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独一无二的伊凡》的读后感大全

《独一无二的伊凡》的读后感大全

《独一无二的伊凡》是一本由[美] 凯瑟琳·艾波盖特 著 / [美] 派翠西亚·卡斯特洛 绘著作,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页数:2015-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一无二的伊凡》读后感(一):动物也需要家

当你看到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的时候,那些在丛林里玩耍的动物被人类折磨,你骑在大象背上的时候,却不知道这温顺从何而来,你有没有想到动物需要家,那些马戏团里的小棚子,不是它们的家,而是一个笼子,,关押动物的笼子,丛林,大自然才是他们真正的家,人类与动物天生共存,没有了动物,人类将走向灭亡,动物也有灵性,也有生命,和人类一样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人类有什么资格支配它们,有什么资格把他们抓回来关在笼子里。

《独一无二的伊凡》读后感(二):伊凡的困惑

这是一本探索人与动物关系的书,尽管这样的探索偏向稚嫩化,但却足以打动人心。马戏团里的人与动物是雇佣的关系,好比人利用着、驱使着动物。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动物成了彻彻底底的赚钱的工具,人与动物的关系被异化。而动物园,一个看似美好的地方,动物可以在自己那一小方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危险,没有忧愁,看似是来到了一方乐土。这便是人类和动物关系妥协的一种最好的补偿方式。可这样的方式真的是最美好的吗?书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书里的伊凡也在困惑,他做得对吗?带露比前往动物园是对的吗?

《独一无二的伊凡》读后感(三):人类懂动物的世界吗?

这是一本以大猩猩伊凡为自叙的故事书,伊凡与其他几位动物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安慰,甚比人类。书里太多太多的画面让我感动,有些又让我气愤。以前自己对马戏团和动物园会混为一谈,还记得以前广州动物园里还设有动物表演和一个小型的马戏团,后来都搬走了。我以前也未曾将虐待动物和马戏团联想到一起,直到后来我看到了驯养象的人如何残暴去训练大象表演写字,我开始怀疑所有的马戏背后都是这般。

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史黛拉说的“一个好的动物园,是一个很大的领地。野外的、露天的笼子。一个安全的地方。那里有散步活动的空间,有不会伤害动物的人类。一个好的动物园,表现出人类补偿动物园的方式。”

但是,如果和动物的家园相比,动物园又是否是能给予动物想要的呢?还是我们人类自认为可以将动物保护起来的一厢情愿呢?其实谁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不知道也不懂得,就像一位群里的朋友读后感说的“大部分的人类自诩高级,但是这个高级是建立在对其他种类生命的肆意妄为之上的。”

由此我又想到了小孩不认可蜜蜂自愿为人类奉献蜂蜜的,而是人类来掠夺蜜蜂的,这一个理解。

伴随着小孩的成长,看过了一些纪录片,的确人类的行为,包括科技工业的发展对于动物而言是异常残忍的,可是我们作为人类,又应当如何去面对或者选择如何去做呢?

说永远很简单,可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会使用塑料袋,点外卖,网购的快递包装,去野生动物世界,还有数之不尽的侵害自然的行为,我如何去为自己解释呢?

我无法去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我无法狡辩,有时甚至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但是当我翻看书本时,看纪录片时,我确实陷入深深的迷惘。我应当如何教育自己,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独一无二的伊凡》读后感(四):【柒书坊】友谊的伟力

《独一无二的伊凡》是一本很感人的书,充满着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情。

书中一开始呈现的场景是大猩猩伊凡、大象史黛拉还有其他小动物被关在巅峰商场里展出。透过伊凡的自白和动物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伊凡年幼时曾在森林里快乐、自在地生活,但后遭狡猾的猎人诱捕,卖至购物中心供顾客观赏。而其他的动物境遇也极其相似,如和蔼的母象史黛拉,被捕捉后送往马戏团,但由于一次表演意外,伤了后腿,无法继续特技演出,便被转卖至此。另外,由于生意清淡,饲养经费有限,它们的食物不断减少,又缺少妥善的照料,更不提那久违的徜徉在大自然的自由。在阅读过程中时时能感受出字里行间散发着忧郁、悲伤的气息,让人暗暗哀戚。

