少年“文学知识很少,几乎对什么事都一无所知”。少年听着晦涩的诗,漫不经意但又若有所思的神情吸引了哈德良。聚会花园中的泉流献给牧神,十来岁的安提诺乌斯此刻在哈德良的眼里就像深林中的牧童,安提诺乌斯听诗就像牧童闻鸟啼。安提诺乌斯察觉到哈德良的目光,一脸绯红。

Une intimité s'ébaucha.

“一种亲密感悄然萌芽。后来,他陪我经历所有旅行,几个奇幻的年头于焉展开。”

Lambert在他的Beloved and God一书中写道,哈德良带男孩去旅行,在精神上,道德上或身体上高涨的时刻都与他保持亲密,在他去世后,他的形象被包围着,这显示出对他的存在的着迷,这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信仰。哈德良需要他的陪伴。

哈德良是罗马最有文化修养的一位皇帝,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天文、建筑均有涉猎,《哈德良传》的作者安东尼·埃弗里特说,某些方面而言他是一位善良版的尼禄。他“学习一切,阅读一切,探究一切”,接纳各位哲学家和流派的思想,他甚至没有执着于罗马宗教,而是投向崇拜得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的厄琉息斯秘仪。“遇到两种互相矛盾的文本或想法,试图调和两者而不是择一采纳,将它们看作同一现实的不同方面,或是两个连续的阶段”。哈德良兼容并蓄,看起来是个多元论者,但他也表现出与之对立的一面——无法理解武装反抗的犹太人对本民族律法和传统的坚持。反抗被血腥地镇压,包容变为不容。他南征北战,少年得志,很早就获得了图拉真从涅尔瓦手中继承的钻石戒指,离皇位继承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那时问他应如何过好这一生,他的回答绕不开自我修行,治国平天下,使罗马成为永恒的帝国。

《哈德良回忆录》读后感(二):如此别样又令人敬仰的哈德良

哈德良,作为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主要生活于罗马鼎盛时期。作为帝王,他的政绩卓然;作为普通人,他博学多才,在文学、艺术、数学和天文等领域都造诣颇深。

这样一位伟人,如果让他来叙述自己的一生,他会怎么讲述,我们不得而知。但法语小说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用尽人生一大部分时间试图来描绘哈德良,《哈德良回忆录》就是她献给世人最好的礼物。

本书以书信体书写,是老迈的哈德良写给十七岁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书信。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哈德良对人生、社会、爱情、政治、艺术等命题的观察与思考。不过,按照题材来分的话,它仍然属于小说的范畴,只不过本书更忠于史实,这也使得本书更有其阅读价值。哈德良对于人生的回忆过程,也是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思考过程。

本书以哈德良生病后开始书写,原本是想要告诉马尔库斯自己的病情进展,却渐渐变成了回忆录。全书涉及内容颇多,其中文字读起来是散文的模式,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有一些点令我感触颇深。

对于饮食,哈德良生来衣食无忧,除了自愿性或暂时性的食物匮乏,他无须担忧吃饭问题。在喜欢暴饮暴食的罗马人之中,他是享受节制的。他对于食物似乎有着一丝丝敬畏之心。“吃一颗水果,是让一样鲜活美好的异物进入体内;它和我们一样,都得到大地滋养宠爱。”

作为帝王,如果他想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他的节制让我看到了他身上的品质,对食物如此敬畏,难怪他可以体恤黎民百姓。如此帝王,能够站在至高的位置上,也是当时罗马人的幸运。

在回忆中,哈德良回忆了自己如何一步步成为帝王的。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也不断审视人生,反思自己,他还这样定位自己:“我是好军人,但从来不是伟大的战士;我喜好艺术,然而绝非如尼禄死前一样,自以为是艺术家;我有犯罪的本事,却没有任何罪名。”

事实上,哈德良的伟大远比他所描写的这样谦虚。在位期间,他停止东方战争,与帕提亚国王缔结和约,改革官僚制度和法律,建立起“哈德良长城”,还主持了大量艺术、建筑项目。这样的成就,是无数伟人所无法比拟的。

你可能无法想象,站在如此至高位置的人,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习性,他研究星象。“人既身为宇宙的一粒微尘,共同依循主宰天空之法则,朝天体探问人生主旨,寻求关乎我们成败的冷冷共鸣,这并非荒诞之举。”他经常性的仰望天空,观察星座,后来死亡成为他凝视的目标。

阅读《哈德良回忆录》这本书的有些内容,其实是费力的。怎么说呢?哈德良虽然是一位帝王,但这些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却更像是出自哲学家之口。无数语句充满哲思,值得细细品味,而散文式书写语言又是那么唯美,这使得某些内容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与消化。

《哈德良回忆录》读后感(三):哈德良回忆录,看见历史,看透心

一九二七年左右,福楼拜的一册书信集,我读了又读,处处划重点 ;在书中找到一个令我念念不忘的句子:“从西塞罗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这段时期,曾出现一个独特的时刻:彼时,众神己灭,基督末显,唯人独存。”我的人生将有一大部分花在试图定义,然后描绘那独存于世并与全人类息息相关之人。……一九三四年的书写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句子:“我开始看出自身死亡的轮廓。”如一名画家,面对一片辽阔无垠的风景而立,时而往右,时而往左地,不断挪动画架的位置;我终于找到了看这本书的观点。——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创作杂记”中这般写道。

《哈德良回忆录》是以罗马皇帝哈德良给他的继任者、年轻的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书信形式写成。读着你会发现它既是虚构小说,也满含对历史的沉思和哲学性,文字引人入胜、亲切且充满了如此准确的细节,以至于我很快就怀疑我正在阅读的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文献——其实在小说中,历史的精确性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哈德良回忆录》中,真实性着实令人欣慰。事实或许介于两者之间,从“书目注记”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它是基于广泛的历史研究的。

最幸运的是,尤瑟纳尔提供了一种朴实博学的语气。历史学家可能会对它的细节提出异议,但总的来说,尤瑟纳尔创造了一段有效的历史和一个非常生动和真实的皇帝肖像。

但起初读得着实很慢,需要适应,尤其是缺乏对话的挑战以及尤瑟纳尔的散文书写,充满了博学的引文和晦涩的文学参考,还是有很多难懂的地方,可慢慢的,就会发现尤瑟纳尔在此中倾注了到底多大的心力,她那精湛的技艺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哈德良,及其关心后代的判断、继承人的福祉、世界的状况,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哈德良的自我剖析——一封悠闲而深刻的信中他回顾了自己的生活,对自己和他所统治的罗马世界的理解,以及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慢慢就会发现尤瑟纳尔笔下的哈德良是最令人钦佩的,尤瑟纳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哈德良,一个坚忍的人,一个感官主义者,乐观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愤世嫉俗者;一个行政官、战士、政治家,以及一个迷信但敏锐的预言家和他的世界的解释者。

他接受一切,喜欢一切:男人、女人、战争、和平、希腊、罗马。他没完没了地读书。有时甚至觉得哈德良本质上就是一位哲学家,迷恋着古希腊人和他们的学问,从整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他有在试图理解生、死以及他自己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的。甚至觉得哈德良的观点和基本理想就是罗马美德、希腊哲学和人道主义的混合呈现。

你可以在这看到他年轻时的无限野心、对希腊文化所怀的热情以及这些如何影响着他的统治。你可以在这看到他转瞬即逝的爱情,以及与年轻的安提诺乌斯的关系——他唯一的真爱,却不幸过早地失去了。为了克服创伤,哈德良做了普通凡人无法做到的事情:神化他所爱的人。

从他对一些事件的个人、社会学、政治、精神和哲学反思中,我看到了一种美丽、优雅的忧郁,在渗入灵魂。特别是在哈德良的余生中,他将因他在安提诺乌斯这件事上的盲目而受到困扰、受宠若惊并悲痛欲绝。

说实话,到了某个时刻,在这么一个如此容易忘记的世界中,在人类这个狭隘范围里真的会就只剩下自己吗?那时真的只能让位于怀旧之情,及那因欲望而生的忧郁吗?或许下次能在书中再问问哈德良……

另,整本书的写作的质量和直接性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唯一缺少的估计就是一张地图了,哈哈哈,此外再推荐一本此前读过的《哈德良传》,可搭配食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