故事发展到中途,母象史黛拉的死亡把悲哀的氛围推到了最高,同时阅读情绪也跌至谷底,但看到史黛拉在弥留之际托付伊凡要照顾小象露比,给她找一个的安全的地方生活的情节时,还是心生淡淡的希望。伊凡决定向命运挑战,那是为了临终的承诺,为了忠诚的友谊,为了天赋的自由。伊凡以超常的能力开始绘制一幅巨大的图画,来反映小象露比的悲惨生存状况,故事进行到这里,不禁让人顿时精神大振。最终,极度渴望自由的小动物们,在历经重重磨难与波折后,靠着友谊和智慧,挣脱枷锁,重获新生。

伊凡的“独一无二”之处,不仅仅是他拥有天才的绘画技能,而在于他会思考、讲义气,在于他的古道热肠和信守承诺。他勇敢地挑战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唤起了人类的同情,使商厦里的所有的动物都脱离不自由的状态,这让我肃然起敬。作者凯瑟琳・艾波盖特虽然是以真实的事件为依托,但她匠心独具,极善构思,用拟人的手法,深入刻画了一个个小动物,特征鲜明——银背大猩猩伊凡与生俱来的领袖风度;史黛拉母性的善良与慈祥;露比天真可爱却坚强乐观。可以说,生动又别出心裁的角色设定,是此书的出彩之处。作者将挚友之间的情感描摹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友谊的伟大力量。

这个不算长的动物的故事,读来让人百感交集,时有心碎之感、时有希望之念,伊凡和他的朋友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得新的生活,也许动物园不是最好的归宿,但毕竟是目前较好的选择。这部作品起初让人心伤,但后又能悄悄地将心伤修补好,用富含真情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比之那些泛道德化的赤裸裸的说教童书,好上千倍,非常值得亲子共读。

《独一无二的伊凡》读后感(五):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是一本儿童书,封面是大猩猩伊凡与小象露比坐一起,周围是黑黑的一切,就如同它们孤独的心,而它们头顶上,有一束光照下来,把黑暗驱走,渐渐显露出绿色,就是它们渴望的希望。采用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讲得是一只银背大猩猩伊凡与年老的大象史黛拉,还有流浪狗鲍勃共同生活在巅峰商城的笼子中,因为经济紧张,麦克只雇用了乔治来清理卫生,偶尔他的女儿茱莉亚也会来同伊凡玩。日复一日的生活,直到一头小象露比被麦克买来,伊凡听露比讲它的故事,让伊凡内心里那真正的自我复苏了。而史黛拉的病伤越来越严重,而麦克没有多余的钱来请兽医,史黛拉不想让露比的一生就呆在这里,它的请求,伊凡答应了,但是实现这个要求对伊凡来说,却很难很难。

本书作者凯瑟琳・艾波盖特,在本书最后告诉我们,这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确实存在一只猩猩在商场呆了27年后被送到亚特兰大动物园。本书还曾在2013年获得纽伯瑞奖金奖。印刷精美,无异味,字体大,并且是以猩猩伊凡的口吻来讲述,每段也不长,很适应识字的儿童阅读。喜欢小动物孩子,肯定十分喜欢,书中还配有它们可爱的身影。

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这是它们存活下来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们都不会绝望,因为它们有自己希望,只要还有一息尚存,就要忍耐着生存下去。

今天中午终于看完了,在结尾的时候,感到心里很酸,不知道是哪一句话触动了自己。我想是因为伊凡通过努力,得到了最终答案,完成了史黛拉的请求。我想是露比遇到了伊凡,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永远要活出自我,凡事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现状,命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改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偏差,各种出乎意外,就如同命运的路口,面对着好多条叉路口,结果不一定立刻体现出来,时间会证明一切,终归会发现转变,选择不同的路,命运随之改变。虽说结果未必如原先期待,但肯定与努力前的不一样。但如果安于现状,不做任何努力,永远只有死路一条。

之前听说迪斯尼动画青睐这本儿童书,已将筹划购买电影改编权,期待可以看到电影上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